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如何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國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影響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因素,提出國家加大對高等院校的支持、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質量監控體系等四種方法,以便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8-0122-01
如今,我國高考分數線逐年下調,學生升學率相應增加,各個高校的教學壓力也隨之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便成為人們重點關心的問題。我國政府相繼出臺具有輔助性的法律法規,要求各高校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由此可見,如何提升自身教學質量成為各高校必須引起注意的問題。
一、影響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因素
(一)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不足。
政府對高校的政策與投入和在校生人數的增長速度不成正比。主要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原因便是政府投入與辦學條件不適應,部分個人或企業想要申辦大學或某大學希望拓展規模提出申請,國家政府往往支持力度不足,導致學校和個人缺乏辦學條件,從而影響教育教學質量。可見政府投入對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確保學校規模與在校學生成正比,從而幫助學校提高教學質量。
(二)國家對高校宏觀監控有待加強。
部分高校追求利益,學校宿舍、教師、圖書館等高校基礎設施還未達到辦學要求的情況下,便開始對外招生,擴展學校規模。部分學校專業開設極為草率,師資力量嚴重不足也可開設專業,教學所需的設備也較為缺乏,這對學生極不負責,也嚴重降低了我國高等教學教學質量。而這種現象得以產生,與我國宏觀監控能力不足有直接關系,國家需要加強自身監控能力,以便杜絕以上現象產生。
(三)學校領導對高等教育認識偏差。
部分高校領導對高校辦學存在本質上的偏差,其認為高校辦學的重點是招生規模,反而忽略了高校教學質量。政府投入力度不足,學校便以招生這一方式為高校提高收益,從而降低了教學質量在高校辦學中的地位。學校傾向于利用招生所帶來的高額收益解決自身資金運轉問題。部分學校在教學管理方面職責交叉,導致各教師崗位職責不清,從而令教師思想混亂,教學質量自然而然的下降。
(四)教學質量評估不完善。
現今,社會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評估還沒有明確的標準,因此也無法對高校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就目前而言,評估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有以下幾點:第一,就業率。學生畢業之后便需面對找工作的壓力,因此,部分人對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評估,主要體現于學生畢業之后就業率的高低。第二,發表論文的刊物級別與論文數量。部分學校本身負有培養研究生的任務,因此發表論文的數量以及論文所在刊物的級別便成為評估標準。但無論哪種標準,都太過單一。國家應設立獎懲機制,建立完善的評估標準,對不合標準的高校予以批評甚至懲罰,從而提高我國整體教學水平。
二、提升我國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國家加大高等院校軟件和硬件上的支持。
我國政府需保證我國的教育投入,幫助各高校完善自身基礎設施。學生的升學率提高代表大量學生涌入高校,高校的日常開銷也必定隨之增加,部分學校基礎設施陳舊,師資力量薄弱,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具有一定的問題,政府應積極幫助該類學校提高自身辦學條件,為高校提供資金與教師,從而確保學校的教學質量符合學生的增長速度,從而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政府不應盲目增加對教育的投入。國家可側重于對“211”高校的投入,以便推進我國重點學科的建設進程,促進我國的科技發展。而針對一般高校,我國可要求省政府對當地學校撥款,并委派人員進行監督,確保資金落實。同時根據各高校維修建筑,引進教學設備,引進技術所需費用提供一定的補助,從而完善高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還應幫助高校聯系企業,令學校與企業相結合,從而令學校以與培養人才,研發技術的形式與企業合作,通過企業獲取經濟利益。可見,國家應從多個渠道幫助學校獲得資金,從而完善高校硬件設施與軟件設施。
(二)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質量監控體系。
部分高校之所以出現教學質量下滑,是因為國家疏于監控管理,對高校的要求不高,導致高校放任自由,教學質量也逐漸下降。政府應加大監管力度,從而控制學校的招生力度,強制要求高校的招生力度與辦學條件相符。同時,政府還可完善評估體制,建立評估標準,從而能夠客觀地對高校教學水平進行分析與評估,并創立交流平臺觀察社會人士對該高校的評價,從而對高校實施獎懲。國家應建立學生、社會、國家等多方面對高校進行評估的評估模式,以便高校提升自身教學質量。
政府可對各高校進行調查,羅列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并根據實際情設定教學質量評估標準,下發至各學校領導。同時,委派人員專職負責根據評估標準對各高校進行審核,考察學校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水平,制成報告,提交上級部門,由上級部門制定獎懲方案。久而久之,各個高校自然會逐漸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
(三)學校領導要重視質量教育。
高校教師要明確,高校的辦學基礎是學生,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高校的規模自然會擴大,生源也會逐漸增多,自身經濟自然得到緩解。因此高校領導應重視自身的教學質量,不僅為了創造經濟效益以便高校之后的發展,還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接班人,保證學生全面發展。
高校工作分為兩方面:培養學生性格與傳授學生知識。如今,我國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對家庭依賴度較高,同時缺乏合作意識與奉獻精神,因此學校領導應積極組織相關部分對學生進行排憂解難,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性格與品質。而對傳授知識來說,學校領導應將重點放置在教師的教學水平之上,建立績效考核制度,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整體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四)明確質量標準,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如今我國對高校的評價體系依舊以學生就業率作為評價高校教學質量的主要標準,這便導致大部分高校注重對學生的職業培養,而忽略了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認為高校的工作是保證學生在走出校門后可以找到工作,其他便可以忽略。我國應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從而保證高校培養學生時觀念不會出現偏差,影響學生的發展以及我國的教學質量。
我國可建立評價委員會,并邀請社會各階層人士、高校教育工作者、學生作為委員會的主體,對各個高校進行評價,并委派委員定期對各高校進行審查時,同時根據自身的調查結果對本地高校排名,從而激發各高校提高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目前我國高等教學質量雖然存在部分問題,然而并非是不可解決的問題,高校與國家如能積極面對,并提出措施進行解決,則能大幅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從而令我國高等教育能夠穩健發展,為我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