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5-12-09/ 第16版面/要聞 /作者:●本報駐美國、法國、埃及記者 高石 任重 姚蒙 韓曉明 ●本報記者 林鵬飛
一向以口無遮攔著稱的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唐納德·特朗普,7日再次語出驚人,他呼吁美國應“全面徹底地禁止穆斯林入境”,直至政府“能夠完全掌控事態發展”。特朗普的言論迅速引發了一場政治風暴,遭到國內外輿論的強烈抨擊。白宮痛斥特朗普的話是“分裂美國”;阿拉伯媒體均在第一時間譴責這一“令人不快和厭惡”的新聞;“特朗普現在成了美國的勒龐”,美國《紐約客》雜志驚呼道。“全球16億穆斯林分布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若將他們都視為敵人,那IS真的要星火燎原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田文林8日這樣對《環球時報》說。
特朗普反伊斯蘭論調升級
特朗普是于當地時間12月7日在南卡羅來納州為競選造勢時,作出上述表示的,這將他一貫以來的反伊斯蘭論調推向了一個“新水平”。“我們必須要確定和認識伊斯蘭的問題所在,和這些問題可能帶來的危險后果。美國不應成為極端主義者恐怖襲擊的受害者,任何對人生命的不尊重都是不能接受的。”特朗普稱,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穆斯林對美國都懷有“仇恨”,25%的穆斯林“認同”在美國發生的恐怖襲擊,“在當局找到原因之前,應該保護人民免受這樣的危險”。
7日,特朗普競選團隊負責人科里還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補充說,“徹底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不僅包括想移民美國的穆斯林,還包括前往美國的游客,是“所有”穆斯林。
此前,特朗普曾表示應對所有清真寺進行監視,并稱他不反對在美國建立一個跟蹤穆斯林的數據庫。
特朗普的言論很快受到白宮的強烈抨擊,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7日稱,禁止所有穆斯林進入美國這一言論與美國的價值觀和利益是完全相悖的,“我認為特朗普的言論是在拿人們的恐懼開玩笑,以支持自己的競選活動。他在用這種‘冷嘲’的方式分裂美國。”奧巴馬總統的高級外交助手羅茲認為特朗普的計劃不利于國家安全,“事實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就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想法來制造美國和伊斯蘭國家的戰爭。給來美國的人做宗教區分,特朗普這么說等于迎合了IS的想法。”
“特朗普砸了美國的牌子”
特朗普的最新言論也受到共和黨內總統競選對手的指責。“特朗普已經精神錯亂,他的政策建議簡直如同兒戲。”杰布·布什在推特上譴責說,“我不同意特朗普的最新建議,他總是動輒發布具有攻擊性和異乎尋常的言論,這種習慣無法把美國人民團結在一起。”
民主黨總統參選人也痛批特朗普。“特朗普是以一種法西斯煽動者的姿態去競選美國總統的。”總統參選人馬丁·奧馬利說。希拉里表示,如果按特朗普說的做,“只會讓我們更加不安全”。
據《紐約時報》報道,從2009年到2013年美國為68萬穆斯林發放了綠卡。《華盛頓郵報》稱,禁止穆斯林入境涉嫌公開歧視某一種宗教,將違反美國和國際法律,如此一來,美國將成為一個事實上的“流氓國家”。
美國《政客》雜志網站稱,特朗普的極端言論是到目前為止這名總統參選人最具煽動性的建議,“砸了美國的牌子”。文章說,美國的牌子之一就是接受多元文化,特朗普此言不利于美國經濟,會惡化美國在國外的形象。
英國《衛報》稱,在6個月的總統競選活動中,特朗普的言行幾乎是“每天為自己的政治生命寫訃告”。在幾個月的瘋言瘋語之后,特朗普這次做得的確“太過了”,他對宗教自由的攻擊有可能把他從總統參選人的隊伍中抹去。彭博社稱,如果特朗普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他的這番言論足以讓共和黨落敗。
“特朗普現在成了美國的勒龐”,《紐約客》雜志稱,和法國一樣,美國讓整個國家處于危險的政治時刻,“奧巴馬是正確的,美國應該在不損害其自由民主價值觀的前提下戰勝IS威脅”。
伊斯蘭世界憤怒了
特朗普的話也在穆斯林當中掀起軒然大波。據美聯社報道,泰國穆斯林全國委員會官員表示,極端穆斯林的存在是事實,但16億穆斯林民眾生活在這世界上,“如果我們都是壞人,世界將變成難以居住的地方”。印度伊斯蘭人士拉希德說,“絕大多數分布在世界的穆斯林不仇恨任何國家及其人民。他們或許反對一些國家壓制穆斯林的政策,但他們不恨任何國家,包括美國。”
澳大利亞伊斯蘭友好協會會長特拉德認為,特朗普的言論是“一個孤注一擲的人在發表孤注一擲的言論。他沒有機會贏得總統選舉,所以要借伊斯蘭恐懼癥奮力一搏”。馬來西亞內政部副部長諾加茲蘭說,特朗普的提議與美國民主和寬容的形象不符,但“反映了很多美國人的真實想法”。
阿拉伯媒體均在第一時間報道這一“令人不快和厭惡”的新聞,在新聞配圖中使用特朗普極盡夸張的表情和動作。“特朗普搞不清楚什么是小丑戲,什么是政治!”沙特《生活報》撰文說,“這樣的演技毫無疑問是選舉伎倆。但是毫無疑問,縱容這樣的人難以解決實際問題。”埃及《東方報》稱,這一言論荒謬得“令人不想回應”,特朗普拙劣的表現讓人感到他“最惡劣的偏見和無知”。“如果有穆斯林領袖這樣污蔑基督徒,他一定會受到譴責。反過來特朗普也將受到我們最嚴厲的譴責。”埃及《黎明報》這樣說。
文明的隔閡在加深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在20世紀初曾通過一系列限制外國人進入的規定,當時對多數從阿拉伯半島到印尼的穆斯林都不發放簽證。這種配額限制一直持續到1965年的新移民法律通過。而美國皮尤中心的調查顯示,美國人對極端穆斯林的恐懼去年開始加劇,特別是IS高調斬首西方人質之后。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稱,2009年胡德堡基地遭遇穆斯林槍手襲擊時,美國沒有將其定性為恐怖襲擊;而加州恐襲發生后,奧巴馬的態度似乎發生了急劇變化,6日晚他在總統辦公室發表演講指出,“一種極端意識形態在一些穆斯林群體中散播。這是伊斯蘭世界必須直面的真正問題”。
法國人對穆斯林的態度也有轉壞趨向。在《查理周刊》遭襲后,法國一份民意調查顯示,66%的法國人認為該國的穆斯林“還是好的”,只是一部分極端分子作出的恐怖行動。時至今日,主張排外、否定伊斯蘭教價值、將穆斯林來法定居視作“侵略”的法國極右國民陣線在法國大區選舉中獲得高得票率。
在兩次恐怖襲擊后,《環球時報》記者在巴黎聽到最多的是“就是他們這幫混蛋”。法國最近接連推出新法規,公共場所禁止只露眼睛的穆斯林裝,學校不準戴面紗。與此同時,法國一些地方的穆斯林要求學校不許供應豬肉餐、醫院必須女醫生看女穆斯林病人等等,也引起法國社會的普遍不滿。
美國《外交》雜志稱,奧巴馬這一年試圖拉近與伊斯蘭世界的距離,一些人贊賞總統的好意,一些人則認為他“幼稚”。田文林對《環球時報》說,歐洲有相當多穆斯林很難融入當地文化,“IS的出現激活了那些沉寂的心扉”,在西方社會長期被邊緣化的穆斯林“成了一些易燃物”。歐美國家如果在反恐問題上不能堅持標本兼治的正確方式,而是用類似特朗普的心態,以推翻薩達姆的方式,那將導致“更多易燃物被點燃”。▲
環球時報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