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峰,代 雨,付玉東,侯 波,吉紅波,闞強波
(1.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 胸心外科,云南 曲靖 655000;2.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實驗實訓處,云南 曲靖 655000)
肺隔離癥(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 是一種臨床上極少見的先天性肺發育畸形。主要特征是發育異常的肺組織與氣管支氣管樹缺少正常連接,并接受體循環動脈供血,靜脈回流至肺靜脈或體循環[1]。我們對200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PS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其手術治療經驗,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臨床資料 30例PS患者,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齡(33.8±1.7) 歲,病程1周~25年,平均2.3年。臨床表現為反復咳嗽、咯痰25例,發熱8例,咯血6例,胸痛8例。病變部位位于左下肺18例,其中葉內型12例,葉外型6例;右下肺12例,其中葉內型8例,葉外型4例。所有患者均常規行胸片及胸部CT或MRI檢查,結果示:肺局部囊性改變18例,腫塊樣改變8例,大片滲出性炎性改變4例。15例PS行CTA檢查發現異常血管。
二、手術方法 所有PS患者均行全麻雙腔氣管插管,健側臥位,取后外側切口,葉內型PS行肺葉切除術,葉外型PS行隔離肺切除術。本組30例中行左下肺葉切除12例,右下肺葉切除8例,左隔離肺切除6例,右隔離肺切除4例。術中多見PS與膈肌及周圍組織粘連緊密,先游離下肺韌帶,找到異常血管22例,探查異常血管來源于胸主動脈18例、來源于腹主動脈3例、來源于肋間動脈1例,其中2例各有兩支異常血管來源于胸主動脈;靜脈回流至肺靜脈19例、回流至奇靜脈3例。術中行雙重結扎和縫扎異常血管。術畢,所有患者均留置胸管,逐層關胸。
結 果 30例患者術后病檢結果均提示PS,所有患者手術順利,術后無并發癥及死亡出現,均治愈出院。術后隨訪6個月~11年,患者均恢復較好,無復發。
討 論 PS屬于先天性肺發育畸形,約占肺發育畸形的0.15%~6.40%[2],目前PS病因尚不清楚。Pryce的血管牽拉學說認為,正常胚胎發育時肺動脈生長后體循環和肺原基的交通中斷,由于某種原因導致這種聯系仍然保持,作為異常動脈發育生長,此動脈牽拉肺組織引起肺隔離癥[3]。
PS分為葉內型和葉外型。隔離肺組織與正常肺葉包在同一個臟層胸膜中,稱為葉內型PS,隔離肺組織有自己獨立的臟層胸膜,則為葉外型PS[4]。葉內型PS多發于雙肺下葉,其中以左肺下葉常見,且絕大部分位于后或內基底段。葉外型多發生于左側胸腔后部脊柱旁,罕見發病部位為膈肌下方[5]。據相關文獻報道,異常供血動脈來自胸主動脈者占73%,腹主動脈上段者占21%,其余依次為肋間動脈、鎖骨下動脈、胸廓內動脈、心包膈動脈、脾動脈、腎動脈等。罕見的情況下隔離肺動脈血供來自冠狀動脈[6]。PS靜脈回流均進入肺靜脈系統。
PS的臨床表現多缺乏特異性。多表現為咳嗽、咳痰、發熱和咳血。其癥狀的輕重考慮與肺內囊腔大小、是否合并感染有關,本組25例患者均有反復咳嗽、咯痰的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熱8例,咯血6例。
目前胸片、胸部CT,MRI,MRA,螺旋增強CT及CTA是診斷PS的主要方法。胸片是診斷肺隔離癥的最基本方法,常表現為下葉的腫塊或浸潤征,多位于后基底段或內基底段,X線特點為治療后可縮小,但始終長期不消失,呈動態化[7]。CT是PS的主要檢查手段,具診斷意義的征象是病變有條索狀柄與胸主動脈、脊柱或下肺靜脈相連,病變的整體形態為尖部指向脊柱旁的楔形影。但是很難發現有異常血管[8]。MRI在定位診斷方面對CT是重要的補充,尤其MRA可以多角度顯示隔離肺的異常血管來源、數目、大小和引流靜脈的情況,并可以觀察隔離肺內的情況,對正確診斷肺隔離癥有較高價值。同時具有有效、安全、無創的特點[9]。隨著螺旋增強CT,CTA的的迅猛發展,三維成像技術會不斷取代傳統的血管造影成為診斷PS的首選方法[10]。
PS一經確診或高度懷疑,首選手術治療[11]。目的在于切除感染灶,消除隔離肺中的左向右分流,預防病變部位的遠期感染和癌變。手術時機應在感染控制期,如果患者不曾合并感染,應盡早手術。葉內型原則上作肺葉切除,葉外型作隔離肺單純切除。手術中應仔細尋找隔離肺特征性小柄,首先結扎異常供血動脈。肺隔離癥常因合并感染發生胸腔粘連,這在葉內型更多見[7]。本組20例葉內型有13例發生下胸腔致密粘連。
本組所有30例PS患者均得到治愈。我們的治療體會是:1、PS因常合并感染而導致胸腔粘連,術中分離粘連帶時應仔細操作,避免誤傷異常血管,操作中小血管要分別結扎或縫扎,創面要止血干凈;2、根據術前相關影像學資料,術中應仔細尋找病灶周圍的異常血管,尤其是需仔細探查下肺韌帶、膈肌及降主動脈周圍是否存在異常血管;3、操作上應先處理異常血管后再切除病肺;4、因異常血管受感染的影響,血管壁較脆,易破裂出血,結扎時動作要輕柔,采用雙重結扎或縫扎;5、由于PS在臨床上的誤診率較高,可達70%[12]。部分PS是在術中才發現,因此對下葉后、內基底段區域的感染性病變,或病灶處的肺組織是充血紅潤,術中都要警惕本疾病的存在。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PS通過早期發現,盡早明確診斷,抓緊手術治療,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
[1]陸小虎,吳延虎,張石江,等.33例肺隔離癥的外科診療分析[J].江蘇醫藥,2013,39(21):2608-2609.
[2]LIUHS,LISQ,QINYZ,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lobar pulmonary sequestration[J].Chin Med Sci J,2010,25(1):53-56.
[3]李瑞海,崔玉清.肺隔離癥的外科治療[J].中華臨床醫學雜志,2006,7(4):62.
[4]朱江,季建松,章響艷,等.25例肺隔離癥的臨床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08,13(4):331-332.
[5]陳剛,任華,韓志軍,等.肺隔離癥48例臨床分析[J].北京醫學,2010,32(10):810-812.
[6]LEEDI,SHIM JK,KIMJH,et al.Pulmonary sequestration with right coronary artery supply[J].Yonsei Med J,2008,49:507-508.
[7]劉倫旭,周清華,陳光富,等.肺隔離癥的診斷和治療[J].中國胸心血外科臨床雜志,1999,6(3):186-187.
[8]金哲.肺隔離癥的診斷及外科治療(附12例報告) [J].山東醫藥,2007,47(33):79-80.
[9]周飛.胸部X線、CT對肺隔離癥的診斷價值[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2005,26(3):40-49.
[10]PLATONA,POLETTIPA.Imagein clinical medicine.Pulmonary sequestration[J].NEngl JMed,2005,353(20):18.
[11]COSTA JAS,PERFEITOJA,FORTEV.Surgical treatment of 60 patientswith pulmonary malformations:what havewe learned?[J].JBras Pneumol,2008,34(9):661-666.
[12]趙金樹,鮑德勝,陳凱聲.肺隔離癥手術治療8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8):1533-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