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宇寧 路人甲公益捐贈平臺
不做路人,我們是有溫度的“路人甲”
刁宇寧 路人甲公益捐贈平臺
2015年2月28日,《穹頂之下》轟動網絡,霧霾事件迅速跳進大眾的視界。3月1日,作為專業的公益捐贈平臺,“路人甲”以其靈敏的職業嗅覺、快速的反應能力迅速響應霧霾事件。僅僅24小時,就聯手自然之友、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云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珠海京師公益服務促進會等知名公益組織,重磅推出了霧霾專區,助力抗霾行動。
“抗霾,除了感動,還要行動”。不做路人,我們是有溫度的“路人甲”!

路人甲CEO韓清受邀參加第四屆中國公益節.

路人甲APP開機頁

路人甲APP項目頁
2014年6月,團隊確定著手做“路人甲”項目;
2014年7月,“路人甲”商業模式確定;
2014年8月31日,“路人甲”有了屬于自己的第一行代碼;
2014年12月1日,“路人甲”安卓Bata版上線;
2014年12月27日,“路人甲”安卓1.0版正式上線;
2015年2月14日,路人甲IOS版上線......
“路人甲”是一個為普通人和公益項目之間搭建的、帶有答謝機
制的公眾小額捐贈平臺,通過為每個公益項目提煉一個公募點、制作一張感人海報、以及一句有吸引力的簡介、一段140字介紹的項目易讀文案呈現給廣大用戶。平臺集合了眾多優秀的公益項目,滿足不同用戶的捐贈需求。用戶在定額捐贈10元后,即可獲得該項目溫暖的進展反饋,還可兌換合作商家的超值優惠券(在線服務),讓公益走進每一個人的生活消費。
“路人甲”的捐贈模式符合互聯網時代的捐贈模式,打個比方,如果說uber是通過平臺將租客和車主連接起來,那么“路人甲”則是通過平臺將捐贈人和受捐機構聯系起來,兩者都屬于公益范疇。
在用戶端,“路人甲”獨創的惠捐模式,使用戶在捐贈10元后,即可兌換一張答謝券,可享受眾多合作商家的超值優惠和在線服務。實現了公益、商業、捐款人之間的互惠共贏,挖掘了優質捐款用戶背后的巨大價值。
當然,“路人甲”這種全新模式的創新還需要市場的檢驗,更需要行業的支持和認同,一同推動公益行業從過去傳統的、精英的、富人參與的、施舍的形式,向大眾參與、人人參與的公益事業的轉型。
“路人甲”更加關注捐贈人的感受。“10元錢定額捐贈”模式符合中國人的捐贈習慣,縮短了用戶的操作路徑、降低了決策成本。通過“反饋卡”、“紀念冊”、“感性的標簽系統”等一系列的產品設計,打造出便利、溫暖的用戶捐贈體驗。這一點從“路人甲”的四個主張就可以看出:不旁觀,不土豪,有反饋,有答謝。
不旁觀,顧名思義,那就是不做行色匆匆的路人,而是做溫暖的路人甲,在別人的生命中留下一點溫暖的色彩,這也是平臺名稱的由來;
不土豪,10元定額小額的捐助,更體現了互聯網公平、平等的精神,也符合國人的捐贈習慣,是捐助頻率最高的單筆金額;
有反饋,圖文并茂的紀念卡,把捐贈人和捐助的項目更緊密地聯系起來,以感性的方式回饋捐贈人的愛心,而且捐贈人可以持續長久的得到被捐助項目的訊息;
有答謝,“路人甲”中最創新的地方——“惠捐模式”,那就是捐贈人在捐助10元后,可以在平臺里兌換一張由愛心商家提供的、金額往往大于10元的、涵蓋了日常生活中的娛、食、住、行的優惠券。讓捐助走進生活,最終實現“人人公益”的偉大理想。
對于平臺的重要載體——公益項目,“路人甲”有自己專業的審核標準。一是確保平臺上的項目具有捐贈意義,二是用戶能夠放心地對項目進行捐助。不具備捐贈意義的項目將不會出現在“路人甲”的平臺。
“路人甲”平臺要求上線公益項目的公益組織提供機構資質證明、機構票據模板等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用戶提供更放心的、更真實的公益體驗。審核通過后,“路人甲”會有專業的工作人員對項目進行包裝,并按照項目的分類或實時性排序、上線。同時每天都有不同項目的動態實時更新,讓用戶每天都對公益項目有新的了解。
“路人甲”自2月14日上線試運營后,在沒有付費推廣的情況下已有3000多裝機量,點擊捐贈量超過1200單,實際完成捐贈600多筆,優惠券領取300多張。
“路人甲”目前已經和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等眾多有影響力的公益組織簽約戰略合作,幾乎囊括了中國所有著名的公益項目,如知名度頗高的“免費午餐”,“微博打拐”等。上線“路人甲”的公益項目涵蓋了宣傳倡導、動物福利、文化藝術、安老助殘、救災安全、扶貧濟困、教育發展、環境保護、醫療健康等九大分類領域。
截止到目前為止,“路人甲”目前已經和美團網、華夏基金、桔子酒店、愛奇藝、愛鮮蜂、嘀嗒拼車、東來順、泰康人壽、奧特萊斯等著名企業確認合作關系,“惠捐”優惠覆蓋娛、食、住、行等消費領域。
(路人甲公益捐贈平臺/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