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紅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電子工程系,北京 100015)
電子測量技術課程實驗教學探討
劉新紅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電子工程系,北京 100015)
探討了電子測量技術課程實驗教學內容,提出使實驗內容更好地和課程教學內容相結合更新實驗內容,以更好地發揮實驗教學在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學實踐證明行之有效。
電子測量技術;實驗教學;實驗內容設置
實驗教學在高職理工專業課程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由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決定的。 高職院校學生基礎差,學習能力弱,理解接受能力不足,單是枯燥高深的理論教學是很難滲透到學生的頭腦中的,為了克服理論抽象、難以理解所帶來的學習困難,實驗教學就成了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實驗教學一方面能夠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從而降低理解掌握的難度,另一方面也能通過實踐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因此,實驗課時在專業課教學中至少也要占到課程總課時的三分之一。
就電子測量技術課程來說,它是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的重要的專業課,課程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對常用電子測量儀器的結構、原理有基本的了解,從而能夠正確的使用電子測量儀器進行電子測量。
我們原來的電子測量課程實驗教學內容圍繞電子測量課程的主要內容:電壓測量與電壓表,示波測試技術、電子計數器、信號發生器等內容開設了電壓測量及誤差分析、RC二階移相網絡與李沙育圖形觀察、帶通濾波器通頻帶測量、錄音機、激光唱機性能指標測試、電視信號發生器指標測量等10個實驗。
通過這些實驗,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相對更容易了,有力促進了課程教學,縮短了從理論到實踐、到應用的距離。另外,學生也明顯地對動手做實驗比對理論知識學習更有興趣,看到實驗成果也有了成就感。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如前所述,固然實驗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不盡人意之處。突出的是有些實驗內容陳舊,實際應用價值不大,實驗設備陳舊損壞嚴重,集中表現在錄音機、激光唱機性能指標測試兩方面的實驗中。這些實驗所用設備是錄音,激光唱機一體的設備,由于用的時間較長設備很多已經不能使用,而且磁帶式錄音機現在也幾乎不使用了。這兩方面的實驗除了實際應用價值不大外,通過實驗本身能夠學習的內容不多,實驗內容局限于機械的實驗操作,沒有相關的配套理論知識的學習。所以這些方面綜合在一起,決定了最終被淘汰。
淘汰了原有的錄音機、激光唱機性能指標測試這些實驗項目拿什么新的實驗項目來替代呢?選了三個設備上容易實現和有相關知識可以學習的實驗,分別是調幅信號測量、調頻信號測量、掃頻信號測量。從實驗設備上看不需另外增加什么設備,原有的信號發生器和示波器就夠了。通過這三個實驗,學生可以學習調頻、調幅、掃頻的原理、參數測量的方法及參數的意義作用。應該說這種實驗內容的更新起到了以實驗更好的促進學習的作用。
目前的實驗內容相比原來的實驗內容在有效開展實驗、緊密和理論內容結合、促進理論知識學習、增強應用性等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
電壓測量和誤差計算實驗覆蓋交流電壓參數測量、誤差計算、信號發生器基本功能及使用等內容。RC二階移相網絡與李沙育圖形觀察實驗將RC二階移相網絡的作用通過對輸入、輸出波形的觀測直接顯現出來,使學生感覺一目了然。 而且該實驗還用RC二階移相網絡的輸入、輸出信號來觀察李沙育圖形立竿見影地體現了應有且起到了對示波器X-Y顯示模式的應用。一個實驗涵蓋了較多的知識。帶通濾波器通頻帶測量在綜合應用信號發生器、數字示波器進行實際電路特性測量上是一個較好的實驗,體現了電子測量的意義和應用價值。既不難做又可學到不少的知識和實際測量技能。電視信號發生器指標測量實驗在擴展和鞏固示波器應用上能起到相應的作用。通過這個實驗對電視信號的組成、作用會有更直觀、深入的認識。調幅信號測量、調頻信號測量、掃頻信號測量三實驗從電子測量課程本身內容看更多地是體現信號發生器相對高端的功能,通過這些實驗除了讓學生體會到信號發生器除了產生常見周期信號外,還可產生調制信號。通過對這些信號的測量學生對調制的認識會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來,在示波器應用上更加全面,不但觀察時域上的波形,還可以用數字示波器上的FFT功能觀察信號頻譜。
現在的實驗教學內容上還有一定的問題,一方面是與電子計數器測周期頻率部分相對應有相應的實驗安排,但沒有專用的功能齊全的電子計數器,往往只能用信號發生器附帶的簡單的電子計數器來替代,只能體現測頻率,測周期功能沒有,相應實驗內容無法做,只能停留在理論講解和分析上。另一方面是,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對通信知識的學習較少,單純在電子測量技術課程上通過做實驗來學習和認識調制還是有難度的。
探討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電子測量技術課程實驗教學內容,通過實際教學檢驗更新實驗內容,使實驗教學更好促進課程教學,以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1]寸巧萍. 電子測量技術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 實驗科學與技術, 2014, 12(6)∶ 81-83.
[2]陳愛菊. 電子測量實驗教學探討[J]. 內江科技, 2010 (1)∶ 184-184.
[3]戴小波, 林祝亮. 電子測量課程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討[J]. 職業教育研究, 2007 (3)∶ 125-126.
G642.4
A
1671-864X(2015)12-0192-01
劉新紅(1971-),女,河南平頂山人,碩士,講師,主要教授課程電子測量技術、數字電視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