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宇 張鐵錚 毛治安
摘要:介紹了一例仔豬低血糖癥的發病情況、臨床表現、剖檢病變,通過進行仔豬補糖、母豬催乳的處理,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關鍵詞:仔豬;低血糖癥;診治;仔豬補糖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10-0026-01
新生仔豬低血糖癥是仔豬生后血糖含量大幅度減少而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機能活動障礙的一種非傳染性營養代謝性疾病[1]。該病主要發生于冬春季節,通常是一窩或幾窩的部分或全部仔豬發病,且多發生于7 d內的仔豬,特別是2~3日齡仔豬發病率最高,可達到30%~70%,甚至100%。如不及時治療,死亡率高達50%~100%,給養豬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2015年3月,撫順縣某養殖戶5窩仔豬出生后不久先后發病,筆者通過臨床證狀、實驗室診斷、及時采取了防控方案,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1 發病情況
仔豬出生后第2天發病,發病60余頭,死亡11頭,病死豬出現嚴重痙攣癥狀,角弓反張,四肢作游泳狀劃動,口微張,口角流出少量的白沫。主訴曾按仔豬水腫病的方案治療,每只仔豬注射“強力水腫消”3 mL、硫酸慶大霉素4 mL,治療無效。
2 臨床檢查
病豬精神沉郁,體溫均低于37.5 ℃,心跳加快,每分鐘約150次,心律不齊,呼吸微弱,消瘦,肢體無力,趴臥不起,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有陣發性痙攣表現,被毛粗亂無光,停止吮乳或者吃乳減少,無腹瀉癥狀。用針刺除耳部和蹄部稍有反射外,其他部位無痛感。皮膚蒼白、濕冷,耳尖、尾根及四肢末端輕微發紺。
3 剖檢變化
剖檢可見,胸腹下及后肢皮下組織輕度水腫;肝略黃,切開肝臟后流出淡桔黃色血液,邊緣銳薄,質地較脆,膽囊腫大,充滿半透明淡黃色膽汁。脾臟呈櫻紅色,邊緣銳利,切開無血液滲出。腎臟呈淡黃色,表面有散在的針尖大小出血點,腎切面髓質暗紅且與皮質界限清楚。心臟柔軟,胃內有少許乳凝塊。腸系膜血管輕度充血,腸系膜淋巴結無明顯變化。其他部位未見明顯變化。
4 診斷
根據妊娠母豬飼養管理不良,產后無乳、少乳或乳汁過稀,發病后的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即可作出初步診斷。采集病料送實驗室檢查未發現病菌生長,排出細菌感染;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仔豬血糖,可發現病仔豬血糖低于50 mg/100 mL,而正常仔豬的血糖值為76~149 mg/100 mL,確診為仔豬低血糖癥。
5 治療
(1)仔豬補糖。病情較嚴重、不能自行吞咽者,用25%葡萄糖注射液10~20 mL,加維生素C 0.1 g混合后,腹腔內注射,隔3~4 h 1次,連用3 d。肌肉注射醋酸氫化可的松25~50 mg,連用3 d。輕癥病例用注射器灌服20%的葡萄糖溶液,每次20 mL,每隔2~3 h灌服一次,直至癥狀緩解[2,3]。為了防止復發,停止注射和灌藥后,讓其自飲20%的白糖水溶液,連用3~5 d。給仔豬進行人工哺乳以補充母乳的不足。
(2)母豬催乳。及時解除產后母豬無乳、少乳或乳汁過稀的原因,肌肉注射催乳靈注射液10~20 mL,每天1次,連用3 d。5 d后回訪仔豬群癥狀基本消失,病情得到控制。
6 預防措施
(1)加強妊娠母豬后期和產后母豬的飼養管理。母豬飼喂專用豬料,控制體重,防止過肥影響泌乳,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和分娩后母豬有充足的乳汁。在母豬生產時,注意圈內清潔衛生,產后注射藥物“產后康”,以防止感染生殖器官疾病和乳房炎等疾病;同時注意泌乳母豬的日糧調配,保證日糧營養全面,易消化,適口性好,并供應充足的飲水。
(2)做好仔豬的護理和防寒保暖工作[2,3]。在仔豬出生后及時固定乳頭,保證仔豬2 h內吃上初乳;對少數弱小仔豬吃奶不足,可額外進行補喂;產仔過多時,可把部分仔豬寄養給其他母豬,以便及早補給水分、營養,盡快產生體熱。保持圈舍清潔衛生,準備好產房保溫箱、電熱毯、大功率燈泡,防止環境寒冷或空氣濕度過高而使新生仔豬受寒。
參考文獻:
[1] 楊 群,謝金防,韋啟鵬.仔豬低血糖癥的診治[J].中國牧業通訊,2010(2):42-45.
[2] 郭德祉,葛云飛.新生仔豬低血糖癥的診治報告[J].現代畜牧獸醫,2010(5):38-39.
[3] 郭秀英,史有彬,郭 杰,等.新生仔豬低血糖癥的病因分析及其綜合防控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3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