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遵訓
(本文圖片提供/鄭遵訓)

春節期間,鄭啟階慰問老區五保戶。
“我們是一片夕陽,那就讓夕陽托起老區的明天;我們是一抹晚霞,那就讓晚霞映紅老區的每個角落。充分發揮我們的余熱,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為老區人民服務,讓老區人民因我們的存在感到幸福。”
這是湖北省石首市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鄭啟階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始終堅持站在老區建設的最前線,為老區人民的幸福安康奉獻余熱。
1997年7月,鄭啟階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崗位上退休。此時有兩個崗位候著他:一是本家有個臺灣的族長,高薪請他去全權管理鄭氏家族內部事務;二是本市幾家知名企業請他去當顧問,待遇不低。
恰在此時,石首市老促會換屆,請鄭啟階掛帥出征,擔任會長。他二話沒說,欣然走馬上任。
家人及親朋表示不解,鄭啟階解釋說:“共產黨員沒有退休概念,我一輩子服從黨組織安排,年紀越大越不能跟組織講七講八,而要講共產黨員的政治良心。”
就這樣,鄭啟階來到了老區建設的最前線,一做就是16年。
桃花山鎮青竹溝村是石首市有名的后進村,荊州市、石首市先后多次派工作組整改幫扶,收效不大。經調查了解,該村最大的問題在于生活生產用水。為了尋找合適水源,鄭啟階前后5次爬上該村最高峰韓家沖,實地考察,反復研究,最終決定筑壩蓄水。
方案定下了,可資金又成了令人頭疼的難題。為此,鄭啟階帶領老促會成員多方籌資。十多年來,荊州市計委、紀委、市委組織部、發改局等部門投入項目資金300多萬元,市老促會先后投資19萬元,筑水壩、修水庫、建自來水廠、修村級公路、建防洪生產橋、村部活動室……如今,青竹溝村的落后面貌得到了徹底改善。
工作在老區建設的第一線,鄭啟階深知,比起錦上添花,老區群眾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退休以來,鄭啟階行走在田間地頭,嘴上念叨的總是群眾最關心的、與老區人民最息息相關的實事。
5年前,橫溝市鎮秦家洲村全村730人中,有十分之一患上了膽、腎結石病。這一現象引起了鄭啟階的注意,他當即聯絡有關部門展開調查,結果發現,此處屬人民大垸水系末端,飲用水為沉積污染水。
針對此事,鄭啟階撰寫專題報告,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當時分管副市長在報告上批示:“人民的生命健康要緊,春節前務必通自來水。”市水利局立即行動,趕在春節前實現了全村通水入戶,老百姓放長鞭、燃大炮熱烈慶祝。
教育問題是鄭啟階持續關注的另一件大事。撤點并校后,邊遠地區的小學生上學難的問題突出,乘坐民間麻木(改造的摩托車)、摩托車危險較大。鄭啟階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呈報了《關于當前老區農村小學教育的調查報告》,市委立即召開常委會研究解決方案,在當年行政節余經費中拿出部分資金,支持購買校車。隨后,鄭啟階又多次登門,與教育局領導研究具體改革方案。在他的不斷努力下,經過市教育局精心組織,于2014年建立了“政府主導、公司運作、部門監督、政府補貼”的校車運營管理機制。全市先后成立了12 個校車公司,投資2750萬元,其中重點老區鄉鎮1826萬元,購買校車125 輛,其中老區鄉鎮83 輛。這一做法在全省作了經驗介紹并加以推廣。

鄭啟階(左六)和市、鄉(鎮)領導考察桃花山鎮思源回報工程。
想要更好地建設老區,就要更好地宣傳老區。為了把“老區”這一概念深入人心,鄭啟階主持編寫了《石首革命老區》《石首市革命老區思源回報工程紀實》畫冊,搜集整理了《石首革命故事》,并發至全市多個單位和部門。同時,他還組織搶救性地修建了一批革命遺址。例如2007年,市老促會出資5萬元,協助桃花山鎮政府籌資200多萬元對紅軍樹進行保護性維修,興建了紅軍樹革命烈士紀念園、將軍陵;2004年針對焦山河紅軍學校年久失修毀損嚴重的情況,與市文化局和東升鎮委磋商,老促會出資4萬元,市文化局、東升鎮各出資3萬元,對紅軍學校進行了搶救性修復……
鄭啟階多年來找歷任市委書記做工作,建議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修建革命遺址。此事在2014年有了新的進展,市委、市政府正式確定修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首府遺址公園,總投資500多萬元。鄭啟階又開始四處游說,八方求援,籌集資金,并帶頭從老區扶貧基金中解決10萬元,請求市人大主任協調解決80萬元,落實了第一期工程資金200多萬元。目前,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首府遺址公園主體工程正式建成。
盡管身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痛風等多種疾病,常年藥不離身,鄭啟階依然沒有停止走進老區的腳步。為了做到精確扶貧,他堅持深入最邊遠、最貧困、路最不好走、很少有人光顧的村組進行調查研究,汽車不能過就搭乘摩托車,摩托車不能過就徒步行走,非把問題搞清楚不可。
多年來,鄭啟階堅持走在革命老區建設前線、老有所為的先進事跡得到各級領導的贊許和人民群眾的傳頌。16年來,在鄭啟階的帶領下,老促會團隊主動找事,潛心謀事,埋頭干事,協調成事,足跡踏遍了8個重點老區鄉鎮167個老區村,爭取各級投資扶貧資金2300萬元,建設思源回報工程83處。鄭啟階先后被石首市委、荊州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扶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近年來,由于工作節奏更快,工作范圍更廣,鄭啟階身上多種疾病的發病頻率更高了,同事們常勸他休息一下,在家坐鎮指揮,他卻說:“我決定80歲休息,只有一兩年時間了,還有很多工作沒做完,不抓緊怎么行呢?寧愿身體透支,也不能讓使命欠賬。”
當下,鄭啟階同志又在思考、謀劃、踐行老區建設的三個節點問題:一是如何搞好農業產業化建設;二是如何建立長效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三是如何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不讓一個老區村組農戶在小康路上掉隊。
鄭啟階說:“只要自己活一天,就要為老區戰斗一天,讓老區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