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芬
當今社會發展,生活節奏加快,不僅年輕人身上負擔很重,多數老年也為了家人和生活背負了太多太多,導致身體每況愈下。老年人應該學會給自己減負,讓身心承受力達到平衡。老人減負,要從三方面下手。
第一是“他負”
他人給老人們造成的負擔,主要是指兒女。有些老人的子女生了孩子,以“安全、放心”為由,把孩子“硬塞”給老人帶;有的子女經濟上不夠獨立,拿走老人們的退休金養家,老人們則只好節衣縮食,或再找活計賺錢。
希望這樣的兒女多自省,體諒老年人幾十年風雨兼程不容易,要設身處地多關心、尊重老人,抱著感恩的心,讓他們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把屬于老人的退休金、時間都還給他們,讓他們可以結伴遠游,報愛好班,探索生活樂趣。
第二是“自負”
這里的“自負”是指老人自己給自己加上的負擔。一是不服老,盲目鍛煉,或者每天忙于聚會、旅游、打牌、下棋……不管實際情況,疲于應付,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等意外之事發生。二是多管閑事,兒孫輩的不少事情本可不管,而他卻偏要去管,又管不服,結果就生氣動怒,大傷身體。
這樣的老人要理性,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晚年。運動、做事要從實際出發,適可而止,別盲干、猛干。還要培養良好的心態,要記住“難得糊涂”、“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古訓,少管或不管兒、媳、孫不該管之事,圖個清靜,減少不必要的煩惱。
第三是給心理減負
目前我國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常見病高發,給老人精神帶來沉重的負擔。有些患上腫瘤等疾病的老人更是整日悲嘆,晚年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老人的身體機能不比青年人,如果超負荷運轉,或者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身體就會出問題。老人要學會調整身心,面對疾病的到來,泰然處之。有病治病,無病的時候要學會預防,進入晚年后有意識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作息規律,飲食上多吃青菜,少吃油膩、腌制品,不盲目進補,真正做個“零負擔”老人。
(摘自《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