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平,羅志偉,王 超,董建平,董 輝,張 暉,蔡 磊,葉權億
(玉溪市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云南 玉溪 653100)
顱內動脈瘤是指腦動脈壁有不明的膨出部分,一般先天性腦動脈瘤占比較大的部分,任何年齡段的都有[1],血管內介入治療是一種創傷較小的治療方法,目前在國內已逐漸普及。我科于2013年8月-2014年12月共治療腦動脈瘤48例。發生部位依次為后交通動脈動脈瘤、大腦前動脈動脈瘤、椎-基底動脈系統動脈瘤、大腦中動脈動脈瘤、眼動脈瘤及頸內動脈動脈瘤。本文僅報告在栓塞過程中動脈瘤破裂的5例(10.41%) 患者的診斷及治療過程,并總結經驗教訓。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齡45~63歲,平均年齡52歲。前交通動脈段4例,后交通動脈段1例。均為單發動脈瘤。形狀為圓形、橢圓形、葫蘆形、圓形伴小阜;瘤體最大直徑為(3~16) mm,平均4.5mm。動脈瘤破裂后治療時間為出血后(1~6)d,其中3d內治療者3例。
2.方法 本組5例患者均因為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而入院行CTA示顱內動脈瘤,予術前準備后到介入室行介入栓塞治療。栓塞術前常規行全腦血管造影,進一步明確動脈瘤形狀、大小、指向。之后,選擇合適動脈瘤微導管、彈簧圈行栓塞治療。本組5例病人均為窄頸動脈瘤,均直接行栓塞術,沒有使用支架、球囊。
3.術中動脈瘤破裂原因及臨床表現 本組5例動脈瘤破裂的直接原因均為彈簧圈穿破瘤壁,動脈瘤破裂后主要表現依據麻醉方式分為兩種:①局麻患者:躁動不安,血壓升高,呼吸急促,而后變慢,嚴重患者出冷汗,瞳孔散大。②全麻患者:血壓升高,心率變快,瞳孔散大。腦血管造影顯示,造影劑外溢,腦血液循環時間延長和血管痙攣等。
4.處理方法 在進行介入治療時若發生動脈瘤破裂,應立即給予等量魚精蛋白,劑量為(30~40) mg(依據術前給予的肝素量)。本組均為彈簧圈穿出瘤壁,繼續快速填入彈簧圈,致密栓塞后如果造影劑不再繼續外溢而且動脈瘤未顯影,可考慮停止手術,因為繼續栓塞可能造成裂口增大,甚至使動脈瘤再次破裂,導致嚴重后果。同時,加深麻醉,防止患者因躁動而造成導管移位,并可同時行腦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引流。
結 果 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嚴重的蛛網膜下腔出血而死亡,余4例患者術后神志清楚,訴頭痛,無肢體偏癱。術后(1~2) 周復查頭顱CT示蛛網膜下腔出血明顯吸收。
討 論 有關介入治療中動脈瘤破裂的相關報道較少,發生率為0.8%~8.0%[2],本組病例發生率為10.41%,可能與樣本量小,而前交通動脈瘤占80%(4例) 有關。
可能原因包括:①與動脈瘤結構及形態有關。顱內動脈無肌層和彈力層。動脈瘤破裂90%以上發生在瘤頂部。由于破裂的動脈瘤頂端常有小阜或呈圓球狀,此處僅為一層菲薄的結締組織,因而更易破裂。本組5例患者,均有蛛網膜下腔出血史,其中1例動脈瘤瘤頂呈雙囊狀。在栓塞過程中彈簧圈均由此處穿出造成破裂出血。②與動脈瘤的位置、大小有關。前交通動脈瘤多位于前交通動脈與A1或A2段交界處,導管行程遠;使導管進人動脈瘤腔內比較困難。即使進入,由于行程長、迂曲,致填塞彈簧圈時阻力較大,不易操控,從而增加了動脈瘤破裂的機會。本組4例(80%) 前交通動脈動脈瘤患者即屬此類情況。③導管延伸穿破動脈瘤。血管迂曲,導管自動向前延伸,甚至向前跳躍,致導管遠端穿出動脈瘤瘤頂。因此,在栓塞過程中,要時刻注意,適當釋放導管張力。④彈簧圈選擇不合適。血管內冶療過程中,須準確計算動脈瘤腔大小,選擇與動脈痛腔大小一致的彈簧圈。對形狀不規則、較小的動脈瘤,應采用細軟的電解可脫彈簧圈為宜,必要時用支架或球囊輔助。⑤栓塞過度,可能與術者過度追求完美導致。
預防及處理措施:①全身麻醉 施行全身麻醉可使患者在手術中保持安靜,血壓控制在130/70mmHg以下,無論是對手術操作或防止動脈瘤破裂均有益處[3]。②靜脈輸注魚精蛋白 在加深麻醉程度、迅速填塞動脈瘤的同時,給予等劑量魚精蛋白逆轉肝素化。③介入術中動脈瘤破裂非常危險,術者要鎮靜,千萬不要移動導管的位置,如果是導管穿破動脈瘤壁應立即送入較長的電解可脫彈簧圈,將二分之一推入動脈瘤外,退回導管將另二分之一推入動脈瘤內,呈啞鈴狀,閉塞漏口,而后按步驟填塞動脈瘤,直至完全致密為止。如為彈簧圈端穿破動脈瘤,亦不要退出,在原位繼續填塞,直至動脈瘤不再顯影為止。本組5例病人均屬此類情況,4例得救,1例死亡。另外,導管穿破動脈瘤后,可保持導管位置不動,于對側股動脈穿刺,置入導管鞘,將第2支導管送入動脈瘤腔內,致密填塞動脈瘤腔,而后將兩支導管分別退出[4]。④清除血腫:對血腫伴有局限體征者(一般血腫>20 ml),魚精蛋白逆轉肝素化后,開顱清除血腫,夾閉動脈瘤。
動脈瘤于栓塞過程中破裂為動脈瘤血管內治療的嚴重并發癥。其預后主要與出血量、出血速以及處理是否及時正確有直接關系,其次與患者手術前疾病嚴重程度有關,手術前病情嚴重者,無疑會使患者預后不良。在出血量相同的情況下,后循環動脈動脈瘤患者的病情比前循環動脈動脈瘤者更為兇險。在行血管內治療過程中,如發生動脈瘤破裂,手術者應沉著冷靜,迅速采取脫彈簧圈閉塞動脈瘤腔及開放腦室外引流等措施,仍可取得較好治療效果。
[1]戴黎萌,陳東,徐如祥.顱內動脈瘤血管內介入治療[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06(6):641-643.
[2]COGNARDC,WEILL A,CASTAINGSL,et al.Intracranial berry aneurysms:angiographic and clinical results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J].Radiology,1998,206:499-510.
[3]TUMMALA RP,CHURM,MADISONMT,et al.Outcomes after aneurysmruptureduringendovascular coil embolization[J].Neurosurgery,2001,49:1059-1067.
[4]LEVY E,KOEBBECJ,HOROWITZMB,et al.Ruptur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during endovascular coiling;management and outcomes[J].Neurosurgery,2001,49:80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