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15年7月23日宣布,在距離地球約1 400光年外發現一顆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并將其命名為開普勒-452b。它位于其恒星的適居帶中,公轉周期約385天,和地球相近。這一發現引起了科學家和公眾們的極大的興趣,甚至稱它為地球的“堂兄弟”。然而,科學家后來發現,這位“堂兄弟”的表面溫度可能較高,溫室效應也比地球強烈,生命生存的可能很小。在人類至今已經發現的約2 000顆系外行星中,只有為數很少的幾顆被認為可能存在生命,而就算這僅有的幾顆,也只是有很小的可能罷了。到底怎樣的系外行星才有可能孕育出生命呢?這個問題,有些星體也不明白,于是它們在微信群和地球聊了起來,想請教一下生命宜居星球的奧秘。我們來看看它們的聊天記錄吧。
“地球你好,我是HD 67087 b,是今年剛被發現的。我們都知道你孕育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而我們這些系外行星上都沒有生命生存,所以便相約一起來向你請教了。”一顆體格碩大的氣態行星大著嗓門說。
“大家好, HD 67087 b你好。大家特地來問我,那我就和大家說說。我身上是有眾多的生命,這些生命很頑強,但是也很脆弱,需要一定的條件才能生存。你們知道這些條件嗎?”
幾顆系外行星紛紛表示不知道。地球只好繼續說:“說這些生命很頑強,是因為他們一旦誕生,就會隨著環境而進化,能夠不斷地適應環境,努力生存下去。但他們并不能無限制地適應環境的變化,而是需要一些較為苛刻的條件,比如適宜的溫度,穩定的環境等。”
幾顆系外行星不太明白,一個小個子行星問:“適宜的溫度是多少?怎樣的環境算穩定呢?”
“其他有生命的星球怎么樣我不知道,但從我自身來說,我身上的生命的生存,依賴于液態的水。要能保持液態水的存在,這要求你們的溫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水會凍成冰,太高水會蒸發。要保證這樣的溫度,你們恒星的距離要處于一定的范圍,也就是‘適居帶。適居帶的位置和大小與你們的恒星的亮度有關,總之是要讓你們的溫度處于一個合適的范圍,以保證有液態的水長期存在。”
“我就在適居帶上,我表面的溫度不高也不低,但是為什么沒有生命呢?”那個小個子行星迷惑地問。
“你的溫度雖然不高,但是你不滿足其他的條件。適宜的溫度,是為了保證有液態水,你身上有液態水嗎?”地球問。
“沒有。可是既然我的溫度合適,為什么沒有液態水呢?”小個子行星不甘心地問。
“因為你的個頭太小了。我們知道,水的沸點隨著大氣壓的降低而降低,當在真空環境的時候,水的沸點就是0℃,所以在真空的環境中水只能處于氣態和固態。因為你的質量太小,萬有引力作用就比較微弱,不能束縛住空氣,形成大氣層。這就和我的衛星月球一樣。沒有大氣層,水只能處于真空的環境中,而你表面的溫度高于0℃,所以水都變成水蒸氣逃跑了,自然就沒有水。”
“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小個子行星說。
“我也處于適居帶,質量也夠維持大氣層,而且比你還大了很多,為什么我上面也沒有生命呢?”HD 67087 b疑惑地問。
“你的質量雖然很大,比我大了很多,但是你看看我們還有什么不同?”地球問。
“哦,我知道了。你的表面有一個固態的殼層,而我的表面全都是濃密的大氣。”
“是的,HD 67087 b。你是一顆氣態行星,一般氣態行星上是不會有生命誕生的,至少不會有類似于我身上的生命。”地球耐心地解釋。
“那我呢?我的體形和你差不多,也是固態行星,為什么也沒有生命生存呢?”一個和地球個頭差不多的行星問道。
“我知道你,你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你所在的系統中有3顆恒星,3顆恒星組成了一個三體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你的軌道是不穩定的,所以你時而會很接近恒星而導致溫度非常高,時而會遠離恒星,導致溫度非常低。在這樣變化劇烈的環境下,是不能產生生命的。就算偶爾產生了生命,也會很快滅絕。因為生命需要時間去進化以適應環境,如果環境變化過快,生命會沒有時間適應。我這里有一本叫《三體》的小說,其中講到了一個類似你的行星,你可以看看。”
“我呢?我呢?我的體形也和你差不多,也是固態行星,也不處于多星系統里,為什么也沒有生命生存呢?”另一個和地球個頭差不多的行星迫不及待地問。
“你雖然不像它一樣處于多星系統里,但其實情況和它差不多。你的軌道是一個很扁的橢圓,這樣的話,在你軌道的“近日點”,溫度會非常高;而在“遠日點”,溫度又非常低,同樣也不能產生生命。”
“原來是這樣。”大家若有所思地說。
一個行星又怯生生問道:“那我是怎么回事呢?”
地球看著它說:“你和幾十億年前小時候的我很相似,但是你年齡太小了,自身的結構還沒有穩定,地質活動十分劇烈,火山地震都是家常便飯,所以還不具備形成生命的條件。但是你不要灰心,你很有潛力,可能再過個一二十億年,等你的結構穩定了,表面就會相對平靜下來,那時你就有可能誕生出生命了。”
“真的嗎?那實在是太好了。”那顆年輕的行星開心地歡呼,其他行星也為它感到高興,但也難掩內心對自己的失望。
地球看出大家的心情,于是說:“大家也不必沮喪,我說的這些,也只是依照地球上的生命作為參考給出的條件。但是宇宙非常神奇,也很有可能存在其他形式的生命。可能有不需要水、耐高溫低溫的金屬或巖石生命,也可能有輕飄飄可以在大氣中漂浮的生命,所以你們也可能孕育出一些能夠適應你們特殊環境的生命形式。”看到大家的心情好了起來,地球默默地將那句已經打出來的“盡管這個可能性極小”又刪掉了。
尋找第二個地球和發現地外生命,依然任重而道遠,然而科學家的發現,讓我們仍有信心。在銀河系中大約存在1 000億顆恒星,假設其中萬分之一的恒星有行星,那就有約1 000萬個行星系統,再假設其中萬分之一的系統存在生命,那也有約1 000個地外生命群體等待我們發現。雖然現在我們并沒有發現任何地外生命的跡象,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終將進入真正的宇航時代,那時可能就會是我們與外星人接觸的時候了,只是不知到時迎接我們的是友好的問候,還是殘酷的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