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煥英
(河北保定市望都縣白岳學校,河北 保定 072450)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實施策略
徐煥英
(河北保定市望都縣白岳學校,河北 保定 072450)
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和智商發育不成熟,情感較為單純且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被多種感情內容左右,是進行感情教育的重要階段。考慮到小學語文教材中孕育著十分豐富的情感內容,教師應該從教材內容出發,積極建設情感培養的牧師,并針對不同情感因素進行挖掘,通過適合的途徑傳達給學生。如此一來,有利于學生在思想、感情方面的正確觀念形成。本文以下針對這一課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地解決策略。
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實施策略;教育觀點
情感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獨特氣質,也是與其他生物完全不同的認知意識表現。情感培養對一個人價值觀、世界觀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發展方向。小學階段是重要的情感教育時期,通過小學語文的教育特點,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情感”是一種態度體驗,盡管它看不見摸不到,但是卻清晰地反映了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其中,人是絕對的主體,而客體可以是人或其他實物,情感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種凝聚和升華,也是評定個人與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情緒都是道德、理智以及美學情感的具體表現形式。
情感教育是老師以教育教學為目的,在相關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變化,從而促使新的情感品質形成。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也逐漸受到重視。通過相關研究和實踐,筆者提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并對情感教育中利用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形成定義:通過教育教學的過程,教師根據學生的內在情感以及個性特點,對學生的情感給與充分地尊重,并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動,從而在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同時,促使學生的情感素質得到提升。
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小學語文教材中包括的知識點較為豐富,有很多故事性內容,加上精美的插圖和趣味性的故事,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善于利用其中包含的真摯情感,為情感教學奠定基礎;具體的實施策略如下內容:
(一)深度挖掘教材的內容。由于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較差,知識閱歷不足,所以很多教材中的情節都較為簡單,因此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度的挖掘整理,在語文教學中,老師通過對教材進行科學地挖掘,可以對教材內容中的情感因素進行全面、充分地把握,并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情感切入點,從而更好地在課堂教學中實施針對性的情感教育。
(二)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創設環境教學法是在小學階段重要的教學策略,符合小學生的思維、思想以及情感發展,其中,特別是在情感不穩定的前提下,容易受到老師情感的影響。此外,還且容易被教學內容中體現的情感所感染。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應該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并積極地引導、啟發學生,在激發他們情感的同時,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1、老師可以對教材的情感點進行充分挖掘。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依據是學生實際的心理特點及情感特點,因此,在教材的內容中有較多與學生相同、相似的情感點,這就需要老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只有準確把握教材內容的情感點,才能更直接、有效的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2、老師可以通過營造應景的情境,傳達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一個應景的情境尤為重要,它不僅能充分傳達教材內容的情感,還能使老師和學生的情感進行和諧融合。
(三)引導學生感悟情感。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來源很豐富,如古代詩詞、近代散文、現代小說等,不管是什么類型、題材的文章,都凝聚了作者們的豐富情感。教師通過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機結合,在兩者的聯系中尋找合適的切入點,然后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情境以及作者的情感進行充分體驗和感悟,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還能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的自主性意識。情感體驗的方法有很多,老師可以從小學語文的教材內容出發,對情節進行合理的假設和虛擬。
同時,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進行情感交流和互動的過程,教師通過情境的合理創設,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熱情的同時引導學生文章中的情感進行切身的體驗和感悟,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此外,老師還可以充分利用文章中體現的真善美,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的培養。
(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可以有效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和諧的師生關系基礎上,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感特點以及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情感體驗的積極性。在情感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重要的前提條件,這就需要老師把握如下兩點。
一直以來,我國的教育教學都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會對學生進行刺激性的言語批評,這樣不僅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還會對學生的健康發展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中實施情感教育時,老師就應該有意識以一種平等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并在溝通中給與學生足夠的尊重,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教學中,老師給與學生足夠的關心和愛護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還能使學生從小便學會關心、體貼他人,老師積極的行為、感情也會給學生產生正面、向上的影響。
總體來說,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通過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來實現情感教育,可以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教學中的語文重點內容具有更好的認知,可謂一舉兩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兩方面工作,第一是對小學語文知識點的樹立和知識結構的熟悉,第二是將情感教育內容進行融入操作,實現提升學生的情感素質能力,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科學合理地實施,從而使其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積極的輔助作用。
[1]白麗波.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03:43-44.
[2]周雅婷.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 學苑教育,2015,17:37.
[3]馬文義. 芻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 考試周刊,2015,66:48+83.
[4]彭昌望.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 新課程(小學),2015,08:24-25.
[5]王蓉. 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 考試周刊,2015,67:51.
[6]王佰芝.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 好家長,2015,29:114.
G623.2
A
1671-864X(2015)11-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