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戈
華為的密集恐懼癥
文/張戈
我們都是密集恐懼癥患者,更確切地說,是無線密集恐懼癥患者。試問一下,當你參加行業聚會、看比賽、聽演唱會時,第一反應是什么?這么多人,搶不到網怎么辦?
人類是群居動物,聚集是天性;人類又是高級動物,獲取資訊是本能。當IDC預測,2015年中國無線終端出貨量將超過5.5億部時,人均擁有3~5個無線智能終端應該不算奢侈。當我們還在跟運營商矯情數據流量是否應該清零時,打開手機設置,搜索免費的無線信號,應該不算奢望。
網絡已經成為工作和生活的核心需求。沒有網絡,我們可能就要患上自閉癥;沒有無線,恐怕就要得焦慮癥。當然,上網的人太多,我們還是無法逃脫無線密集恐懼癥。
無論是用戶,還是無線解決方案提供商,尤其是高密度無線解決方案的廠商,或多或少也都有密集恐懼癥。用戶密集了,廠商就恐懼了。
因此,用戶看似不是奢望的需求,卻使IT廠商的壓力徒然而生。對癥下藥,眾多IT廠商開出了藥方:高密度無線覆蓋。且慢,在醫學上,密集恐懼癥又分為三類:凹陷密集型、平面密集型、突出密集型。在不同的環境下,人們表現出的癥狀不同,IT廠商開出的藥方也有所不同。
凹陷密集型恐懼癥,多見于體育賽事及場館。在此方面華為治療的案例已經超過20個,其中包括:2015田徑國際錦標賽、上海F1比賽場、北京工人體育場、德國多特蒙德體育場、沙爾克04體育場、沃爾夫斯堡體育場、荷蘭阿賈克斯體育場、葡萄牙本菲卡體育場、英國格拉斯哥體育場、莫斯科斯巴達克體育場等。
中國共有85萬座體育場館,達到世界級水平的體育場就有40座。兩個小時的足球比賽,三個小時的演唱會,我不可能保證精力始終如一,誰不會發條微信,在朋友圈里得瑟一下。可見,體育場館對高密度無線覆蓋,有著旺盛的需求。
當然,一座現代化的體育場館,對無線的需求不只是接入這么簡單,如果只是為了迎合用戶發微信的嗜好,沒有盈利模式,哪家運營公司會進行如此大的投資?由此可見,凹陷密集型恐懼癥的核心難點:一是接入,二是運營。對此,華為提供的處方包括三味藥:構筑高密接入、部署敏捷網絡、智能業務和用戶控制設計。
以多特蒙德體育場為例,該項目被稱為歐洲最大的球場無線網絡之一,華為在充分和客戶溝通后,采用15°小角度高密窄波瓣定向天線的AP產品,在復雜的部署環境下,依然能精確控制覆蓋范圍。這大大降低了相鄰AP間的無線干擾,在有限的空間內能更密集地部署AP,提供了更多的無線接入能力。同時,結合有線網絡側的接入交換機、核心交換機、路由器、防火墻、認證服務器,共完成體育場無線網絡高密覆蓋。
無論是用戶,還是無線解決方案提供商,尤其是高密度無線解決方案的廠商,或多或少也都有密集恐懼癥。
平面密集型恐懼癥,多見于高校無線園區網。在此方面,華為治療的案例超過30個。在國內的著名案例就包括:武漢大學、南開大學、云南大學等。
中國共有近2300余所高校,其中雖大部已建設無線校園網絡,隨著學生自帶無線設備的不斷涌入,以及有線無線一體化需求,滿足互動課堂、MooC等創新教學模式的需求,原來網絡亟待全面升級改造。
以武漢大學為例,該校共有94棟學生宿舍,需實現對14874個房間的全無線覆蓋。對此,華為首先以無線借鑒有線虛擬化方式,簡化管理。同時,華為在面板AP中內置功放,覆蓋能力強,1臺面板AP覆蓋2個房間。由此,AP部署數量減半,客戶采購成本降低50%。同時,無線網絡部署未重新布線,人力施工成本降低70%,交付周期縮短45天。
突出密集型恐懼癥,多見于辦公園區網,以及人流密集的商業場所。相關數據表明,上海、北京、成都、廣州、深圳五地,中央商務區域優質寫字樓供應將在2015年創下新高,達3000萬平方英尺。而此外,到2015年年底,中國大型商場數量將達3885家。同時,中國還有3500座博物館,300余座大型會展中心,近200座客用機場。
華為治療的最著名案例當屬央視總部大樓。央視總部大樓面臨著規模大、材料新、金屬材料多、結構復雜、場景特殊等眾多問題,華為利用WLAN Planner專業創新3D網規技術工具,三位專業網規工程師在兩周時間內,輸出了250頁的規劃報告。精細化覆蓋央視大樓所有樓層和部署場景,模擬AP真實部署位置和數量,輸出信號仿真效果圖和走線圖,規避樓層間的相互信號干擾,無線信號效果一目了然。如果全手工規劃,至少需要10個工程師一個月的時間。該項目2014年底建成,無線網絡覆蓋面積達22.7萬平方米,支持最大2萬并發用戶數,從而使央視新大樓一躍成為了亞洲最大的無線辦公大樓。
11月,華為將舉辦“2015場館及樓宇無線網絡建設與運營峰會”,可見其對無線密集恐懼癥的重視。華為在治療無線密集恐懼癥已經頗有經驗。華為創新商業模式,促使用戶更快地接受了華為的無線產品和解決方案。而在快速累積了項目案例經驗后,華為已成長為一家集技術和經驗為一體的無線高密度覆蓋服務商,這在市場中更難能可貴。華為沒有密集恐懼癥,華為是在幫患者治療此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