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教育的改革在高中課程當中陸續推行,為了滿足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發展需求,高中化學課程也順應了這一教學改革潮流,高中化學課程提出了新的理念,注重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用生活化的內容充實課堂中的教學。因此,近年來,關于生活化教學的研究受到社會及人們的關注。本文結合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具體實際情況及影響因素,對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展開研究和分析。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8-0133-01
當今社會競爭力越來越大,我國經濟實力越來越雄厚,無論哪方面力量的增強,教育在其中都具有主導地位。教育是創新、傳播、應用的主要根基,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本文就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踐展開討論與分析,首先,分析當前我國高中化學教學的現狀,提出不足之處,其次,圍繞對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展開探討。
一、我國高中化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重理論,輕實踐多年以來,高升學率是高中教育的目標,大部分教師評判學生的方式是學生獲取的分數成績,卻忽視了學生自身發展的真正需要,更錯失了培養學生興趣以及自然科學科研能力的機會?;瘜W作為眾多學科中的一門自然學科,和平時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在當前教學當中,化學僅僅只是一門高考科目而已,教師更多地要求學生牢記理論知識,很少在實際生活中要求學生運用與思考,這無疑限制了對學生善于思考、善于探索的精神的培養,雖然能夠培養出一批在考場上表現優秀的學生,但是大部分學生嚴重地缺乏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潛能發揮以及個性發展等方面來看,學生喪失了很多實踐機會。
(二)著重對習題類型歸納,對問題的生活背景忽視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考題目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所以便出現了各類“高考資深教師”將往屆高考資料的知識重點和知識內容進行分析、統計、歸類,并且在歷屆考試的題目基礎上進行組題、練題、猜題目,這樣并不利于學生去了解化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反而使學生陷入“無邊的題海”之中,使化學與生活割裂開來。
(三)著重現象記憶以及實驗原理,對學生實驗體驗忽略化學主要的基礎是化學實驗,通過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深入理解,但是,有一大部分學校和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在講授化學課的時候,只有教師一人進行實驗表演,更有些是紙上談兵,靠嘴巴講述實驗過程,而不實際落實到學生動手、動腦當中,因此,學生很難經過一系列講述來了解化學課程的真正含義,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受到嚴重阻礙。
二、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的實踐
(一)課上揭示現象中蘊含的化學知識。
在真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提出的現實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或事物加以講解闡述。學生提出的現象或事物與教學關系比較密切,這些問題的提出無所謂對與錯,是對的說明學生對該化學知識點的理解比較到位,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多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如果是錯的,那教師就要了解清楚學生對知識點的錯誤認識出現在什么方面,對癥下藥,進行強調式正確講解,加深學生印象,從而使學生更加牢固的記住相關知識。在該階段,教師需要注意的便是充分的備課。在生活化教學的化學課堂,學生可以發揮比以往傳統課堂更加主動的課堂積極性,提出自己不知道、不了解、不清楚的任何可能的問題,因此教師上課并不會再像傳統課堂授課那般,按照自己提前安排好的授課內容進行講解。而在生活化教學的課堂進行授課,教師的授課自主性降低,學生聽課自主性提高,因此,教師要將整個整套高中化學的完整知識體系帶進每一堂課,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盡量完善的解答。以元素鈉為例,學生通過之前在生活中的觀察,以及自己查閱相關資料得知了關于元素鈉的簡單概況,然而作為高中化學的課堂,知識的講解要深入化、細致化。學生的簡單理解只是對每一堂課開始的引子,教師要進行更加廣泛而深入的講解。因此,教師除了要給學生介紹清楚鈉的基本知識外,還要就其在整個高中化學體系中的所有知識以及各部分知識的相關定位和重要性、難易程度進行介紹,從而讓學生以生活為引子,從整體上掌握整個高中關于鈉的相關知識。
(二)課下將化學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接受檢驗才能證明其是否具有實際效用。任何教學活動的目的都是傳授知識,而傳授知識的目的便是學以致用,將知識用于指導現實生活。生活化教學更是如此。通過前期的發現問題、解釋問題,到第三個階段便是要將解決了問題返回到現實生活中,對知識加以檢驗,從而實現活學活用。在知識的運用階段要注意深入之前所觀察和解決的問題,前一階段已經對知識進行了系統的學習,所以在接下來的運用過程中要注意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在生活中要善于發現那些容易被忽視卻又和相關知識關系甚大的現象或事物,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這些生活想象或事物,往往會使學生產生比較強烈的學習自豪感,進而形成更大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新聞趣事,進行化學生活化教學。
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生活經驗,現實生活中的趣事往往能夠引發其關注度。教師可將一些新聞趣事引進化學教學課堂當中,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的生活意義、價值,并激發學生探究趣事趣聞的真實面貌的熱情與動力。比如在學習鋁的性質時,為了引起學生對鋁的感知與興趣,我將之前《紹興晚報》曾刊登過的一篇文章通過投影儀投放出來給學生看,這則新聞趣事講的是紹興某個村莊有一塊鋁塑板,長出了好幾朵“白花”,村民多數以為這是傳說中三千年才開花的“優曇婆羅花”。我趁著學生討論熱情高漲,讓學生通過所認知的化學知識,猜一猜這“白花”可能有什么化學成分。學生結合“鋁塑板上長出白花”,回答出這“白花”很可能就是氧化鋁、碳酸鋁等。通過這個新聞趣事,解答了鋁的兩個性質:(1)鋁可以和氧氣進行化學反應;(2)生成的氧化鋁不全都是致密的。直到下課,學生討論的熱情還沒有消減。
高中化學實施生活化教學,作為教師要善于從生活當中去搜集信息,要善于從生活當中去選擇素材,要對生活當中的素材做到有效的把握。高中化學實施生活化教學,要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要注意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當中去學習化學知識,去認識化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學會使用化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其探索科學的能力。
師者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