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姜學魁 江 平
2014年4月28日,《大連晚報》開辟“家訓佳話”專欄,講述大連人的家風故事,從歷史與現實的維度展示“家訓文化”的正能量,引起熱烈反響。5月21日,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就“大連以培育好家風為抓手推動核心價值觀進家庭”的工作動態做出批示,要求組織媒體對大連的這項工作進行報道。
從6月初到6月中旬,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央電視臺、遼寧電視臺、《遼寧日報》等媒體紛紛來大連采訪報道,鳳凰、搜狐、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也紛紛轉載。
一個既非突發事件,也非熱點新聞的專欄策劃,為什么會產生如此的社會效應?
新聞策劃貴在符合媒介特性與時代需要。“家訓佳話”這個專欄選題,命中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好人好報、晚報情懷”的《大連晚報》媒體定位的交集。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作用。家訓是家長在立身處世為學等方面對子孫的教誨。好家訓對培育合格公民和創新人才,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由此可見,“家訓佳話”這一專欄策劃,無論對于報紙所承擔的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任務,還是對于報紙擴大傳播功能,弘揚報紙優勢,張揚報紙特色,都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大連晚報》推出“家訓佳話”這個韻味十足的欄目,講述大連人的家訓家風故事,文章精彩、感人、深刻,使家庭故事與社會現實緊緊相扣,令人感動,觸及靈魂,感悟人生,對理解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了“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傳播作用。
例如,2014年4月28日《大連晚報》A7版,家風故事講述人趙淑娟,講述《縣長爸爸不讓沾光 親手撕了我的留城表》,報道通過“父親說縣長的孩子要夾著尾巴做人”“父親說爸爸的縣長不是給你們當的”“她說父親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來講述:在很多人看來,因為父親,趙淑娟失去了很多。而其中最令人惋惜的遺憾,就是北京電影學院曾經為她敞開的大門,被父親毫不留情地關上了,以至于最后,她40多歲不得不以下崗失業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而當初父親反對的理由,僅僅是因為她下鄉不滿兩年,“干部子女不能搞特殊”。嚴苛的家教改變了趙淑娟的人生軌跡,然而父愛的光輝也令她刻骨銘心,“父親沒有利用自己的職權成就我的事業,但卻為我和我的后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還如,2014年5月16日A9版《大連晚報》,家風故事講述人尹正純講述《“五不”家規已傳承88年 五代42人無人抽煙喝酒》,報道了“五條家規培養出家族氣質”“五代人都會背唐詩”“年年都舉行家庭春晚”,告訴讀者:全家五代42口人,無一抽煙喝酒,就連女婿媳婦也無一例外。
“難以想象,家風的力量竟會如此強大。”尹正純說,他們家的“五不”家規——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不貪女色、不惹官司——已經傳承了88年。88年來,家規給予家族成員的不僅是健康的生活習慣,還有高尚的生活情趣,以及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的家庭。
家風是傳統文化和道德倫理在每個家庭中的傳承和體現,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夠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大連晚報》開設“家訓佳話——講述大連人的家風故事”,“重拾家風、培樹家風,已在人們對道德倫理的反思中逐漸形成一種引領文明的社會風尚”。報道中“一篇篇娓娓道來的家風故事讓我們發現,那些有家訓的家庭,其子孫后代在闡釋其祖傳家訓時流露著一種榮耀;那些立家規的家庭,其子孫后代在講述其恪守家規時表現著一種自尊;那些家教嚴的家庭,其子孫后代在回味其父母管教嚴厲時表達著一種認可;那些家風純的家庭,其子孫后代在曬寫自家家風時閃爍著一種自信。所謂功在當代惠及后代,正是培育好家風的價值所在,也是饋贈后人的寶貴財富。”
策劃選題立意高遠只是成功的一半,專題報道的成功,還要靠新聞報道的敘事方式。按照新聞學的邏輯和新聞實踐效果看,新聞也是“講故事”的藝術,而要講好故事,就得挖掘出感人素材,并能在寫作中體現出“家訓家風味”。
為了講好故事,增進傳播效果和社會效果,《大連晚報》特意在“家訓佳話——講大連人的家風故事”版面中,開辟了“我的家訓”“家風故事征集令”“記者手記”等欄目。同時報道“家訓家風”引起的社會反響及與讀者的互動情況。如2014年6月10日A7版《大連晚報》,《“家訓佳話”引親朋重相聚 本報講述“家風故事”反響強烈,好家風典型傳遞正能量》:“家訓佳話”呼喚美德重塑靈魂、“好家風典型傳遞無窮精神力量”“家訓佳話”引發培樹家風的深度思考、“家訓佳話”繼續回應社會呼喚。還有2014年7月11日A6版《大連晚報》,報道《讀者來信贊本報“家訓佳話”》的內容等。
在開設“家訓佳話——講述大連人的家風故事”欄目的同時,也開設“家訓佳話——大連市開展家風家訓教育系列報道”欄目,連續報道大連市開展家風家訓教育的階段性成果。如2014年7月22日《大連晚報》A20版上,《家訓喚醒責任感,海島精神回來了》一文,通過“海島娃娃三歲立家訓,12年家訓教育存成長檔案”“找回獐子島精神,補經濟發展思想滑坡的課”等,報道了“蟬聯全國文明村鎮,獐子島鎮連續三年開展家訓教育受益匪淺”的成果。2014年7月23日《大連晚報》A25版上,《立家訓,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成長》一文,通過“寫家訓、曬家訓、實踐家訓,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寫家訓立家規,讓家長們的意識得以提升”等,報道大連市“寫家訓、曬家風、助成長”活動開展4個多月來,家訓教育成果在孩子們身上逐漸得到體現的成果。2014年7月24日《大連晚報》A19版上《鄰里曬家訓培育好風氣》一文,通過“居民交流家規家訓 好傳統好習慣又回來了”“立好家訓育好家風 和諧了家庭也和諧了鄰里”等,報道大連市講家風、學家風、評家風在社區已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