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教學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僅要在教學方法上有所突破,同時還應該積極的發揮出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地理教學向著實現培養人才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成效。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7-0142-01
通過典型的地理現象把地理事物運動和發展的本質反映出來,這是地理形象思維的主要表現形式,通過形象思維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的形式以及本質,加深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形式來給學生提供一個生動形象的地理現象:
第一,利用模型、聲像資料等事物把地理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
第二,教師發揮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向學生講述生動形象的地理情境;
第三,利用簡單的線條符號以及常用的地理示意性圖形把地理知識內容進行圖示,加以必要的文字說明使之直觀性強還通俗易懂。
注重加強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是一有效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可行性方法。比如在學習野生動物的保護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從自己的現實生活經歷中學習,比如去野生動物園和海洋館等野生動物聚集的地方,通過親身經歷才能加深對野生動植物的了解,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有以下要點。
一、精心設計問題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從旅游、郵票、動物世界等各個方面出發,激發和活躍學生的思維,積極參與整個地理教學過程,讓學生成為地理學習的主體,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結合地理學科中的特點,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復雜多變的地理現象進行分析和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設計出問題,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同時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提問題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久而久之,當學生碰上地理問題就會不自覺的進行探索,能夠進一步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而這一能夠給學生帶來成就感,感到來自成功的欣慰,這對促進學生學習興趣也有一定的作用,最主要是可以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
二、培養學生思維力
地理思維即地理事物、現象之間和人地之間有規律的聯系和關系在人腦中概括的反映,具有綜合性、區域性和廣闊性特點。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是引導學生根據思維的共性,考察地理事物或現象,把握其本質揭示其內部聯系,達到全面深刻的認識地理事物、現象及蘊含于其中的規律,進而認識到這些事物、現象與人類社會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初中學生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是初中地理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地理教學中提問很重要,提問的方式和方法要新穎,因為初中生對創新的新奇的事情才會感興趣,這樣才會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想,亞里斯多德曾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學生有了疑問他們才會進一步去思考問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一方面引導學生“于疑難處質疑”“于無疑處質疑”“于核心處質疑”,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從而激活他們的地理思維。如我在導入櫻花之國日本時,我借用朱自清的幾句話慢慢的導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桃花、梨花、櫻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樣通過春天引出櫻花,一說到櫻花的美麗和絢爛學生們就很興奮和激動,從而導出櫻花之國日本。另一方面,我努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創設問題,如在講亞洲的河流時,我先問亞洲的地形怎么樣?地勢怎么樣?降水怎么樣?然后再過渡到河流的特征?這樣不斷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三、增強課堂直觀性
在地理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感性材料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歸納的地理思維能力。感性認識是思維的起點,思維就是對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對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抽象能力有限,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教學中充分的利用形象思維的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和現象通過直觀的形式給以展示,教師要進行必要的點撥和講解,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必要時進行適當的暗示。
如在講海陸變遷時我首先叫學生讀書上的材料喜馬拉雅山的變遷歸納中心思想,學生就會很快的歸納出地球表面的形態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然后再叫學生思考原因?在講解地球的自傳運動時,為了更形象更直觀的看出晝夜的交替,我準備教具地球儀、手電筒,叫兩個學生上講臺進行表演,并叫下面的學生思考晝夜交替的原因?這樣就充分的激發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地圖被稱為是地理的眼睛,在初中階段讓學生讀各種各樣的圖,可以充分開發、活化學生大腦的潛力,為學生開拓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地理思維在理想的時空范圍內自由的馳騁。如學生在讀亞熱帶季風氣候柱狀圖時,首先叫學生分析氣溫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特點,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會很快的歸納出冬季氣溫低夏季高,再看降水的特點,學生也會歸納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這樣通過圖學生就很快的掌握了這種氣候的氣候特點,也為閱讀其他的氣候類型積累經驗和方法。有一句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充分的說明筆記是地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針對初中學生自覺性較差,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時刻提醒學生做筆記。
四、調動學生積極性
學生應該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在課堂上要踴躍發言,積極與老師進行互動,主動的接受老師對于地理知識的傳授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老師的灌輸,被動的學習不僅不會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久而久之還極易使得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就很難得到提高,不僅如此還會阻礙其地理知識水平的發展。興趣的培養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及其重要的,俗話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沒有了興趣,學生就不會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更不可能利用課余時間對地理問題進行探討,對于地理知識的了解就只能停留在最初的認識上永遠得不到提高。
要加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的培養。在社會生活中,遇到有關地理方面的問題能夠結合所學知識來有效解決。比如說,當被困于一個森林或者沙漠中,沒有手表、手機等現代設備時,這時地理知識就能派上用場,利用地理知識來明確方向,找到水源等生存所需要的物質,提高存活下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