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當許多年輕人還在為沒錢沒時間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懊惱不已時,一群時髦的爺爺奶奶卻早已經過起一邊養老一邊環游世界的斑斕生活。記者從不久前在無錫舉行的中國老年健康產業博覽會上獲悉,一種旅游+養老的“旅居養老”模式正在各地興起,眾多城市紛紛結成“異地養老聯盟”,以期在巨大的市場中分一杯羹。
新興的“旅居養老”為什么讓眾多老人紛紛叫好?國內最早提出“旅居養老”概念的中國老年學會副秘書長程勇說,“旅居養老”是“候鳥式養老”和“度假式養老”的融合體,老人們會在不同季節,輾轉多個地方,比如夏天到哈爾濱,冬天到海南,春秋季則前往風景優美的旅游城市,一邊旅游一邊養老。與普通旅游的走馬觀花、行色匆匆不同,選擇“旅居養老”的老人一般會在一個地方住上十天半個月甚至數月,慢游細品,以達到既健康養生,又開闊視野的目的。
除了慢節奏的旅途,“旅居養老”對老人最大的吸引力還在于價格和服務。無錫市碩放頤養院院長袁治介紹,旅居養老期間,老人不住賓館酒店,全程入住當地養老院,一個月管吃管住,人均只要2000元左右,是市場價的三分之一。這些養老機構一般都有較完善的醫療設施保障,老人有個頭痛腦熱,幾分鐘內就能有專業人員到場處理,解決了老人旅途中的后顧之憂。
舒適的行程,完善的服務,再加價格優勢,一個巨大的“旅居養老”市場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最新統計顯示,我國正經歷全球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齡化進程。2014年,我國老齡人口達到2.43億,預計2050年將達到峰值4.87億,由此將催生出一個354萬億元的巨大市場。
眼看著一批有錢有閑的老年高端消費群體迅速成長,國內各大城市對于“旅居養老目的地”的爭奪也開始進入白熱化。
“發展旅居養老,一個好的自然環境是必備條件,但專業化的服務才是決定因素。”南京郵電大學潘金洪教授曾經系統考察過美英等國的旅居養老模式。在他看來,國內在專業化養老服務方面與國外還有不小的差距。“國內的高端養老院大都建在遠離城市的郊外,老年人出行不便;養老機構普遍缺乏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醫護人員匱乏;各地醫保制度不銜接,老年保險制度不完善,旅居風險難以把控。”
采訪中,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呼吁,“旅游+養老”模式的推廣,需要政府部門在政策層面予以規范,需要社會養老機構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也需要老年人不斷更新養老消費理念。中國康輝旅行社副總裁葉建軍介紹,隨著國人經濟能力的增強,一部分老年人已經不滿足于在國內轉轉,把旅行的腳步伸向了國外,“對老人來說,無論走到哪里,健康和安全總是第一位的,多享受好空氣和干凈水,旅途的風景會更美。”
(摘自《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