沈明華 (上海市松江區泖港鎮農業服務中心 201600)
王偉琴 (上海市松江區石湖蕩鎮農業服務中心 201600)
一起鵝副粘病毒合并大腸桿菌病的診治
沈明華 (上海市松江區泖港鎮農業服務中心 201600)
王偉琴 (上海市松江區石湖蕩鎮農業服務中心 201600)
某場飼養13月齡種鵝1000羽,40日齡仔鵝700羽。種鵝及仔鵝均按程序進行過禽流感疫苗免疫。5日前出現近百羽采食精神異常,行走不穩,當日即發生嚴重死亡。養戶自行購買氟苯尼考拌料投喂,無效。在之后的數日內,養戶前后使用阿莫西林、慶大霉素對病鵝進行肌肉注射治療,均未見效。數日內死亡近1000只。后經詳細診查后確診為鵝副粘病毒合并大腸桿菌病急性感染。現將詳細情況介紹如下。
2014年2月19日開始發病。種鵝和仔鵝均有發病。當日即出現近70羽死亡。在投藥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慶大霉素后均療效較差甚至無效。隨后數天內持續死亡,死亡高峰在發病后第3~5d,期間最高日死亡近200羽。同時養戶飼養于同一場地的6只雞也全部死亡。
病鵝精神萎靡,食欲較差乃至廢絕;怕冷打堆;行走不穩;部分拉黃白色稀糞;病程進展迅速,通常僅數小時即可死亡;死前有搖頭、頭頸翻轉、雙腳劃水樣神經癥狀,見圖1。

圖1 病鵝頭頸翻轉
現場解剖病死鵝4只,瀕臨死亡病鵝1只,解剖編號為1~5號鵝。4只鵝均發現較嚴重心包積液,黃褐色,澄清;腦膜出血;肛門周邊羽毛粘連白色至黃色稀糞。1號鵝肝臟、脾臟腫大出血,腺胃與小腸交界處有不規則片狀出血。2號鵝脾臟腫大,上布白色顆粒樣壞死灶,大小不均,胰腺邊緣白色條狀壞死灶分布,見圖2。大腸后段至泄殖腔粘膜有輕微出血。3號鵝肝臟腫大、質脆、偏黃,脾臟輕微出血,無腫大。4號鵝腹腔有大量膿性纖維素性滲出物粘連,無法繼續進行解剖。5號鵝頸皮下淤血,氣管環狀出血,卵巢出血,伴卵黃性腹膜炎。5只鵝營養狀況均良好,其余無明顯肉眼可見癥狀。
現場解剖病死雞1只。頸部皮下淤血斑,腺胃乳頭針尖樣出血點,營養狀況較好,其余無明顯肉眼可見癥狀。

圖2 胰腺邊緣片狀白色壞死灶
分別取病鵝新鮮血樣5份,病鵝氣管、喉頭、脾臟、肝臟等組織器官。采用血清凝集試驗,檢驗結果顯示鵝副粘病毒抗體強陽性。病料PCR未檢出新城疫病毒。另分離到大腸桿菌。
結合臨床及解剖情況,確定該病例為鵝副粘病毒合并大腸桿菌感染發病。
對副粘病毒目前尚無特異性藥物進行治療。建議養戶使用林肯霉素對病鵝進行肌肉注射控制繼細菌發感染。隔離病鵝,全場封閉消毒。飼料投喂電解多維增強免疫力。
鵝副粘病毒病是鵝的一種以消化道病理變化為特征的急性傳染病,對鵝的危害較大,常引起大批死亡,日齡越小,發病和死亡率也越高。由于其臨床表現和解剖癥狀與新城疫和禽流感具有一定相似性,容易造成誤診。因此,往往需要利用實驗室技術進行確診。該養戶在發病前頻繁對外銷售淘汰老鵝,小商販也隨意進出養殖棚舍進行挑選,在防疫衛生上留下了隱患。近年來,鵝副粘病毒呈多發上升態勢,與多種病毒性傳染病一樣,處于可防難治或者基本無法治療的處境。一旦發病,即使采取高免血清或者卵黃抗體進行補救,經濟損失也非常巨大。因此,建議規模較大的養殖場戶,一定要對其采取疫苗免疫的方式進行預防。在平時的飼養管理上,切實落實好防疫衛生工作,最大程度上減少病原引入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