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祝婷 何帆 孟亮
(云南民族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我國基層公務員行政倫理建設淺析
康祝婷 何帆 孟亮
(云南民族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公務員在日常的行政管理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日常工作的組織和實施者,基層公務員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基層公務員作為政策的組織和執行者,其倫理水平和道德建設,直接影響著政府的公共形象和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水平。在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過程中,公務員的行政倫理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基層公務員在行政倫理建設中存在的困境及根源,并提出相應的路徑探討,以期對基層公務員的改革和行政倫理建設提供相應的對策建議。
基層公務員;行政倫理;建設
(一)基層公務員。
基層公務員是公務員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屬于單一制的國家,中央政府是最高的政府權力機構,而基層政府屬于中央政府的下設機構,“中央”和“地方”之間是上下隸屬關系。因此,我們可以將地方政府定義為,在單一制國家的中央政府設置的治理國家部分地域的政府,即所謂的基層政府。基層公務員就是指在我國基層性政府中從事行政工作的專門性政府工作人員,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工資福利的政府工作人員。
(二)行政倫理。
行政倫理是指有關對政府工作人員行政行為的判斷標準,不僅包括政府行政活動的領導、決策和執行的全部過程,同時也包括行政活動主體的合理性與行政管理過程正當性的判斷,而且還包括對政府工作人員在行政活動過程中的道德表現及政府組織在政治活動中的價值追求。總之,行政倫理一般是指對執掌國家公共權力公務人員的倫理審視和道德追問。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對公務員行政倫理建展開了積極的探索,從總體上看,行政倫理的水平還是高的,基層公務員基本上做到了廉潔自律和對人民負責。但隨著國內外經濟的不斷增長和政府外部行政環境的發展變化,基層公務員在處理工作事務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的行政倫理困境,基層公務員出現這些現象的主要問題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公務員自身欠缺行政倫理的素質。
基層公務員自身的行政倫理素質,對公務員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基層公務員作為公職的履行者和政策的執行人,其倫理素質在社會上的可信度和威望有著重要的影響。基層公務員作為公共權利的執行者,在商品經濟日益發達,外部環境的改變下,面對各種誘惑,倘若基層公務員的執政能力和行政倫理素質欠缺,就會導致他們在行政倫理認知、信念、意志上變得薄弱。出現濫用公共權力,在行使權利的過程中沒有嚴格履行職位要求的職責,甚至嚴重瀆職。
(二)官本位特權思想嚴重。
在傳統上,我國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促使基層公務員在行政倫理建設的過程中出現困境。在行使公共權力時,沒有公仆意識,出現高高在上的或是搞特權和特殊化為自己謀取利益的現象。由于官僚主義盛行,“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基層公務員要積極樹立廉潔自律的意識,杜絕在行使公共權力的過程中,不擇手段、毫無顧忌、貪污腐敗。同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基層公務員要抵擋住腐朽思想的侵襲,把握好自己手中的權力,為人民謀取福利。
(三)公務員行政倫理缺乏有效的制度約束和監督機制。
我國公務員在行使公共政權力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制度約束和監督機制。只有擁有良好的制約機制,公共權力在行使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實現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正常運行。
基層公務員的行政倫理道德建設與日常的行政管理密不可分,行政倫理的建設,是公務員提高自身修養的基礎,在政府職能轉變和服務型建設的過程中,加強基層公務員的行政倫理建設,通過運用倫理的方式,來規范公務員的行為,這對我國基層公務員的行政倫理建設的路徑探討意義深遠。
(一)加強對公務員的行政倫理教育。
對公務員的行政倫理教育,是基層公務員行政倫理建設的基礎。第一,加強對基層公務員的行政倫理知識教育,特別是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一個人的品行在工作的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第二,積極提高基層公務員的自身修養,基層公務員只有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修養,才能更好的適應工作,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行政倫理素養。最后,要積極開展有關實踐活動,通過活動的方式來加強對公務員的行政倫理教育。基層公務員要提高倫理道德修養,在實際遇到的行政倫理問題,更應該積極主動的應對。
(二)加強公務員行政倫理建設的法制化。
在構建服務型的過程中,公務員行政倫理的法制化是最基本的前提和保障。通過對公務員行政倫理法制化的建設,利用法律來規范和建設公務員在日常的工作中的倫理道德,這充分體現了我國依法治國的戰略方針和準則。通過法律法規來維護和規范公務員履行自己職責和義務的行政倫理的穩定性。為了加強公務員行政倫理的規范性,就必須完善和加強公務員的行政倫理法制化建設,積極推進公務員行政倫理規范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一套較為完備的法律體系,通過法律的手段,維護和實現公務員行政倫理規范的法制化。
(三)加強公務員行政倫理監督機制建設。
首先,由于我國的行政倫理機制建設起步比較晚,關系復雜、影響因素眾多,因此,導致了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各個監督主體職能和范圍界定上的模糊,并由此造成在監督職能上的交叉和重疊,在監督責任上出現互相推諉,監督職能上受到弱化。其次,要積極發揮社會公眾的監督力度,充分利用社會團體和新聞媒體的力量,對公務員的行為規范起到監督的作用。(四)營造良好的公務員行政倫理環境。
首先,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和重要前提,在公務員的行政倫理建設的過程中,行政倫理的建設依賴于地方經濟的發展。這就表明了公務員的行政倫理建設和經濟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經濟的發展是行政倫理建設的重要基礎。其次,穩定的社會環境,是行政倫理建設的重要保障。構建良好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環境,正確處理好人民群眾的內部矛盾,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要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好各個方面的矛盾,協調好社會各方面的利益。最后,積極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依法保障人民享有的合法的權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民主社會環境,并不斷的提高人民參與社會建設的積極性,為公務員的行政倫理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
基層公務員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在平時的行政管理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擁有特定的職業素養與職業道德以外,更應該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認識到公務員與其他職業群體的特殊性,公務員是對國家公共事務的管理者,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國家和人民負責,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1]郭玲玲.行政倫理視角下我國公務員行政責任實現途徑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
[2]韓志明.行政責任困境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學,2006.
[3]謝軍.行政倫理及其建設平臺[J].道德與文明,2002(4).
[4]郭媛,溫志強.論我國公務員行政倫理失范的原因及治理[J].人力資源,2010(11).
D035
:A
:1671-864X(2015)10-0057-01
康祝婷(1991-)山西太原人,云南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專業:行政管理。何帆(1989-),湖南長沙人,云南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專業:行政管理。孟亮(1991-),山東威海人,教育學碩士,單位:云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研究方向:教育人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