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工信部總工程師 朱宏任
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在面臨著下行壓力。與此同時,專用汽車行業也碰到了下行和不斷增速放緩的問題。中國專用汽車行業下一步如何走,中國專用汽車如何能夠把握機遇重拾信心?我利用中國專用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的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觀點。
專用汽車在整個汽車產業中占的比例不大,但是我認為專用汽車在整個汽車產業總體結構中居于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專用汽車需要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要,適應消費者的需要,同時它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在當前增速下滑的情況下,如何看待專用汽車?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比喻,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今后一段時間里要進一步整編,這個消息在今年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已經向全世界宣布。在整編過程中,方向肯定是一般的部隊會進一步壓縮,但是專業的技術兵種會進一步得到保留,并且得到加強。汽車產業已經由高速發展轉為中高速,進入了一個平穩階段。專用汽車產品如果適合了消費者的需求,適應合了市場的需要,還將有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
專用汽車現在處在一個下行的階段,如果從大背景下看這個問題會更為清晰。不只是看專用汽車行業自身,要從工業、從國民經濟的大背景看這個問題。從2008年四季度工業的增速跌入深深的谷底,2009年第一季度在國際金融危機襲來之后中國工業受到了巨大影響,當時中國政府及時采取了措施,推出了包括“四萬億”在內的一系列抵御金融危機的措施,國民經濟特別是工業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機的陰影。今年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的增長率分別是6.4%、6.3%和5.9%。工業變化的過程是一個逐漸尋找穩定狀態的過程,在這個大過程和大背景之下,汽車產業增速變緩。與國民經濟需求,投資需求密切相關的專用汽車受到這個方面的影響更加明顯。
專用汽車碰到困難的時候,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第一,需求偏弱,拉動增長的動能不足。專用汽車是和固定資產投資密切相關的,從今年前三季度數據來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是10.3%,去年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是16.1%,中間差了5.8個百分點,這個壓力也直接傳導到我們的身上;第二,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只有5.7%,其中制造業的投資只有5.4%;第三,價格下滑,企業經營困難加大。前三季度價格,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了1.4%,但是PPI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前三季度下降了5%。到目前為止PPI持續下滑的情況已經持續了43個月,是從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當時只持續了31個月;第四,成本上升,稅費負擔仍然較重。職工的工資這幾年來已經不斷提升,對于企業來說負擔較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利潤增長的比較低,稅金和稅費增長幅度要遠遠高于利潤增長;第五,傳導阻滯,企業資金深感緊張。現在都說要使金融更多支持實體經濟,而且貨幣政策現在總量上來說是比較寬松的。但是相當部分的中小企業包括專用汽車企業資金十分緊張。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比較寬松的貨幣供應沒有直接的傳導到第一線的生產企業,這些都使得專用汽車產業面臨著嚴峻的局面。
習總書記近期到英國訪問的時候引用了莎士比亞劇中的一句話“凡是過去,皆為序章”。過去的就過去了,它是我們將來發展的一個序幕。對于過去可以給我們啟示,現在我們如何應對?
回顧這幾年中國汽車工業走過的路,2009年中國汽車產業第一次跨過了千萬級大關,隨后幾年每年都要上一個新臺階,2014年汽車產量達到了2373萬輛,中國汽車制造業已經雄踞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的位置六年之久了。今年我國商用車前三季度產量約為248萬輛,專用汽車占商用汽車的比重一半或者48%略低一點的情況來看,專用汽車今年的數量比去年還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僅僅大環境對專用汽車的發展有影響,專用汽車產業自身和企業自身也有一些應該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專用車來行業現在的創新能力比較差,高端人才缺乏,組織結構松散。中國專用汽車發展有特殊的軌跡,但是在這個軌跡之中更多的是中小型企業。現在上千個專用汽車生產企業,真正達到一定規模或者掌握較好技術的企業有限。工信部近期表示一些“僵尸型”企業要清除出汽車領域,這也反映出專用汽車組織結構方面的問題。雖然專用汽車產業近幾年取得了較快發展,但是整體實力還比較弱,缺乏品牌。專用車零部件的供應配套體系還不健全,特別是在行業中單打獨斗的情況比比皆是,但是大家協同共同發展的情況還是大大不足。
碰到這些困難的同時也要看到專用汽車產業的發展還是有著非常充足的條件:第一,基建投入在加大,舊車更新換代,保有量持續增加。截止到第三季度,國家集中審批了一大批基礎建設投資項目,三季度末今年19000億基本建設投資項目已經獲批。國務院也在督促各地盡快使這些基本建設項目啟動,這些對專用汽車行業來說無疑都是一個利好的消息;第二,城鎮化發展持續推進,帶來新的市場空間。去年年底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達到了54.77%,55%的人口現在在城市居住生活工作,到2020年要達到60%,每年要有1000多萬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將形成汽車產業的重要拉動力量。城市化的進程不只是蓋房子,建造一個高標準的城市是需要不斷基本建設投資來予以支撐,這個方面都是專用汽車的用武之地;第三,消費者對新技術、新產品、新能源車的需求在擴大;第四,汽車產業“走出去”進程加快,深層次互動機會增多。
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專用汽車產業正在進入快速轉型的新穩態。實際上產業在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平衡,建立一個新的穩態是我們下一步需要把握的專用汽車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專用汽車行業要把握住創新,轉型升級的機遇,國民經濟的發展必然是專用汽車發展與之相適應。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中國當前經濟“形有波動、勢仍向好”,這是把握專用汽車行業下一步發展比較準確的判斷。
加快調整,提升專用汽車產業競爭力。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世界各國對于制造業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美國提出了國家先進制造業計劃,德國提出“工業4.0”,英國、法國、日本、韓國都有相應的推動制造業再發展的計劃。在這樣大背景下,中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這是第一次從國家層面提出制造業的戰略。“中國制造2025”是針對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國而不是制造強國的目標提出來的振興中國制造業的行動綱要,這個行動綱要確定了以十年為期是中國的制造業在各個方面都有一個顯著提升,使中國制造經過10年奮斗進入到世界強國的水平。
“中國制造2025”有五個方面是需要了解和把握的。第一,“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實現歷史性的跨越;第二,兩化融合,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作為制造業要占據的一個重要制高點;第三,“三步走”戰略,10年為一個階段實現中國制造業的由大轉強;第四,四項原則;第五,五條方針。
這些都是根據現存的短板和實施中需要把握所提出來的。四項原則中講到要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五條方針中分別從創新、質量、綠色發展、結構和人才方面提出了重要的要求。中國制造2025還提出9大任務,對10大重點領域和5項重大工程進行具體部署。這10大重點領域其中專門提到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明確提出要支持核心技術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創新體系,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三個方面的任務。這10個重點領域并不是只有新能源汽車和我們有關,我們要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改造提升汽車產業的水平,用新材料提升專用汽車效率。另外,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這也是汽車產業提升裝備制造能力的體現。
“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戰略制高點就是兩化深度融合,要新一代信息技術信息化和工業化實現深度融合。汽車產業從整體上看信息化水平較高,但專用車領域信息化水平整體不高,在新一輪加快轉型升級過程中一定要在這個方面給予更多的投入,下更大的力量。如今專用汽車行業中企業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大企業明顯比小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要高,整車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一般要高于零部件企業。很多地方還沒有形成一個支撐產業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此外,相關標準規范體系不完善,集成協同水平也比較低。下一步要加快專用汽車的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步伐要進一步加快。技術開發要由依賴型向自主研發方向轉變,同時要由經營產品向經營品牌方向轉變,推進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車技術的研發進程。
在“十三五”規劃中,習總書記向十八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委員們進行說明時,專門講到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將優勢資源集聚到重點領域,力求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在專用汽車行業的下一步發展中,我們需要把握好四個方面:第一,對方向的把握,要認清行業的發展趨勢;第二,對發展路徑的把握,要加快專用汽車行業的發展步伐;第三,對重點予以把握,要提升專用汽車行業發展水平;第四,對發展的機會予以把握,要拓寬我們的發展領域。
我們要認真學習并積極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國制造2025”的精神,落實好這個文件給我們的各項部署。地區發展規劃以及企業制定發展計劃時要與國家層面的規劃相銜接,對專用汽車行業“十三五”專項發展規劃做好銜接,堅定促進專用汽車又好又快發展的信心。“十三五”專用汽車發展規劃不只是有研究人員和行業中服務了多年并且有了很多理論造詣和實踐經驗的專家們工作的結果,“十三五”專用汽車發展規劃也是漢陽所同志們充分聽取專用汽車領域企業的意見,多方征求業內的看法以及廣泛地了解研究部門和大學專家們意見,最后形成的規劃。希望大家對這個規劃中的具體要求和具體措施提出自己的意見,但是這個規劃一旦形成就要作為行業中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予以實施。國民經濟中的汽車作為支柱產業地位沒有削弱,在相當長的一個時間里還將保持不變,但是不意味著遍地開花,不是都去做整車企業,一定要注意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政府不要替市場去進行資源配置,資源配置的主體還是企業,我們希望有專用汽車企業的各個地方要發揮業已形成的優勢,確定專用汽車的發展目標,加大差異化發展力度。專用汽車行業的特點、標志就是在“專“上,要在這個方面形成獨特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不要“一窩蜂”地進行低水平重復建設。
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我們要重視組織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同時,要積極支持政策標準法規一體化建設,這是“十三五”專用汽車規劃中予以強調的一個方向。專用汽車領域更多強調地是按照用戶的需求組織生產,但是按照用戶需求組織生產不代表沒有質量要求,需要采用統一的標準以提高我們的系統性、提高產品的共用性,同時保證質量不斷提高。專用汽車企業自身真正認識到政策、標準、法規一體化的重要性。如果每一家都是以用戶的要求完全非標準的生產,這會使質量提升的步伐延緩。我們要提高產品的通用性和互換性,進而滿足整車產品一致性要求,也需要我們在政策標準法規一體化建設方面有更多的關注。3D打印是更加強調了異形化智能化制造,但是不代表在技術領域中沒有對質量和提高效率的要求。隨著專用汽車產品復雜程度的日益提升,我們也希望能夠在技術集成方面形成更多產學研相結合的體系。
提升專用汽車行業的發展水平。第一,把強化基礎能力作為提升整體水平的關鍵;第二,把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作為戰略制高點,在推進兩化深度融合過程中不但要注意新技術應用,還要注意推動制造業的服務化,創新商業模式。新模式的產生不一定是傳統的生產銷售汽車產品的過程,在“互聯網+”的時代提供新的服務,作為進一步增長的著力點;第三,把智能制造作為行業提升水平的主攻方向。中國制造2025確定了制造業提升的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方向。智能制造方向是信息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高度結合的產物;第四,把建設工業互聯網作為行業信息化的重要支撐。
把握機會,專用汽車領域急切需要的或者是我們最覺得壓力大的是市場。國家現在把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作為新常態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專用汽車也要把握這些方面的政策。中央的一些重要措施、重要大政方針都是向著拓寬汽車領域特別是專用汽車領域擴大市場方面加以推動的,這其中有兩個方面我們需要把握:一是機會需要我們自己把握,我們絕不是坐在家里機會就會掉到我們頭上的;二是經濟下行的階段也是我們倒逼企業的階段,誰要是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更多地加以技術投入,更好地形成技術創新和競爭實力,誰就能夠在這一輪的經濟下行過程中集聚力量,脫穎而出,甚至把握更多更好更大的機會。
“一帶一路”戰略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對于專用汽車領域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機遇,有兩個方面我們可以把握:一是拓展市場。“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GDP水平要達到幾十萬億,人口也有幾十億,為我們提供了不小的機會;另外,在產品輸出過程中需要把握產能合作的機會。我們參與“一帶一路”的工作,核心是專用車企業自身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