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的Faustman教授在第75屆美國ADA科學會議上報告了一項大規模的橫斷面研究,主要探討C肽水平對1型糖尿病患者的診療意義。
研究者納入1273例1型糖尿病患者,檢測患者C肽、HbA1c、糖尿病并發癥及低血糖嚴重程度等,同時比較C肽與1,5-脫水葡萄糖(1,5-AG),后者與2周內平均血糖負相關。研究發現,在診斷糖尿病后,空腹C肽通常降低,可持續數十年。在校正病史后,C肽下降幅度與發病年齡顯著相關,尤其是與晚期發病(>20歲)相比,早期發病(<20歲)者C肽下降更為明顯。研究還發現,C肽高于10pmol/L能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如腎病、神經病變、足部潰瘍和視網膜病變等),而低C肽與代謝失調具有相關性。此外,嚴重低血糖與低C肽相關,而中/輕度低血糖與高C肽相關。同時,C肽測定對血糖的急性波動也較敏感。
該研究表明,低C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空腹C肽、并發癥、代謝失調和低血糖嚴重程度均可作為危險分層指標。因此,低C肽可作為1型糖尿病危險分層的重要檢測指標。
來自澳大利亞DAVID等在第75屆ADA科學年會報告了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二階段隨機對照研究的研究結果。
研究者采用隨機對照研究的方法,納入共30例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估算的的腎小球率過濾(eGFR)為2~50ml/(min·1.73m2)且一直穩定的采用腎素抑制劑治療。將患者隨機分為注射鹽水組(安慰劑)、150MMPCs組、300MMPCs組。初始實驗時間為12周,接下來進行60周的隨訪。用mGRF評價基線狀態和12周時的腎功能,整個隨訪過程以eGFR評價腎功能。患者平均年齡為70歲,安慰劑組、150M組、300M組的平均eGFR分別為34.6、35.7、34.6ml/(min·1.73m2),且63%的患者eGFR>30ml/(min·1.73m2)。這些患者沒有出現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在整個實驗中,MPC注射能夠改善或者穩定GFR,在那些eGFR>30ml/(min·1.73m2)的患者中尤為顯著。
來自德國糖尿病中心的Nina教授在75屆ADA科學年會上報告了只需每周1次注射的超長效基礎胰島素HM12470對骨骼肌細胞葡萄糖攝取及有絲分裂的影響研究結果。
研究者首先在H9C2-E2細胞,過表達人胰島素受體,可以觀察到HM12470的解離率與正常胰島素非常相似,此外,對胰島素受體的賴氨酸磷酸化作用,HM12470、胰島素115類似物與胰島素均無明顯差別。在人骨骼肌及血管平滑肌細胞中,研究者并未發現HM12470能夠迅速激活Akt或者MAPK信號通路。當HM12470刺激超過24h或48h后,卻可以觀察到Akt磷酸化水平明顯升高。HM12470在人骨骼肌及血管平滑肌細胞中的長期作用并沒有引起胰島素受體水平的下調,而在相同條件下,普通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AspB10均減少了胰島素受體。同樣,在100nM的濃度,HM12470也并沒有誘導人骨骼肌細胞的增殖??偟膩碚f,超長效基礎胰島素類似物HM12470顯示出了平穩降糖的功效,在體內并不會促進細胞的有絲分裂及下調胰島素受體水平,有望成為希望減少注射次數的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來自阿斯利康公司的Parikh教授在第75屆美國ADA科學會議上報告了一項薈萃分析,探討蛋白尿作為糖尿病腎病的標志,以及能否影響達格列嗪(DAPA)療效。
研究者納入10項隨機對照、雙盲的臨床試驗,分為實驗組:給予DAPA10mg(n=2224),及對照組:給予安慰劑(n=2153),治療24周,檢測蛋白尿基線水平及糖化血紅蛋白。其中3項研究分析了尿蛋白變化,發現在給予DAPA10mg治療24周后,糖化血紅蛋白降至相近水平,并不受尿蛋白基線水平影響。研究發現,在給予DAPA10mg和安慰劑治療24周后,患者蛋白尿水平降低的比例分別為9.0%、7.9%;而蛋白尿升高比例分別為6.1%、6.9%。
該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伴蛋白尿患者給予DAPA治療有效,多數患者在治療24周后出現尿蛋白水平的降低而非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