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和
票據業務作為一種低風險信用業務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在逐步發展壯大,特別是票據業務中的銀行承兌匯票業務逐步被各種層次的客戶所接受,各金融機構也紛紛加大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業務營銷力度,但是金融機構在辦理票據貼現業務中存在的風險也不可忽視。筆者結合工作中的實踐,就經辦金融機構在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業務中存在的風險和采取的防范措施筒述如下:
一、票據業務產生風險的現狀及因素
(一)、對票據真偽的辨別缺少先進的防偽儀器,鑒別技術差,存在受理“克隆”票據的風險。隨著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制假水平的提高,“克隆匯票”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在經辦人員對票面真假鑒別能力不高,又缺少先進防偽儀器的情況下,對票據的真實性僅憑肉眼觀察鑒定,存在很大的風險性。
(二)、經辦人員工作失誤,導致票據必要記載事項要素不完備或背書轉讓不規范,存在辦理“無效”票據的風險。在辦理貼現的過程中,經常發現因銀行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違規操作,造成銀行承兌匯票的出票日期、到期日期、出票人名稱及簽章等記載要素不規范。同時企業因業務往來在背書轉讓的過程中,由于財務人員關于金融票據知識的欠缺,造成背書人簽章不規范、重疊或模糊不清、被背書人全稱填寫與印章不符,以及背書轉讓與簽章不連續現象,影響匯票到期承兌結算,造成風險。
(三)、對票據申請人所提供的基礎資料、交易合同和增值稅發票真實性審查不嚴,存在辦理“違法”票據的風險。面對眾多金融機構激烈的同業競爭,為占領票據市場,經營行對貼現企業提供的交易合同、增值稅發票等資料的真偽不作調查,貿易的真實性審查流于形式,匯票取得的合法性難以保證,違規辦理沒有真實交易背景的票據貼現業務。一旦票據前手各背書轉讓人之間存在糾紛并付諸于法律解決問題時,存在票據被法院宣告轉讓無效的可能,就會給票據持票人造成損失,而這種損失因辦理貼現業務轉嫁給銀行,如果貼現申請人拒絕承擔責任,就給銀行追索資金增加難度。
二、防范票據風險的經驗及做法
(一)、從承兌匯票外觀進行鑒別。銀行承兌匯票的印制有著嚴格規定,其色澤、尺寸、花紋圖案都有不同于其它重要空白憑證的特點;各簽發行都有各自銀行特定的行徽和標志,紫光燈下,其水印圖案、各色纖維清晰可見;冠字號碼在匯票背面呈紅色滲透效果等等,這些都是防偽的第一道屏障。
(二)、從票面記載事項進行鑒別。銀行承兌匯票作為一種集結算、融資功能為一體的結算工具,對其票面的記載事項填寫都有很高的要求,如付款行全稱填寫的語序;匯票期限最長為6個月;大寫日期中,月、日填寫規定中應寫“零”等,犯罪分子由于不可能完全了解銀行內部規定,因此容易在票據記載事項的偽造這一環節上露出破綻,故審查匯票的記載事項成為識假防詐的重要環節。
(三)、從銀行匯票專用章進行鑒別。各金融機構都有自己銀行統一刻制的匯票專用章,都有確定的規格。假匯票上的印章與真正的匯票專用章一般都有較大的出入。因此,受理匯票時,可到承兌匯票簽發行對應的本地銀行對匯票專用章折角核對,辨別真偽。
(四)、從日常受理環節進行鑒別。一是認真學習《票據法》、《支付結算辦法》及相關票據業務知識,提高審票、驗票、識假防詐技能和防范風險意識。二是堅持查詢制度,真正做到“筆筆必查,查必徹底,有查有復”,并堅持雙人實地調查的原則,以此把風險降到最低。三是對于到銀行辦理貼現的企業,銀行必須要求其提供完整的相關資料,審查其資信狀況,審查其與前手背書轉讓人是否存在真實的商品交易關系,以及相對應的增值稅發票,并登陸稅務機關網站查詢發票是否真實。杜絕沒有真實貿易業務的貼現業務,以保證匯票取得的合法性。四是密切注意各經濟、金融以及法制報刊雜志上披露出的票據信息以及有關報刊雜志上刊登的《遺失聲明》和人民法院的《止付通告》或《及公示催告》,及時掌握本行票據是否存在風險以便采取救濟措施。
三、制約縣域票據業務發展因素及建議
(一)、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大制約因素:一是當地多家金融機構同時收緊或暫停受理票據貼現業務,票據持有人將無法及時融資或背書轉讓,造成票據的貨幣流動功能下降;二是票據貼現利率突然大幅回升,壓縮了持票人的利潤空間,造成持票人無利可圖甚至虧損;三是金融機構存在“恐票”心理以及票據存在的現實或潛在風險,經辦人在審查票據真偽、記載要素、背書轉讓的連續性和合法性、交易合同和增值稅發票等環節均進行了從嚴審查,即使存在小瑕疵的票據也會拒絕辦理;四是企業申請簽發票據意愿下降。現在市場在購銷環節初步形成了持票購貨價格略高于現金購貨價格規律,甚至有的企業直接按同期市場貼現利率直接返現金給現金購貨人。
(二)、促進縣域票據業務市場健康發展的建議:一是在政策調控許可的前提下,盡量保持信貸政策的連續性,為低風險票據業務及時、便捷融資提供必要的保障;二是加大對票據業務的營銷力度。首先動員客戶簽發足額質押票據,這樣既能穩定存款,又能給客戶創造存款收益,從而保障票源的動態穩定性。其次利用當前貼現利率大幅提升之際,大力營銷票據貼現業務,提高資產收益最大化。三是從源頭上堵塞漏洞,做好票據風險防范工作。要求票據申請人提供完整的相關資料,審查其資信狀況,審查其與前手背書轉讓人的商品交易合同和增值稅發票是否真實有效,以保證票據取得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