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激發高職學生向學之心的探索
劉耀鴻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為激發高職學生向學之心,從重視軍訓、對輔導員提出新要求、更新對社會階層的認知、心理學的初級應用四個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高職學生;向學之心;軍訓;輔導員;社會階層;積極心理學;壓力;心理學書籍
近年來職業教育的發展越來越被重視,政府引導、企業介入、學校的教改課改,還有各種資源庫的建立,使得大量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客觀條件已經基本具備,然而,普遍的高職大專學生,主觀向學之心卻非常貧乏,很難教學相長,也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本人結合六年的教學經歷和思考,對如何激發高職學生的向學之心進行初步探索,總結如下:
高職學生剛入校就會接觸軍訓,讓軍訓切實地發揮作用,就能為學生之后的學業奠好基石,開個好頭。
一方面,在軍訓中加入樸素的愛國主義教育,拋棄狂風暴雨式的愛國主義教育,而是介紹過去的、當代的、身邊的愛國人士事跡,重視愛國教育的體驗性,只有和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結合起來的愛國主義教育才能喚醒心靈,讓學生從心底仰慕、尊重愛國人士,從而開闊心胸,脫離低級趣味,更有效地抵制生活中的各種誘惑。
另一方面,在軍訓中增強學生的紀律觀念,無論是日常訓練內容如立正、原地踏步、齊步走跑步走正步走、站軍姿、走方隊,還是內務整理,都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紀律,每天從起床哨聲開始軍訓生活,一切行動聽指揮,連續三周已上(養成一個習慣至少需要21天),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紀律觀念得到了增強,從而提升了高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高職學生一般社會化程度較高,有較多的非理性思維,情感豐富又脆弱,容易產生挫折感,而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這種情況就對高職院校的輔導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和心理健康,更要尊重和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適應學校教育。結合本人曾擔任建筑經濟管理專業班級輔導員的經歷,對具體做法做如下建議:在輔導員日常工作的基礎上,無論是關心學生、尊重學生、還是引導學生,前提都是對學生要有充分的了解(要具備必要的心理學知識),把工作做在前頭,這個“工作”指的是預防、私下的準備和必要的交流,涉及到學生的具體行動反而要慎重。輔導員不需要成為大家長,甚至不需要和學生們建立友情(除非這是輔導員的個人處事風格),但是一定要成為學生信任的人,這樣的輔導員會成為學生們的人生導師,引導學生向學。
大量的高職學生來自農村或發展較慢的區縣,從小接觸的社會環境,容易產生一種階層固化的思維,失去為自己的美好未來奮斗的動力。實際上,我們生活的社會層次是紡錘形的,兩頭小中間大,這種劃分不光是從收入水平的角度,它同時也符合生活狀態的劃分:少量的人是美滿的生活狀態,少量的人是困厄的生活狀態,其他大部分都是普通生活狀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高職院校和名牌大學相比,資源、機會都處于劣勢,導致畢業后的個人能力也普遍低于名牌大學生,工作后的收入在中間社會層次偏下(偏上的部分包含中層公務員大學教授地方富人等),但收入偏下不表示生活狀態也偏下,當高職學生通過在校的扎實學習和自己的爭取獲得期待的工作崗位,且心性豁達而不好高騖遠,那么,只要運氣不太差,高職畢業的學生和博士生可以一樣幸福。
心理學的初級應用指讓學生通過學習較淺顯的心理學知識,有意識地應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從而達到科學學習的目的。下面是三個心理學的淺層應用:積極心理學、適當的壓力和有益的心理學書籍。
(一)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是如何利用積極的心態來幫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加健康幸福。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環境能夠改變人,在積極的環境下,個人的價值得到積極的肯定,體驗到積極的情感,獲得積極的發展。用積極來對抗消極是很正確的策略,與其等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再修復的消極處理模式,不如建立自己的積極心態,自我調控,積極面對挫折,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實現自我發展。具體應用時,要求學生能立刻發現自己的消極想法負性思維,不讓其繼續發展,轉而發揮積極的心態——厭學心理是消極,向學之心就是積極了。
(二)適當的壓力能激發人的斗志。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壓力可直接變成行動力,壓力很小時,人在“乏力區”,無所事事;些微壓力時,人在“舒適區”——沒有什么目標,對現狀滿意,不考慮將來,過日子只要應對每天的輕松任務;壓力再增加,人進入“發展區”——有目標,為自己美好的未來努力;壓力較大時,人進入“潛力區”——激發自己的潛在能力,行動力發揮得更好,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之后,壓力繼續增加,人就會變得焦慮,要靠自我調節和交流避免崩潰了。每個人的舒適區、焦慮點不一樣,高職學生們根據對壓力的敏感度,有意識地將壓力調整到本人承受范圍內,從而就能獲得足夠的行動力投入學習。
(三)筆者強力推薦一本心理學書籍——約翰·佩里的《拖拉一點也無妨》:本書建議列一個待辦事項清單,最前頭放上似乎重要的很,似乎有明確截止期限的事項,這個事項的選擇很重要,要有一定的“自欺”本領才能選準——這個事項激勵你讓你為了不做它,而去完成其他有用的事項。書中指出人們拖延的幾種原因并分別介紹如何應對,比如用音樂去應對郁悶導致的拖延。很多高職學生有向學之心,但是因意志力薄弱造成拖延,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比起完全依靠意志力,本書更強調了如何順應人性、在對自我的清醒認識下,運用一些技巧方法,及時完成學習任務,對于容易在意志力戰爭中遭遇挫折從而喪失向學之心的高職學生非常適用。
在領會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的基礎上,為確保人才培養地落實,筆者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初探,研究如何激發學生的向學之心,希望可以補齊職業教育中的一塊短板,從而迎接職業教育的春天。
參考文獻
[1]王中軍.高職院校學生軍訓的素質教育價值[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9):274-276.
[2]盧彩晨.高職學生管理中的幾個心理學問題[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131-133.
[3]王永春,林海燕,王剛.基于階層流動導向的高職新生入學教育體系構建[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1(6):140-142.
[4]莊海軍,王佳利,徐傳順.基于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72-74.
[5]余飛.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壓力——行為模式分析[J].科技廣場,2012(2):17-20.
[6]約翰·佩里.拖拉一點也無妨[M].蘇西.第1版.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劉耀鴻,湖南常德,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土建系教務秘書兼課教師,工程師(建筑工程),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教學、建筑工程。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