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吉林省外事外語人才需求的現狀,探討了吉林省外事外語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吉林省外事外語人才培養出現的問題的必要性。
【關鍵詞】吉林省 外語外事人才培養 問題
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發展日益加快的新形勢下,吉林省需要儲備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外語外事人才,迎接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與挑戰。但目前我省復合型外語外事人才短缺,這是制約我省進一步參與國際經濟、 文化交流和競爭的一大障礙。
一、吉林省外事外語人才需求的現狀
近年來,吉林省對外事外語人才的需求是非常急迫的。不容樂觀的是,我省外事外語人才是十分短缺的,在外事處理的過程中,很多從業人員都對外語語言文化和法律法規的知識了解甚少。要想項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突破口就是探究我省高校對外語外事人才的培養的問題。筆者認為只有了解我省各高校對外語外事人才的培養出現了哪些問題之后,才能探索出復合型外語外事人才的培養策略,培養出更多的基本功扎實、 專業面寬廣、 綜合素質較高的外語外事人才,為我省的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二、吉林省外語外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培養單一的 “工具型”人才。單一的外語人才是“工具型”人才,即只具有語言溝通能力的人才,而且停留在淺表層次上。很多院校是綜合類院校,外語教育資源、師資、培養經驗、學科積淀等都比較匱乏,所以造成單一化人才培養模式。高校單一化的培養目標與多樣化的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著矛盾。單純的外語能力已經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學生除外語之外,是否具備其他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成為用人單位聘用人才的一個標準。許多就業指導專家建議外語專業的學生不要只重視語言的交流,專業的學習更加重要,復合式人才才是社會需求的熱點。所以,外事外語人才的培養的設計應在語言、教育和職業綜合視角下完成的,也就是說必須采用跨學科視角。學校不能只注重單一的語言需求,還應涉及語言作為行為在具體職業語境中的行為實施能力。這是語言學研究發展的重要成果。
2.人才培養觀念不夠與時俱進。人才培養的核心問題是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的發展,但是這種培養的觀念并沒有在外語教育界樹立起來,教育的改革效果不是十分樂觀。目前我省大多數院校延續了人文類高校的教學特征,以應試教育為主,認為知識的傳承是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并不受重視。學校管理層及其教師仍然用傳統教學觀念進行教學管理及課堂授課。多數高校的課程體系沒有與時俱進,缺乏時效性和科學性,教學內容不能實時更新、課程結構不合理。雖然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多數院校提倡培養復合型人才、應用型人才,但是我省院校仍然只是處于簡單的模仿、借鑒階段,社會發展的需求主動預測、提出新理念的意識和能力還比較欠缺。根本原因是我們對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觀念并沒有從深層次理解,學校對社會的關注還不夠,需要對社會對人才市場做深入的調查研究后,才能開設相對科學的課程、推進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辦學體制改革、構建了國際型人才培養創新平臺。
3.國際化視野下的大學校園外語文化元素的缺失。高校校園外語文化氛圍是大學外語課堂之外學習外語的主要戰場和主要方式。多數外語學習者認為學習外語就是練好聽說讀寫譯,沒有將外語學習文化氛圍歸入學習的重點之中。授課教師也忽視了課堂之外的校園環境認為教學課堂應是外語學習的重點,學校管理方面也沒有保障學校外語文化活動有章、有序和有效。我省復合型外語外事人才的短缺讓我們陷入深深的思考當中,我們慢慢意識到語言的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才是大學外語教學的目的,開闊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是重中之重,而課堂之外校園外語文化元素能夠豐富學生外語學習的活動。國際化視野的大學校園文化元素應該體現在校園生活的各個領域,產生著各種不同的沖擊和影響; 另一方面,國際化也是一種研究工具,是我們研判、 解讀、 破解國際化條件下各種問題的視角和背景,也是學者們用于概念建構和理論推演的一種環境。
三、研究吉林省外事外語人才培養出現的問題的意義
1.有助于高校設立新的外語人才培養的理念和模式。社會需求應是外語教育的發展關注的重點,也是引領人才知識結構和應用能力調整的方向。結合吉林省對外事外語人才的實際需求,各高校要對人才培養模式作出變革,逐步形成引領外語院校發展進步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并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加以調整和完善。這將是當前吉林省高等外語教育面對日益擴大的多元化社會需求的對策。
2.有助于高校培養出符合吉林省發展需求的外語創新性人才。所謂創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性思維、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人才。為了促進吉林省的繁榮發展,培養多層次、高素質、創新型的外語人才已勢在必行。各大專院校應培養有問題意識和綜合素質的學生,使學生關注現實、關注學術前沿。
綜上所述,吉林省外語外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的提出,對外語人才培養的目標、方向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從而促使外語院校更好地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加強與社會的互動和交融。
參考文獻:
[1]王偉廉.中國大學教學運行機制研究[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莊智象.中國外語教育發展戰略論壇[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本論文為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吉林省外事外語人才培養問題研究” 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時靜(1982-),女,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