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蓮
摘要:實踐證明,利用植物的地域性和季節性特點,通過現場實踐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本文通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展示鈍葉榕(Ficus curtipes Corner)這一樹種的教學過程,來探討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植物分類課程的質量。
關鍵詞:提高 植物分類 學習效果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26
《植物學》是園林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 而植物分類在《植物學》中占了一半的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以講解一個樹種的教學過程來探索如何提高學生對植物分類內容的學習效果。這一部分的基本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熟練地運用分類學的基礎知識來識別和鑒別植物,并要求學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類群及其相互之間的親緣關系和系統發育的規律,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一、根據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季節性特點,調整教材的講授內容和順序
??崎艑僦参镌诒镜胤N類比較多,教材內容中的幾個種類在校園周圍沒有,所以我對教材進行了刪減,并增加了在校園內所栽培的鈍葉榕(Ficus curtipes Corner)作為講授對象,本來該內容按順序應在6月初講授,但9—11月份正是其花果期,所以把它調整到10月份進行講授,以利于學生能觀察到植物的花和果。
二、利用多種方式進行室內外的直觀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因《植物學》中的植物分類部分是直觀性較強的一個內容,教學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直觀、感性的圖片、標本等來輔助教學。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果,我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從手段和形式上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以期達到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質量得以提高。
(一)讓學生參與教學,創造自由開放的教學氣氛,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講授鈍葉榕這一樹種時,先帶學生進行現場教學,講解前給學生10分鐘的時間觀察鈍葉榕的整體及局部特征,要求從樹形、樹桿、枝條、葉、花、果等形態特點進行觀察,并根據觀察結果記錄下來作為一次作業要求下課前交,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對基本知識的應用。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對所講授的知識點印象深刻
學生觀察結束后,教師從整體到局部進行形態特征的描述和講解,要求學生對照著自己之前所記錄的進行修改與補充,并在講解過程中,要求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如講到它的特征“喬木,幼時常附生,樹高10—15米;樹皮淺灰色,平滑”時,學生馬上就問:“幼時怎么附生的?為什么這一棵看不到附生物?”為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我反問他們:“你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它是怎么回事呢?”這時學生會提出很多想法和觀點,最后我給出答案:“在熱帶和亞熱帶的闊葉林中,有一些鳥類及某些小動物很愛食用鈍葉榕的果實,當食用之后經過鳥類和小動物的消化處理,其種子隨著糞便被排出,如落到了其他植株上,當條件適合時種子便在其他植株上發芽生長,其根不斷向下生長,直至長到地下,其枝葉不斷向上或四周生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結果是它所附生的這一植株因被鈍葉榕的枝葉遮蔽了光照,導致其光合作用不能正常進行而缺乏營養,從而逐漸死亡,這就是自然界中奇特的絞殺現象。”這既講了植株的形態特征,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使植物分類學的直觀性原則進一步落到實處
通過之前的教學,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能看到的基本形態特征,但對微小的器官,如花的形態結構特征,則需要把其放大來讓學生觀察。接下來帶學生到多媒體教室進行室內教學。
把顯微照相裝置、解剖鏡連接到多媒體展示臺上,對鈍葉榕的隱頭花序及其中一朵小花放大進行解剖,通過教師現場操作,教會學生如何對??崎艑僦参锏幕ㄟM行解剖觀察。之后利用已制作好的課件進行看圖片講解:“雄花有柄,花被片3,披針形,雄蕊1枚,花藥橢圓形,花絲細瘦,癭花有或無柄,花被片4,子房白色,花柱近頂生;雌花與癭花相似,無柄,柱頭膨大,長。瘦果卵圓形,表面有瘤體和粘膜,花柱與瘦果等長。”通過每講一個部位就讓學生觀察一個部位的形態特征,使講授內容更加直觀,并且學生也更容易掌握和記憶。
學生在學習植物的花、果及被毛等這些形態特征時,有很多種類往往是肉眼難以清楚觀察到的,現都可應用這一方式來進行教學,從而使這一難題迎刃而解。
三、學習成效的檢測
由于本門課程的實踐性很強,所以可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使平時成績占到總成績的70%。平時成績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室外課的筆記評分;一部分則以口試方式進行評分,具體操作是讓每個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講出教師任意指定的10種植物,所講的內容要求包括植物的科名、種名及基本特征。從幾年來對學生評分的結果是90分以上的學生占到了大約85%,80分以上的學生占到大約5%。經過幾年的實踐證明,以這一方式進行教學和考核,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好成效。
在教學實踐中,利用植物的地域性和季節性特點,通過現場實踐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不僅從手段和形式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更從觀念、過程、方法以及師生角色等深層面賦予教學以新的含義。實踐證明:這一方式的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