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
小學階段就普及英語教學已經持續將近15個年頭,在這悠悠15年的歲月中,小學英語教學、教法以及教材的不斷更新換代,作為我們一線的英語教師都是有目共睹的。在“變”與“不變”的過程中,爭論和爭議不斷,尤其是“小學階段到底要不要‘教語法?”是一個較熱點又有點把握不住的問題:“教”?那如何“教”?“不教”?那教學如何繼續?“似教非教”?教學效果又如何?教師們各自為主,又不斷地嘗試和實踐著……
筆者認為:英語的語法是為語言的交際所服務的,而交際所要實現和達成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的紛繁復雜和苛求。所以,在小學,尤其是高段,語法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語法規則,以指導他們更好地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幫助學生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首先,要堅持語言的“說”為先、“說”為主。
比如在教:Its a\an ….這個句型的時候,教師在口頭導入,或圖片導入,或實物導入說教的時候,你不必先去急著區分a\an在此句中的用法,我們要做的是:在教學前充分做好準備,不斷的口頭混合操練這樣的句型,教師要做的是:盡可能用到,用全那階段學生在用那句型的時候會碰到的所有的單詞,還有就是不厭其煩地、夸張地糾正學生在“練說”的時候所犯的語法錯誤,要練說到學生運用“a\an”到脫口而出的地步,或不由教師你來糾正,全班基本85%以上的學生能不由自主地異口同聲來說出正確答案,這樣的場景就是成功的語法教學背后的“練說”的魔力!這種神奇的魔力,其實也就是語感在起作用。當語感在你想“擋”也“擋”不住的時候,教師們就可以來個“剝繭抽絲”——適時地“提取”其中的語法知識,用書面的語句材料來進行對學生進一步的適當點撥,形成歸納。此舉的目的,也是讓學生能在熟練應用的基礎上來個上“理論”的了解和掌握,也就可以稱為“語法的教學”中的一種,相信這是水到渠成之舉!
其次,要創設語言的情景,有話“說”,“說”到位,使語法教學更加形象、生動。
小學英語教學為語言類教學,而語言類教學一般可以分為:直觀的教學和非直觀教學。其中的直觀教學為教學中的常用手段。因為直觀教學所創設的情境能使抽象的知識變為形象的知識,靜態的知識變為動態的知識。也就把語法教學中抽象乏味的語法概念和語法規則變得形象而生動,增強了小學生對語法知識學習的吸引力。如果單用教師的講解去解釋和說明語法現象,或者讓學生死記硬背,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不但會慢慢地消退,而且更不用說能讓學生跟上教師的語法的進一步教學。在語法教學上,筆者曾經讀到過英國專家提倡采用的教學順序,大概的意思如下:首先,讓學生們在有意義的情景中涉入,通過各種視覺、聽覺以及感覺等來“理解”所教語法知識項目的意義;然后,教學者應提供足夠的機會讓孩子在比較真實的語境中進行實踐性的交際活動,達成運用所學的語法項目;最后,在學生們理解并會運用的基礎上,教師再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語法規則上,進一步進行歸納總結,鞏固所學的語法知識。其實,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可以運用形象的實物、圖片、簡筆畫,直觀的多媒體等,還可以把“教學場地——教室”和“教學的主要對象——學生”作為媒介,使上豐富的肢體語言、表情等來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再設計一些有一定信息溝的會話練習,讓學生“說”,教師適當的“穿針引線”幫助學生有話要“說”,并且一定要讓學生們“說”到位,“說”到全面,從而讓學生理解語法現象,掌握和運用語法規律。下面來舉個筆者在此觀點基礎上在語法教學中常用的一個課堂案例:
小學高年級就會正式接觸到“現在進行時態的教學”,教師在教現在進行時時,可以先為學生創設不斷變化著的情境。可以以教室和學生為背景反復大聲說: Im teaching English in the classroom now.(手中拿著英語書,黑板上寫上所說的關鍵結構)Youre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classroom now. We are working hard together! 當然還能進一步的借助些小道具,使得情景更加直觀易懂化: Im cleaning the desks and chairs. (正在拿抹布擦桌子和椅子); Im sweeping the floor.(一邊說一邊拿掃帚做動作); Im drawing on the blackboard(拿著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畫簡筆畫) ; Im singing an English song(手中拿著話筒唱英語歌曲,如果你有副好嗓子的話絕對不能錯失這樣一個表現的機會) ……教師你那樣賣力地表演并教授著,筆者相信絕大部分學生應該就已經理解了你所要給學生表達的意思。接下來就該讓舞臺給你的學生們,在你的適時指導和指引下,同樣為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來“說”,來“演”,優秀生先上,繼而逐步擴大其操練的范圍。讓學生們在不斷地“說”,到位的“說”,有話“說”中潛移默化地學到語法知識內容,從而實現能夠用“說”來交際的目的。
最后,讓語言在“說”中,體現語法的價值——“用”。
小學語法學習的終結目的并不是單一的語言學習,學習語法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和運用語言。而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卻是要體現它的交際功能。所以,語法學習運用的能力是語言交際能力的組成部分,不應在孤立的單詞或句子中進行教學,應該在交際活動中將零碎的語法點和真實有效的語境相結合。讓學生在貼近生活實踐的語言材料感知、理解和學習語言,在語言交際實踐中熟悉語言結構,發展言語技能,培養初步的交際能力。
故,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語言環境,使學生的語法知識源于實踐,用于實踐,讓學生在不斷地實踐操練中有悟,有覺;讓學生在不斷地操練中獲得聽、說、讀、寫等的語言實踐運用能力,使得學生們真正地掌握語法,最終才能真正實現語言的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