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龍希成 郭勇
公共服務平臺能做什么
劉洋 龍希成 郭勇
環保公共服務平臺具有較高的公益性質,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集成共享,要由數量導向彌補空白轉向質量導向提升效能。

2014年12月5日,為期3天的2014蘇州第八屆家居博覽會在江蘇蘇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本屆家博會倡導“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新理念,為消費者打造省時省力的“一站式家居裝修采購平臺”。CNSPHOTO/供圖
時下,成果展會、生態體驗中心、孵化器等各類環保公共服務平臺層出不窮,但很多是走馬觀花,僅靠有限財政資金開展活動,實效性不強。如何將環保公共服務平臺由數量導向彌補空白轉向質量導向提升效能,真正為環保產業提供承上啟下的支撐支持作用,成為環保產業可持續快速發展的瓶頸問題。
環保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運營的好壞,是體現區域和產業創新能級的重要標志。近年來,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環保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公共服務平臺已不存在數量空白,發揮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還存在諸多以下關鍵問題。
運營機制不完善,服務流于淺層。很多環保公共服務平臺依托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建立,主要為本學校、本單位、本系統提供配套服務,對外提供公共服務為輔。有些平臺由主管部門出資建設,服務對象及范圍很有限,缺乏市場化、社會化服務能力。平臺的主管部門往往是環保、科技、高新區、開發區等不同部門,缺少服務意識、規范和服務標準,互聯互通不足,為產業服務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也嚴重影響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人財物缺乏,造血輸血能力薄弱。一些地方環保公共服務平臺受盈利水平及偏遠位置的影響,其人才多為園區管理、商務、招商服務,缺乏專業技術人才。此外,招聘專業技術人員難,留住人才更難,人才不足成為影響平臺效能提升的首要問題。環保公共服務平臺資金需求量較大,有的還需要獲得資質認證,投入高、要求嚴,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平臺自身積累和融資能力較弱,只能“勒緊褲腰帶”發展,造成平臺使用率不高、服務能力和水平有限,資源不能有效互動共享。
平臺功能單一,服務能力不足。很多環保公共服務平臺主要服務于園區、地方招商引資、產品銷售,以信息服務、展覽展示、園區招商等形式服務,生態體驗中心、環保博物館等形象工程居多,而中小企業迫切需要的知識產權、技術服務、融資擔保、人才交流、培訓輔導、政策宣講、法律顧問等中介服務偏少。一些平臺由于無力承擔過大投資,只能先開展部分服務,在積累中完善,也造成了平臺功能單一。
享有的財稅優惠政策不完善,缺少政府支持。由于環保公共服務平臺在各地存在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企業等多重身份,難以完整對應現有的財稅優惠政策?,F有開發區、產業等政策體系也多是為企業提供扶持,針對平臺的專項政策和具體落實不多。平臺的公益特性又使得無法向企業高額收費,造成平臺成本高、稅負高、業務訂單少、享受政府扶持少和經營困難。
區域發展不平衡,服務產業參差不齊。目前,環保公共服務平臺大多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滯后,環保產業集聚區少,政府投資能力較低,平臺相對較少。而同一地區發展不平衡也很突出,如江蘇的環保公共服務平臺主要集中在蘇南地區,蘇中、蘇北地區數量較少。
公共服務平臺是環保產業發展的關鍵載體,哪個園區(區縣)建得早、建得好、建得全,環保產業自然就會向哪里集聚。如何才能構建良好平臺,做好產業文章?筆者認為,應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高水平環保公共服務平臺。各級政府應結合環保產業規劃布局,以為中小企業和創業者提供共性領域的專業服務為宗旨,建立一批服務功能多樣化、專業化、高水準的公共服務平臺。國家層面應盡快制訂開放實驗室、技術服務中心等環保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建設評審標準,推進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的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業測試中心等科技基礎設施向企業及社會開放,提高科技資源整合共享能力。
第二,加大政府投入,創新運營機制。根據環保產業的發展及園區分布,各級政府應加大專項投入,為環保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承擔“兜底”責任。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面向產業、服務企業、資源共享、注重實效”的原則,遵循市場規律,因地制宜,采取公辦公營、國有民營、民有民營等多種運營模式,實現環保公共服務平臺可持續發展。支持環保公共服務平臺組建專業團隊,引進既懂管理又懂專業、既懂市場又懂融資的復合型人才。
第三,探索建立環保公共服務平臺聯盟。鼓勵各地在已建成的環保公共服務平臺中,選擇建設和發展較好、擁有穩定客戶群的部分平臺,在各自保留核心功能的前提下,以項目開發、科技服務等業務項目為紐帶,通過資源整合和共享,成為環保產業創新鏈條全新的若干環節,形成面向產業、既獨立又聯合的一體化公共服務聯盟體系,由單一服務向多元化、套餐化、品質化服務轉變,由服務對象單一向服務科研、企業、創業者等多客戶群轉變,實現重大平臺的提檔升級。

2014年9月16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辦的“第十屆環境與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以“深化改革,推進環境治理”為主題,在大氣、水環境、土壤污染治理、環保法律法規和城市污水處理國際合作等方面設立了分論壇。
總的來看,環保公共服務平臺具有較高公益性質,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集成共享。只有依托孵化器、產業園區等核心載體建設“大平臺”,走出一條適應市場需求和產業規律的特色化道路,才能真正集聚人才、技術、資本等各種資源,避免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保證平臺做大做強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