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星鐸 王潤宇
泰山酒香中德情
文/吳星鐸 王潤宇

德國專家盧特哈德
泰山腳下,泰山啤酒公司,一位德國老人在化驗室,手拿一杯剛剛生產出的原漿啤酒,細細地品嘗口感,時而微微皺眉,時而輕輕點頭。他是德國專家,山東泰山啤酒公司技術顧問格哈特·盧特哈德(Gerhard Luthardt),在這個崗位上,他已經奉獻了近20年的光陰。
“五岳”之首的泰山,巍峨壯麗,見證著這段中德情誼。
“首先是總體印象,均衡、和諧、細膩的泡沫。”盧特哈德在采訪中為我們分享了如何品啤酒,除了總體印象之外,他強調了“口味”、“純度”、“醇厚性”、“苦味”、“泡沫”、“顏色”、“氣味”等品酒的“秘訣”:“ 啤酒的口味需要你根據啤酒類型去品,一定要有醇厚的酒花苦味;純度可分為純凈、精
致、一般;醇厚性指的是要有醇厚、愉悅的口感;苦味可分為適中、和諧、強烈;泡沫最好起泡細膩、穩定;顏色分為淡色、深色;氣味方面,要有純凈的酒花芳香。”
盧特哈德說:“如果在品酒時能夠感受到這些特性,并且在口感上沒有可以挑剔的地方,那么就是好啤酒。”
“我出生在德國南圖林根的施泰納赫,當地有6家啤酒廠。”盧特哈德介紹說。
盧特哈德與啤酒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年時代。由于父母開了一家飯店和肉食店,年幼時的盧特哈德便在店里幫忙,因此很早就通過倒酒、服務客人與啤酒接觸了。
這段“小盧壓酒勸客嘗”的日子,加上不錯的酒量,使得盧特哈德對啤酒情有獨鐘,很早就有了一個愿望:“做一名職業釀酒工程師”。
夢想照亮人生。為了實現做一名職業釀酒工程師的夢想,盧特哈德經過了一系列培訓,并在德國眾多知名啤酒廠進行實習,積累經驗。1964年,他從德國柏林VLB大學釀酒專業畢業,并獲得碩士學位,之后在德國著名的科隆啤酒廠(DOM Brauerei)任技術廠長、高級釀酒師,曾獲柏林比爾森啤酒釀制工藝金獎以及上面發酵技術的銀獎。他親手培育了世界一流的酵母菌種,近60年的釀酒經驗使他在德國啤酒業界享有威望。

盧特哈德(右)與同事在新廠建設中查看設備安裝
酒香可以跨越千山萬水。泰山啤酒的酒香和盧特哈德的酒香相互吸引,于是便走在了一起。
1997年春天,現任泰山啤酒總經理的張開利來到盧特哈德的家鄉專程拜訪。張開利曾在慕尼黑的弗賴辛市的唯森啤酒大學進修了兩年,他深深知道盧特哈德在德國啤酒業界的地位。“您是否有興趣在泰山啤酒繼續您的啤酒職業生涯?”面對張開利這個問題,盧特哈德同意了。
1997年秋天,在泰山啤酒,盧特哈德開始了自己的中國職業生涯,一直到現在。在此之前的1994年,盧特哈德就曾通過德國高級專家組織(SES)來到中國,參觀了很多家啤酒廠。
隨著國內各大啤酒企業飛速擴張,突破地域限制,國內五大啤酒巨頭瓜分了整個中國啤酒市場份額的80%,市場上啤酒同質化嚴重,各企業競相大打價格戰。無論從資金上還是生產規模上,泰山啤酒都無法與其抗衡,作為山東省內唯一沒被啤酒巨頭兼并的本土品牌,泰山啤酒公司在艱難地尋找著自己的出路。
“怎么辦?”這是縈繞在泰山啤酒公司上下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盧特哈德大膽提出生產原漿啤酒的思路。
什么是原漿啤酒?原漿啤酒是一種遵從德國“1516純釀法”、不添加大米、糖漿等輔料、使用全麥芽和德國上面酵母生產的不過濾啤酒,在國外又叫作白啤酒,酒體渾濁,酒香獨特,富含活性酵母,健康營養。上面發酵和下面發酵主要是酵母性能的區別,下面發酵啤酒發酵結束后酵母聚集沉降于發酵液底部,國產啤酒絕大多數都屬于下面發酵啤酒,上面發酵啤酒發酵結束后酵母懸浮于發酵液中或表面,上面發酵啤酒在西歐比較多,其他地區都比較少。生產原漿啤酒是國內首創,不管是技術還是設備都需要開拓創新。
在盧特哈德的指導下,泰山啤酒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于2009年在中國創新開發出國內第一支富含酵母的瓶裝原漿啤酒——泰山原漿啤酒,打破了國內單一生產下面酵母發酵啤酒的局面,無疑是一項創舉。原漿啤酒為泰山啤酒帶來了光明,在此基礎上,泰山啤酒相繼推出無醇、黑麥啤酒等新品種20余種。其中8°泰山原漿被中國酒業協會授予“中國優質特色啤酒”稱號;
7.5°干啤酒和9°黑啤酒也雙雙獲得“2012中國創新特色啤酒”稱號。
憑借差異化的產品和7天訂單式生產模式,泰山原漿很快占領了泰安、濟南等基礎市場,并于2013年銷售到北京。具有典型德國白啤酒血統的差異化泰山原漿啤酒,贏得了粉絲的青睞,更受到很多外國朋友以及海歸人士的喜愛與贊揚。
“在泰山啤酒,同事對我很友好,我也很滿意,我感覺自己早已是一個泰安人了。我是你們的朋友,是泰山啤酒的一名員工,泰安是我的家。”盧特哈德由衷地說。
在大力加強技術創新的同時,盧特哈德先生還積極為泰山啤酒培養技術骨干,帶出了一支作風優良、業務過硬的工作團隊。盧特哈德先生雖然年事已高,但他對工作嚴謹細致、精益求精、任勞任怨的精神感染著泰山啤酒的每一位員工。每次引進新設備、嘗試新工藝,他都會親自參加研討會及現場跟蹤監督。生產現場隨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不管是技術人員還是操作工人,只要遇到生產問題都愿意請教他,他每次都不厭其煩現場解答。
剛到泰山啤酒時,盧特哈德發現雖然這里的設備有些老化,但是員工都有很強的求知欲,所以他每次從德國回來,都要把新的啤酒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新發現進行匯總,并授課。他每年為泰山啤酒的員工和客戶進行專業培訓20余次。“我每年都帶領技術骨干去德國參觀現代化啤酒廠、高端啤酒生產設備展,并參加一年一度的國際啤酒盛會──慕尼黑啤酒節,通過這些學習交流活動,我們的技術人員切身體驗了世界啤酒新技術、新口味,不但開闊了眼界,也提高了創新能力。”盧特哈德說。
另外盧特哈德也會給營銷予以支持和傳授經驗,他說:“我會指導大家了解原漿的特點,因為泰山啤酒廠的啤酒經銷商和消費者很重視基礎知識,這也有助于增強對泰山原漿的信任。在釀造的不同啤酒類型中,原漿的質量是最好的,這一點提高了客戶的重視,使得銷量取得增長。”
自到泰山啤酒以來,盧特哈德培養出啤酒釀造生產技術專業人才30多名,其中國家級品酒師2名,省級品酒師4名,目前他們全部成為泰山啤酒的技術骨干,每年公司技術人員工藝創新、技術創新成果不斷,創造效益上百萬元。
“泰安是我的第二個家鄉,我在泰安獲得了很多榮譽,比如泰安市榮譽市民以及泰山友誼獎、齊魯友誼獎。”盧特哈德自豪地說。
盧特哈德愛泰安,愛中國,他用自己的行動回饋著社會,澆灌著友誼。1998年,中國南方發生特大洪災,當時,盧特哈德正回國休假,聽說當地民政局組織捐款,他立即打電話安排朋友從他的賬戶中拿出1萬元捐給災區,希望能幫助災民。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盧特哈德又為災區捐款3萬元,雖然面對巨大的自然災害,這顯得微不足道,但足以證明,這位德國老人的心與中國人民的心是緊緊連在一起的。
“對我來說,應該幫助這些有困難的人是理所當然的。我一直都愿意為有困難的人從任何方面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盧特哈德說道。
泰山啤酒每年會組團到德國參觀啤酒廠、博物館,參加啤酒展會、啤酒節、民間節日等等。盧特哈德把它視為認識中德文化差異的機會。啤酒廠的同事受到德國人民很友好的接待,并且建立了個人聯系。
在德國時,盧特哈德經常向周圍的人宣傳中國、宣傳泰安泰山。盧特哈德先生說:“在德國有些人只是從書本、雜志上了解中國人,他們的想法帶有某種偏見,而我會跟他們說:不,中國人不是這樣的,中國很強大,中國人也很友好。”
盧特哈德分享了自己登泰山的經歷。泰山對盧特哈德先生來說是特別的挑戰。在德國及歐洲其他國家,人們很少見到過有這么多臺階的山,臺階多得甚至延伸到了山頂。盧特哈德第一次爬泰山是在1994年,之后他和泰安的朋友一共爬了15次泰山,最后一次是在76歲高齡之時。當時遇到很多不認識的人,他們非常友好并且給盧特哈德一行人提供水喝,這對于他來說是非常有趣的相遇。
“人們必須要保持健康并且力氣足夠大,這樣才能戰勝這么多臺階。此外戰勝困難的意志也很重要。泰山非常高,歷史性意義重大,是一項世界文化遺產,山上有很多廟,自然山脈風光無限,不同的植被,每一次爬山都是特別的經歷。”盧特哈德如是說。
勸君更盡一杯酒,泰山見證中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