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摘 要 注冊工程師制度是德、美等發達國家通行的一種對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管理的制度。西方發達國家的工程教育之所以辦得好,主要是率先建立了國際上公認的工程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及其相應的工程師注冊制度。本文介紹了注冊工程師制度的定義,闡述了發達國家注冊工程師制度的具體開展情況,提出了發達國家工程師培養的借鑒與啟示。
關鍵詞 發達國家 注冊工程師制度 工程教育 研究與借鑒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1.004
Project Education Research and Reference Based on Registered
Engineer System of Developed Countries
ZHOU Li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
Abstract Registered Professional Engineer is a Germany,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accepte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why run well, mainly established the first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its correspond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engineer registration syste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Registered Professional Engineer, describes the developed system of registered engineer to carry out specific circumstances, developed countries proposed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engineer training.
Key words developed countries; Registered Professional Engine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search and reference
1 注冊工程師制度的簡介
注冊工程師制度是德、美等發達國家通行的一種對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管理的制度。西方發達國家的工程教育之所以辦得好,主要是率先建立了國際上公認的工程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及其相應的工程師注冊體系。它以注冊資格作為評判從業人員是否具有從業能力的標準,有助于統一工程技術人員的水平,對符合標準的人員予以認證和注冊,并頒發證書,使其具有執業資格,準許從事本領域工程師工作時擁有規定的權限,同時也承擔相應的責任,這便于國際間在工程領域內的交流和互認。
2 發達國家注冊工程師制度的具體開展情況
一般來說,注冊師制度包括高等教育評估、職業實踐、資格考試和注冊登記管理四個環節。縱觀國際上各種注冊工程師制度,比較有代表性的國家是歐洲的德國、法國和美國。本文以法國、德國、英國和美國的具體開展情況,對發達國家注冊工程師制度進行研究。
歐美工程師培養看分為兩種:憑工程師培養和認證工程師培養。法國、德國、英國主要是文憑工程師的培養,而美國主要是認證工程師的培養。
2.1 歐洲等國的開展情況
歐洲工程師培養模式是以高校直接培養為主的,主要以法國、德國和英國注冊的工程師培養為代表。本文選取這三個國家的三所具有典型代表的學校,分別是法國的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德國的亞探應用科技大學以及英國的華威大學作為分析對象。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具有嚴格的選拔和淘汰機制,亞深應用科技大學非常注重工程師的應用能力的培養,華威大學采用的精英型培養模式,三所高校各有所長,通過借鑒其培養模式,能對我國高校的注冊工程師制度的工程教育有所啟示。
2.1.1 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工程師培養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創辦于1794年,是法國最重要的工程師大學和著名的研究型大學,與中國的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并駕齊驅。它主要是為政府、企業和研發部門培養高層管理者,能為整個國家的科學領域和工程領域提供決策者。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學校嚴格的人才選拔制度和高質量的要求體系,對每個選中的培養者都進行了各方面嚴格的審核和要求,他們都必須具備多學科的豐富的知識和過硬的能力,同時具備人文、科學、工程等領域的綜合能力。結合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工程師的培養情況,法國工程師能享譽盛名,其培養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嚴格的人才選拔和淘汰機制。進入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的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嚴格的選拔考試,這種考試與一般高中進大學的考試有所不同,最終能順利拿到工程師學位的人相當少,大約為當初總人數的5%左右。(2)優良的師資隊伍和科研環境。巴黎綜合理工大學每年都會高薪聘請世界一流的教師隊伍來提高學校的師資水平,同時學校還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優良的科研環境,為在校師生保持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提供了有利保障,國家也為法國高等學校的高質量的科研和教學環境提供了良好的經濟支持。(3)重視工程師的綜合能力培養。法國工程師不但具備扎實的工程技術知識,而且綜合能力素質也很高,包括敏捷的邏輯推理能力、交際能力和讀寫能力等,還具有在管理工程項目及企業管理等各方面所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管理、經濟、組織管理等。他們的終身學習能力和自學能力也都非常強,同時保持著開闊的國際視野和強勁的國際競爭力。
2.1.2 亞琛應用科技大學的工程師培養
亞琛應用科技大學是德國典型的應用技術大學,它的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及人才培養模式都與德國的工業化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它主要是培養成品的工程師,當學生畢業拿到文憑時同時也完全具備一名合格工程師的資格,可以獨立從事相關行業的職業。德國培養的工程師主要是從事產品研發、工程項目的施工組織管理等,能夠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工程技術人才,能夠在現場獨當一面的工程師。
德國的工業發展能如此強盛,與大量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是密切相關的,其培養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參與實際的工程項目的實習,并完成實習畢業論文,該論文必須是參與的工程實習項目,要求學生要獨立完成,并提出工程建議。(2)要求授課教師必須具備5年以上的工程經驗,參與過實際的工程項目,能獨立地很好地完成其項目并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個人能力水平。(3)學校的教學內容要與實際的工程項目相結合,讓學生熟練掌握所學行業具體的工程項目的各個環節內容,使得學生能從中獲取實際工程中所必須掌握的相關知識,采用案例教學方法,以理論聯系實際。
2.1.3 英國華威大學工程師培養
英國華威大學建校歷史相對較短,屬于后起之秀,以工程師的培養而著名,是一所工程教育綜合型大學,開設的專業以工程類專業為主,有很強的科研和教學能力。該校積極與英國國內以及全球其他國家的國際型大工業集團都有密切的校企合作關系,這對于學生在校內工程師能力的培養方面都有很大幫助,因此學生也可以獲得許多實踐的機會。英國培養了許多優秀工程技術人才,其培養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課程設置全面合理。課程體系在設置中融合了能力本位課程觀、綜合化、個性化等思想,并進行了多元化整合。學校鼓勵學生跨學科選修課程進行學習,將跨學科的專業融入到專業課程中,將工程技術和商業領域的課程相互融合,擴大學習的范圍。(2)對人才的培養層次要求較高,以培養技術工程師和特許工程師為主。所以學生除了需要具備專業基礎知識、工程專業技能之外,還必須具備知識遷移能力和使用能力,以及工程師創新能力和人際溝通合作能力等。
2.2 美國的開展情況
美國工程師的培養模式與歐洲工程師不同,更加注重認證培養,主要是通過高校教育提高工程所需的各方面能力,之后獲得相應的工程學位文憑后,畢業后需要在該行業繼續從事相應的工程師職業,獲得一定的實踐經歷,再通過第三方認證機構考核,通過后才能獲得工程師職業認證資格。本文選取麻省理工學院作為代表,獲得可以供我國參考借鑒的工程師培養模式。
2.2.1 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培養
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學院培養的工程師得到全世界的肯定,它主要是培養能改變世界的工程師,工程師隊伍的領軍人,他們通過改善工程系統和提升工具性能,來優化人類生存的環境,避免疾病和病毒的侵襲。學校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溝通交際能力提高工程師的領導能力,使得他們能在所從事的工程管理中發揮重要的領導作用。
麻省理工學院作為美國高等教育的頂尖學府,其培養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教學上采用個性化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創造力和自主性,學生參與到實際工程中,由企業導師指導學生完成他們的實踐活動,并培養他們成為其工程中領導者。(2)課程設置上注重多學科的融合,盡量讓學生掌握多學科的綜合知識,為他們在今后參與大型工程管理中,作為工程領導者知識背景的高要求做好準備,能順利協調解決各方面可能存在的實際問題。(3)學校對師資水平的要求非常高,不但有本校的導師參與工程師培養,也聘請企業導師指導學生的工程實踐,采用雙導師制度極大提升了工程師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 發達國家工程師培養的借鑒與啟示
(1)通過歐美發達國家四所高校的工程師培養情況的具體闡述,我們發展四所高校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工程師培養特點,而我國地大物博,目前具有工程教育能力的高等院校有1000多所,涉及的工程專業有100余個,而未來社會在發展中需要各種工業領域各種類型的工程師,所以我國工程教育應該實現多元化趨勢,各所高校根據自身的優勢和層次,為社會培養多層次多元化的工程人才。(2)積極提高高校教師隊伍的工程實踐水平。一方面可以將高校教師安排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參與實際的工程項目,也可以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共建雙師隊伍,吸引企業優秀的工程人才作為兼職師資隊伍,并親自指導學生參與實際項目過程,還可以從社會上招聘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人才到學校任教。(3)加強與行業企業的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使得學生在校期間,有機會到企業參與實際的工程項目訓練,并由企業安排專門的實習導師親自指導學生,讓學生通過企業實踐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提高他們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4)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可以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培養模式,將教學、科研、生產統一結合,促使大學和企業良好融合,可以通過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工程實踐環節的課程比例,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研究能力。(5)建立完善的適合我國國情注冊工程師制度,才能培養高質量的工程師。工程師注冊制度應該符合我國工程師發展的方向,并符合我國工程教育的發展規律。應該積極與國際接軌,盡早實現市場化主導,才能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人才。
基金支持:2014年市屬高校教研課題——基于注冊工程師制度的工程類人才培養研究(2014117)
參考文獻
[1] 川雷慶.工程教育:改革與發展[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0.
[2] 王沛民,顧建民,劉偉民.工程教育基礎工程教育理念和實踐的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1994.
[3] 張彥通.歐洲地區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研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