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11月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盤點中國銀行業“十二五”,展望“十三五”。銀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結合“十三五”規戈0建議的五大理念和銀監會黨委要求,“十三五”期間,銀行業的發展應更加注重以下六個方面:創新與改革、普惠金融發展、全面推進綠色信貸、雙向開放、金融的安全與協調合作。
第一,更加注重創新與改革。創新和改革是推動金融改革深化與發展的重要抓手,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有力工具。要在銀行業體制創新改革上下工夫,著力提高行業競爭性,積極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增加市場活力,推進非銀行金融機構專業化發展,引導各類銀行業機構合理定位,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要在業務管理創新改革上下工夫,推進銀行優化信貸結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銀行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積極適應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趨勢,豐富金融產品和市場層次。要在風險控制創新改革上下工夫,建立健全與創新相匹配的風險管控能力,使銀行業服務水平不斷開拓創新。
第二,注重發展普惠金融。要完善和落實小微企業、“三農”和特殊群體等薄弱領域金融服務政策,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基層地區合理布局,加大村鎮銀行縣市全覆蓋工作推進力度,促進融資性擔保機構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加大金融支持雙創、四眾、創新發展戰略的力度,為科技創新創業企業提供針對性、持續性、體系化的金融服務。
第三,注重全面發展綠色信貸。大力支持綠色、循環、低碳經濟發展,積極開展能效融資、碳排放權融資、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等創新金融業務,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推動金融服務綠色化,提高金融服務效率。
第四,更加注重雙向開放。始終堅持公平競爭、同等待遇的原則,不斷提高銀行業市場準入透明度,遴一步擴大銀行業對外開放。支持銀行業“走出去”和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來華投資經營,積極參與國際金融規則制定,促進國際經濟金融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
第五,更加注重金融安全。穩健安全是銀行業持續改革、健康發展的前提。持續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信用、市場、流動性等風險的識別應對能力,加強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加強信息科技安全系統建設。充分發揮監管者的主動性和前瞻性,堅持風險為本的監管原則,進一步強化風險監管,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合法權益。不斷提升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監管有效性,維護銀行業安全穩健運行,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第六,注重協調合作。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加強銀行內部部門機構的協同,以客戶為中心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二是加強監管機構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協同,加強溝通,及時提示風險;三是加強監管部門機構和職能部門間的協調,促進監管協同和信息共享,統一把握監管標準和尺度,著力解決跨領域、跨行業、跨市場、跨區域風險監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