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干年以來,相關研究者、學者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課堂教學管理的實踐,并且總結歸納了豐富的課堂管理經驗。下面列舉一些較為典型的大學課堂教學管理類型。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8-0120-01
一、大學課堂教?學管理的類型
(一) 權威型管理。
這種管理,往往以教師的管理來控制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教師的角色是在課堂中制定一種規矩,且讓每一名學生嚴格遵守。而且這種管理模式十分強調規則的尊嚴。因此,在這種管理模式之下,整個課堂全部是由教師負責的,教師完全負有控制學生課堂行為的責任,而且教師控制學生行為,總是通過建立和強化課堂規則來具體實現的。所以,課堂教學管理過程就可以被視為教師對學生課堂行為的一種控制過程,非常強調教師運用控制策略以維持課堂秩序,并較多地采用了主控的方式來控制學生。另外,這樣的規則傾向于絕對性,約束多,彈性少。目前,這種管理模式實際應用范圍還是極其廣泛的。權威性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反映了教師教育理念需要更新。
(二)情感型管理。
這類管理類型的教師,往往對學生充滿了情感而達到不管而管的效果。教師在進入教室時,其目光中就閃爍出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喜愛; 而在進行教學時,其語音和表情也十分親切,并且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經常從內心發出對學生的鼓勵和表揚。因此,學生的積極性和潛能總是不斷地受到激發。如果從教學的技術層面去分析的話,情感型課堂教學管理或許并沒有任何獨特之處??墒牵嗟娜硕紩惺艿竭@種類型的課還是存在較為顯著的特征,即師生之間充滿親切、友好的感情。這不僅促進了課堂教學的管理,而且對教育教學有著非常強烈的推動力,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主動性,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道德
情操。高校教師如若能積極運用情感型教學管理模式,這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大有裨益的。這對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尤為重要。
(三) 放任型管理。
這種管理類型的教師通常意識較為淡薄,工作責任心不強。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現為只顧自己講課、不顧學生的聽講效果,而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毫不關心,也不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堂管理。雖然學生表面上看似得意自在,其實他們的求知需要根本得不到滿足,因此,也就會漸漸產生對這類教師不尊重的現象。長此以往,這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熱情不高,教學效果也會變得很差。另外,這種管理類型十分強調學生的個人自由和個人選擇。其完全依靠學生自己的選擇和發展,讓學生自己做出決定,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類教師會讓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需要,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情,對其行為不給予指導。而教師的作用僅僅在于促進學生的自由,促進其自然發展。所以,這就使得這類教師盡可能少地干預學生的種種行為,基本處于放任學生的狀態。與此同時,這種類型的課堂規則不多,學生有著較多的行為空間和較高的自由度。
(四) 理智型管理。
此管理類型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其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具體,對每一教學環節都設計得科學、嚴謹,并且能夠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與此同時,教師善于按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反饋信息( 表情、態度、問答、練習等) ,從而調整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掌握好總體的教學進程??偠灾?,這種管理表現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非常高超的教學技巧以及教學活動的科學嚴謹性。與此同時,教師能夠掌控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可以認真地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整個課堂氣氛顯得較為莊重、嚴肅,而學生又很欽佩自己的教師。
二、大學課堂教學管理的特點
(一) 教育性。
課堂教學管理不僅是管理活動,也是教育活動。其教育性基本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 其一,管理行為本身應當發揮出其教育作用。學校是培養學生的場所,是學生生活、學習的基地。而學生在校期間,絕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而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所以,課堂中教師的言行舉止都需要對學生產生教育影響力。正所謂“教學無小事,處處關育人”。在課堂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關心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憑借樹立典型來感染和影響學生、教導學生。其二,管理內容要有十分積極的教育意義。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管理,在讓學生獲取文化知識的同時,還應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及時性。
課堂教學管理需要及時處理課堂中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件。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在課堂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許多問題或一定的干擾。如有的學生精神萎靡,經常在課上打瞌睡、發呆; 有的學生在上課期間玩游戲、發短信; 還有的學生做其他科目的作業; 等等。而這些情況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處理,勢必會造成課堂秩序的紊亂,甚至會造成整個班級學習紀律的渙散。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及時進行針對性的處理。處理的基本原則包括: 不干擾或者中斷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不但要針對個別學生的特殊狀況,同時又能顧及其他學生。課堂中一些偶發事件的出現,教師要做出迅速、果斷、準確的反應,以利用最少的時間來換取最佳的管理效果。
(三) 規范性。
規范性是課堂教學管理的一個最為基本的特點。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勢必要求教師能夠立足于長遠的行為目標,讓學生在不同的課堂情境中,在面對不同的教師之時,都能夠連續地表現出他們的良好行為。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對課堂環境進行一定的構建以及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還要逐漸形成相對應的課堂行為規范。良好的規范能夠對學生的行為產生良好的影響,能夠讓學生在內化規范的同時,從內心認可規范,進而最終實現自我調控、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