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占良
政協是片新天地
文/張占良
光陰荏苒,我進靈壽縣政協工作5個年頭了。進入縣政協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走進了一片新天地,這里充盈著熱情、關懷和溫馨,從主席到委員、從領導到同事都非常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到縣政協后,我不但學到了很多社會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且使我與寫作結上不解之緣。因為剛到政協時,政協主席讓我兼任辦公室文字材料撰寫和向上級政協投稿工作。在市、縣政協同仁的關懷指導下,尤其是省政協《鄉音》編輯在寫作方法給予我熱情的指點和幫助,此后我的投稿幾乎他們都幫我修改,使我從中得到教益,寫作水平不斷提高;從而引起市、縣政協領導的關注,市政協領導多次點名讓我參與石家莊市政協全會活動并擔任簡報組編輯,又被《鄉音》評為優秀通訊員,我還結交了許多高素質的朋友,深深感受到了政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漸漸進入角色后,政協工作向我提出了新的挑戰,這不僅要求我要“能寫作”,而且要“會交往”。我通過組織服務政協各種會議、活動和接待中,結識了許多朋友,這些朋友在工作上給我支持鼓勵,使自己的組織協調綜合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我先后參與撰寫提交提案30多份,社情民意60多條,不少提案和社情民意經有關部門辦理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如:“關于縣城實行集中供熱的建議”“關于建設萬畝核桃基地的建議”“關于在北環路建設文體公園的建議”“關于增加路口紅綠燈的建議”“關于松陽河生態治理的建議”等都得到很好落實。


張占良
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涵蓋農村工作各個方面,事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村的和諧穩定。靈壽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如何做,政協先行一步,將調研的任務交給我們委員會,我們在分管副主席的帶領下,深入全縣15個鄉鎮走訪,座談、聽取百姓心聲,撰寫了《向污染宣戰建設美麗鄉村》的調研報告,縣委書記批示:“此調研報告有價值,有分量、很有借鑒意義,請縣政府主管負責同志認真參考推廣,并作為縣政協主席在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發言材料。”所提建議被有關部門采納,農民群眾切身感受到生活環境、生活質量的根本性提升,感受到了農村發生的可喜變化。
我縣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狀況如何?日子過得怎么樣?眼下有什么新的問題、新的期盼?為了準確回答這些問題,今年,我們又在副主席劉建國的帶領下,前后花了近兩個月時間,深入到不同狀況的“空巢”老人居住處,在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同時,又通過報紙、雜志、網絡等傳媒獲知了周邊地區“空巢”老人類似問題的一些新信息、新情況、新做法。在此基礎上,我將素材進行梳理,寫了一篇題為《為農村空巢老人創造舒心生活環境》的調研報告。該調研引起了黨政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縣委書記作出重要批示,社保和民政部門加快了相關政策的研究制定,隨后,縣政府將所提建議吸納,從而解決了農村“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缺少照顧及門診醫療等問題。
在縣政協5年間,我積極參加縣政協組織的多項公益活動,如“服務綠色崛起,黨員先行”主題實踐活動,為改善生態環境,助推中藥材發展獻計出力;石家莊市政協和縣政協開展的送文化、醫療、科技“三下鄉”活動,使數萬人受益……政協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村民受益,我在這些活動中也受到了鍛煉,受到了教育。
靈壽縣政協機關“一室四委”,每個委室基本是1-2人,這就使得很多事情都得親自動手,一竿子插到底,培養了我的組織、協調、分析、文字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我的知識和閱力不斷豐富,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我慢慢覺得自己身邊很多人和事值得寫下來讓全社會知曉,政協履職的片段、委員的先進事跡,可以寫出來,讓電視臺拍攝成專題片讓大家相互借鑒學習,讓大家知道我們政協是一個有作為的單位。如今,以我們委員會牽頭組織的《政協委員風采》欄目,已在縣電視臺開播兩周年,委員事跡屢見《鄉音》。5年來,我所寫的幾十篇有關政協工作的稿件陸續見于各網站、報端,這是小喜悅,也是大鼓舞,更堅定了我為政協事業不懈努力的信心。我現在可以自豪地說:政協不閑,政協是片新天地!
(作者為靈壽縣政協科教文衛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