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艷艷
摘 要:高職本科教育是以經濟和科技發展為原動力,以高等教育大眾化為基礎,為了適應社會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職業教育層次的提升而發展起來的。高職本科既不同于高職專科教育又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我國高職本科教育的發展,借鑒了國外高職本科教育的經驗,并結合了我國職業教育的特色。我院對其進行了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高職;本科;發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3.197
1 引言
高職本科是在高職專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的技術應用特征。它是不同于普通本科的一種新型的較高層次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隨著經濟的發展,高職教育需要層次的提升,發展高職本科教育勢在必行。首先,社會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到2010年我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需求量在1600萬以上。高職教育現有的辦學水平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其次,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層次并不成熟和豐富,不是完整的形態,沒有建立完整的教育體系。所以高職教育學制不能相互貫通,不符合市場經濟的生態鏈與產業鏈。再次,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職學生的就業壓力隨之增大,職業發展空間和選擇空間有限,使得高職學生對進一步接受更高層次教育有強烈的愿望[1-3]。
2 高職本科的定位
高職本科教育面向基層,體現高等性和職業性,培養“四會型”(會動手、會研發、會管理、會發展)技術人才。高職本科的培養目標是以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為核心,以育人為本質屬性而確定的。它不同于普通本科和高職專科的人才培養,所以有必要明確高職本科、普通本科和高職專科三者的關系。
高職本科和普通本科屬于同種層次不同類型的教育。二者的共同點是都屬于高等教育的本科層次,并不是對立關系,都應遵循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高職本科是職業教育的發展,應借鑒普通本科的辦學經驗和辦學資源。二者的不同點是前者是職業教育,后者是普通教育,所以不能完全照搬普通本科的經驗來辦高職本科。高職本科主要注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普通本科則注重學術型人才的培養。
高職本科和高職專科是屬于同種類型不同層次的教育。二者的共同點是都屬于職業教育,都是為行業培養應用型人才。高職本科和高職專科是共同生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后者為前者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前者帶動后者的發展。二者的不同點是本科與專科層次的差異,高職本科和高職專科存在生源、辦學資源和就業崗位等方面的競爭,所以高職本科和高職專科要做好銜接,使其協調發展,共同培養高技術技能型人才[4]。
3 國外高職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層次逐漸提高,體系趨于完整,不斷向上延伸,高職本科層次的教育已經發展了幾十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0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哈洛德.福切克預言高職本科將會成為一種社會類型,并會具有重要的地位。此后,發展高職本科在美國學術界達成共識,普渡大學于1967年成為美國第一個舉辦高職本科教育的學校[5]。70年代初,賓夕法尼亞大學等近300所著名大學開設了高職本科[6]。高職本科教育在美國迅速發展,為美國的教育和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隨著德國經濟的發展,高職專科層次培養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用人單位需求。20世紀70年代中期,德國開始將三年制高職專科改為四年制的高職本科[7],高職專科層次的教育由職業學院來填補。德國三十多年的近代教育史表明,高職本科并沒有阻礙高職專科層次教育的進步,而是促進高職專科的發展。二者不沖突,能夠并行、協調發展,使德國的高職教育的層次更加多樣化。
4 我院高職本科的實踐與探索
近幾年我國開辦高職本科的熱潮越來越高,相繼有很多省市的高職院校對高職本科教育進行了理論和實踐探索。江蘇省在2012年,山東省在2013年分別有11所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采取“3+2”模式聯合辦學,畢業后頒發本科畢業證書[8]。
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引領示范,為了培養高素質化工應用技術類人才,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促進地方高等教育更加直接、有效地為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和社會管理創新服務。于2014年經吉林省教育廳批準我院與長春工業大學本著互惠互利、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原則,采取“3+2”辦學模式,開設5年制本科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以“應用化工技術”和“化工設備維修技術”兩個國家示范專業為試點專業,分別對接長春工業大學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和“機械工程”兩個專業,前三年進行高職教育,后兩年進行本科教育,雙方共同培養,成績合格,符合畢業條件,按規定頒發相應的專科或專科起點本科畢業證書。2015年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吉林特色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吉發〔2014〕22號),我院又增設了兩個高職本科試點專業,“市場營銷”和“工業分析與檢驗”分別對接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的“市場營銷”和“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兩個專業。通過聯合培養的方式,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層次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吉林省經濟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5 結語
高職本科教育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國的高職本科教育在探索階段,它的日臻完善需要借鑒成功經驗,發動全國的高校共同探索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使高職教育發展成為符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
參考文獻:
[1]鐘云華.對高職院校舉辦高職本科教育的探討[J].職教論壇,2011(15).
[2]王明倫.發展高職本科須解決好三個關鍵問題[J].職業技術教育,2013(34).
[3]裴曉琳,董靜,盧矜.我國高職教育本科研究綜述[J].職教論壇,2013(05).
[4]劉瑞芹,管弦.當前我國發展高職本科教育的途徑選擇與實踐探索[J].職教論壇,2012(22).
[5]About Purdue North Central [EB/OL].http://www.pnc.edu/about.
[6]姜惠.當代國際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概論[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0(80).
[7]李均,趙鷺.發達國家本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研究—以美、德、日三國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07).
[8]汪亞明,王玨.我國高職本科教育的現狀、困境和對策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4(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