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菲菲
摘 要: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蓬勃發展,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人才需求量急劇增加。為了應對急速發展的城市軌道交通對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國很多高校紛紛設立軌道交通學院或開設軌道交通專業。該文通過對深圳大學、蘇州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這4所專門設立軌道交通學院的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內容、專業課程設置和實訓項目進行比較,提出了如何在本科層次面向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培養創新型應用性專門人才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 城市軌道交通 創新型應用性人才 地方大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9(c)-0039-03
步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城市化和機動化進程的加速,很多城市紛紛新建地鐵、輕軌和有軌電車來解決日益嚴峻的城市交通問題。城市軌道交通的迅猛發展,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從事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線路行車調度、行車組織等的高等應用型專業人才。因此,如何加快城市軌道交通人才培養、解決技術人才的短缺就成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當務之急。
為了城市軌道交通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近年來,我國許多高等院校在原有的交通工程、機電工程、控制專業的基礎上開設了軌道交通方向,而有些高校則直接開設了城市軌道交通學院。但由于傳統的工程類專業與城市軌道交通在專業特色、學科基礎、課程設置等方面具有較大差別,導致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人才的培養課程設置專業性不強,與軌道產業需求不匹配和缺少應用性技能培訓等一系列問題。該文通過對4所設立軌道交通學院的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內容和課程設置進行比較分析,提出了如何在本科層次面向城市軌道交通培養創新型應用性專門人才的幾點建議。
1 我國軌道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比較
我國現行的本科專業目錄中沒有專門為城市軌道交通特設的專業。為了適應我國蓬勃發展的軌道交通,許多高校紛紛在原有的交通、土木和機電工程專業基礎上發展了以地鐵、輕軌和有軌電車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或方向。在本科教育層面上,我國開設軌道交通專業的院校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鐵道部原屬高校,包括西南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中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大連交通大學。這些原鐵道部部署大學依托原有的師資和實驗室條件在交通工程或交通運輸專業下設置了城市軌道交通方向。第二類是一些高校與地方地鐵或軌道交通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成立軌道交通學院,比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城市軌道交通學院,深圳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華東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學院和蘇州大學軌道交通學院。經過多年來的研究探索和實踐總結,這些地方院校的軌道交通學院在辦學特色、培養目標定位與要求、課程體系以及實踐環節等方面均形成了各自特色。
(1)人才培養目標比較。
4所高校的軌道交通學院均致力于圍繞軌道交通行業的機(務)、車(務)、工(務)、電(務)、輛(車輛)五大系統培養應用性工程人才。華東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學院和蘇州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以“寬口徑、厚基礎”為前提,著重培養具有軌道交通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創新高端工程技術人才,同時其專業培養目標中還涵蓋了可進一步從事科研工作的要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軌道交通學院和深圳大學軌道交通學院則強調以軌道交通行業人才需求為導向,著重培養實踐應用型人才,其“服務地方軌道交通”的特色比較鮮明。
(2)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比較。
任何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最終定位,也體現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追求。軌道交通方向的最終培養目標是培養同時具備規劃設計、運營管理、工程建設等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因此,上述4所高校在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上比較相似,均強調學生應同時具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礎知識,“軟”、“硬”結合[1]。但是4所高校由于建立背景和學科基礎不同,人才培養目標也存在某些差異。深圳大學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通過與深圳地鐵和上海申通地鐵的共建協議,建立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將人才培養的重點落在“技術”上,注重實踐操作,注重與軌道交通運營和建設的零距離接觸。蘇州大學軌道交通學院則強調優化教育、教學改革,在“卓越工程師”背景下為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培養造就出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專業人才。華東交通大學充分發揮其交通類大學的人才培養實力和學科優勢,面向全國軌道交通對高端人才的重大需求,以培養創新能力強、適應軌道交通發展需要的領軍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為主要人才培養目標。
(3)專業設置比較。
華東交通大學設置了車輛工程、交通運輸、交通設備信息工程3個本科專業。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設置了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城市軌道交通通信信號)、交通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交通工程專業這4個本科專業。蘇州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設置了車輛工程專業、交通工程、工程管理、通信管理(城市軌道交通通信信號)、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這6個專業。而深圳大學依托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在軌道交通學院開設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交通運輸和汽車服務工程4個面向軌道交通方向的本科專業,主要培養城市軌道交通(地鐵)專業人才。
(4)課程設置比較。
課程體系的設置直接影響到軌道交通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軌道交通專業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專業。因此,軌道交通方向各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不僅要重視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還應結合創新型應用性高端人才培養的要求,重視學生創新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有鑒于此,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了其各專業的核心課程設置中,制定并實施了專業核心課程方案。各核心課程按照CDIO的“做中學”教育理念,在項目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見圖1)。深圳大學軌道交通學院的各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包括兩大部分:一是理論教學,包括大學通識教育、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知識課程;二是實踐教學,具體包含了課程設計、實習和畢業設計。而蘇州大學軌道交通學院以城市軌道交通各專業被納入“卓越工程師計劃”為契機,依托長三角城市群經濟帶和軌道交通行業背景,其課程體系緊緊圍繞“軌道運輸”和“城市交通”兩個方向發展了一套系統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運行和管理機制。全院6個專業的專業課程從學科方向基本概括了軌道交通規劃、設計制造建設、運營使用3個主要階段。同時學院采用高年級本科生導師制培養模式,在專業學習、科研項目、個人發展等方面給予學生全面的指導和幫助。華南交通大學立足培養高端軌道交通人才,在專業基礎課程上增加了一些科研創新訓練內容,通過開設研究主干課程研究型教學、自主創新實驗、專題講座等,將學科前沿成果引進教材和課堂講授中。并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全國各類學科競賽、企業實習實踐來培養學生掌握專業研究技能和科學的研究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研究能力與創新精神。
(5)實踐教學環節比較。
4所高校的軌道交通學院均通過各種形式與本地的軌道交通企業形成了密切合作關系,在實踐教學方面走出了一條企業與學校共建之路。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建立產學研合作聯盟。深圳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分別與深圳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通過共同開發校外實訓基地并與深圳地鐵建立了“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的長效機制,把理論知識學習與實際崗位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蘇州大學軌道交通學院則立足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根據軌道交通行業實際,將實踐教學氛圍三個階段:一是校內基礎性實踐教學。通過各專業基礎課的實驗,各類認識實習、專業調查等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二是專業性實踐教學。主要通過專業課程實驗和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實習等培養和訓練學生能從事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故障診斷分析,安全管理和運營保障的專業實踐能力。三是創新性實踐教學。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各類學科競賽和積極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培養和訓練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初步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華東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學院在現有的科研平臺、實驗教學平臺和校外基地建設的基礎上,自主研制一批與軌道交通關鍵技術發展同步的實驗系統,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軌道交通企業先進技術條件和實驗教學資源的深度融合與共享,為培養創新型應用性高端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從以上5點的比較可看出,4所大學的軌道交通學院都以培養應用性本科人才為基本指導思想,但是結合學校學科基礎和辦學定位側重點不一樣。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軌道交通學院主要著力于培養具有扎實實踐技能的軌道交通人才,強調應用實踐為主。蘇州大學軌道交通學院和深圳大學軌道交通學院則將卓越工程師的思想貫穿于人才培養,強調所培養的人才必須是創新型應用性人才。而華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學院則以培養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端復合型人才為主要目標。
2 結語
由于軌道交通方向的專業開設時間較短,其人才培養模式與一些成熟的學科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在培養方案的制定與課程體系的設置上,仍處于研究發展之中。通過上述4所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比較分析,我們認為應用型本科城市軌道交通技術人才培養目標的實施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確立創新型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的大規模建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技術具有持續的潛在市場,但是越來越多的高校躋身這個市場,也會讓該專業方向的市場競爭趨于激烈。因此,各高校應結合所處地區和學校的特點,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打造出個性化的培養體系[2]。
(2)合理設計課程體系,保持專業特色。
在個性化人才培養體系基礎上,思考如何定位和設計具有特色的課程設置,在重點較強與城市軌道交通“設計-建設-運營-管理”相關的課程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加強軌道交通運營當中涉及到的其他知識,比如土木工程類,環境類課程,應為學生在畢業后繼續深造或從事其他運輸行業的工作時的自我學習搭建一個充足的平臺[3]。另外,城市軌道交通各項技術發展迅速,軌道交通課程設置上應吸納行業最新技術知識,將新技術、新發展及時作為選修的方式引進人才培養方案中。
(3)完善實踐體系,加強校企合作。
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的軌道交通公司貨地鐵公司紛紛成立,為彌補人才、管理和技術上的不足,紛紛與地方大學建立了校企合作,校企共建關系。軌道交通是一個復雜的、造價昂貴的系統,如果高等院校自己來建立車輛運營、調度、信號、通訊等實物實驗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財物,并不現實[4]。與軌道公司的合作機制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難題。通過校企雙導師制,可要求學生利用暑假在企業開展認識和專業實習。在大四時可在指定企業部門進行畢業實習,進行畢業設計(或論文),突出了學生工程素質、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企業培養了急需的人才。
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城市化建設水平的提高,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已進入了網絡化建設時期。行業對創新型應用性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如何在本科層次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扎實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面向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施工和運營的創新型應用性高端專門人才將值得進一步探討與研究。
參考文獻
[1] 柴曉冬,方宇,鄭數彬,等.城市軌道交通特色專業群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5):75-76.
[2] 武超群,趙雨旸,薛大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探討[J].教育探索,2013(15):100-101.
[3] 寧濱房,海蓉,張有根,等.發揮軌道交通學科優勢培養行業特色拔尖創新人才[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660):53-54.
[4] 王洪德,李航,馬云東.軌道交通特色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14):559-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