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靈寶雙鑫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西峪桐溝-大王西峪礦區四等GPS控制測量為例,剖析GPS技術在地質勘探測量工作應用中的優勢, 利用已知的3個C級GPS點,建立D級GPS控制網作為測區首級控制網,結果表明,該GPS控制網精度完全符合礦區普查的需要。
關鍵詞:礦區; GPS定位;控制測量;應用實例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3.108
1 引言
西峪桐溝-大王西峪礦區是靈寶雙鑫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金礦區之一,為滿足地勘工作需要并保證地形測量精度的前提下,采用GPS靜態定位技術完成了礦區的首級控制網四等GPS控制網。本文通過GPS控制測量的實踐應用,從GPS控制網的選點、埋石、觀測、平差計算進行闡述,與傳統的平面控制網相比具有精度高、靈活性強、工作效率高等特點,為周邊礦區的推廣應用積累了技術經驗。
2 測區概況
礦區位于洛南縣城東北84km,呈東西長方形分布,東西長XX km,南北長XX km,控制測量范圍為測區實際控制面積約XXX km2,測區屬山地,通行不便,地面高程一般在1200m左右,相對高差514m。該礦區原有的測量控制網在前期的施工中遭到破壞,需建立首級控制網。考慮到地形復雜,工期較緊,測區通視困難,地形起伏大等因素,決定采用GPS測量。
3 礦區GPS網布測
根據收集到的已知控制點資料及分布情況,并結合測區實際地形、地物特征,在滿足地勘工作需要并保證地形測量精度的前提下,測區的首級控制網按D級GPS控制網形式布設。以收集到的C級GPS點三個(GP02、GP05、ZJL)做為測區的平面及高程起算點,全網由6個GPS點組成,GPS網最長邊3.47km,最短邊0.58km,平均邊長1.73km。每個GPS點至少與3個點相連,保證有3 條基線通過,高程控制采用靜態GPS擬合高程,如圖1所示。
GPS外業觀測使用5臺中海達8200X接收機進行靜態測量,靜態平面精度±3mm+1ppm,靜態高程精度±5mm+1ppm。衛星觀測組網采用邊連接,測量技術要求為衛星截止高度角≥15°;同時觀測有效衛星數≥4;觀測時段數≥1.6;時間長度≥60min;數據采樣間隔5-15s。
在GPS接收機觀測前與觀測過程中,隨時逐項認真填寫測量手薄中的記錄項目,每時段觀測前后各量取天線高一次,兩次量高之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為最后天線高。
GPS網數據處理分為基線解算和網平差兩個階段,采用隨機軟件完成。經基線解算、質量檢核、外業重測和網平差后,得到GPS控制點的三維坐標,其各項精度指標符合技術設計要求。平面坐標系統采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中央子午線111°,高程系統為1985國家高程基準。
(1)閉合環精度統計。閉合環最大節點數3個,閉合環總數8個,其中同步環總數6個,異步環總數2個。同步環相對誤差為0.07-0.29ppm,△X為0.7-26.9mm,△Y為2.2-11.0mm,△Z為1.2-9.3mm,均滿足限差要求。異步環相對誤差為0.34~20.61ppm,△X為6.5~11.1mm,△Y為21.5~24.4mm,△Z為7.9~10.3mm,均滿足限差要求。
(2)重復基線精度統計。西峪桐溝-大王西峪礦區D級GPS控制網共有2條復測基線,復測基線較差最大值為11mm,基線號為D01~D01,復測基線較差允許值為±14.2mm,精度符合要求。
(3)GPS網平差。三維自由網平差采用中海達GPS接收機隨機軟件進行,三維自由網平差單位權中誤差為0.0108m,平差后的點位精度如表1所示。
二維約束平差采用網配合法進行轉換,單位權中誤差0.0229m,平差后點位精度如表2所示。
(4)D級GPS網精度。平差后的最弱點點位中誤差為0.0229m,高程最弱點中誤差為0.0085m,最弱邊長相對中誤差為1/23663,基線差、環閉合差均小于限差。平差結果顯示,GPS點的成果可靠,精度良好,符合規范要求。
4 結束語
通過對河南省靈寶市雙鑫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西峪桐溝-大王西峪礦區實施四等GPS網控制測量,實踐證明GPS定位精度高,基線差、環閉合差均小于限差。GPS技術給測繪工作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它改變了傳統的測量模式,具有需要的測量人員少、速度快、精度高等特點。在地質勘探測量工作中,根據不同的精度要求,靈活地運用GPS測量技術,能夠減大大輕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務于地質勘探工作。
參考文獻:
[1]林玉祥.控制測量技術[J].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2]周建鄭.GPS定位原理與技術[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5(07).
[3]過靜珺.饒云剛土木工程測量武漢[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7(05):106-109.
作者簡介:劉禪河(1969- ),男,河南潢川人,本科,測量工程師,主要從事:礦山測量生產和技術管理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