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小蘭
試論如何完善會計監督職能
文/李小蘭
會計監督是會計的一項重要職能,它是經濟監督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現代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會計監督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全面強化會計監督,盡可能展現其積極性,保障企業和社會的經濟發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健康成長。
會計監督職能;內部監督體系;措施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現代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會計監督在經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逐漸被大家所熟知,監督與管理關系密不可分,完善的監督體系可以催生企業的科學管理。會計監督的相關內容在新《會計法》得到了規范,使其在整個經濟工作中的重要性得以充分體現。財會制度的改革,讓人們對它更寄于厚望,客觀上要求進一步強化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是指在經濟監督領域里相關人員根據各項法律法規,監督會計工作及各項經營活動,依據準確完整的會計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全面地檢查、審核、處理,使各項經濟活動的合理性、合法性得以確保,使它的最終目標——提高經濟效益最終實現,因此它是經濟監督體系中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會計監督由外部監督(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和內部監督組成,是會計核算時從業人員隨時監督各種經濟活動是否合理合法,確保企業的發展目標得以實現。
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會計監督長期得不到真正重視,實際效果也不明顯,因此強化會計監督猶為重要。
(一)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明確要求:企業進行各項經濟活動的范圍必須是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所限定的,不能逾越;根據相關的法律,實行嚴格的會計監督,認真審核企業經營是否可行、是否合法,規范會計行為,使企業嚴格遵守相關財經法規制度;嚴厲打擊經濟違法犯罪行為,從而促進配置資源有效性和競爭有序性,企業的經濟效益大大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良性發展。
(二)保證資產(特別是國有資產)安全
會計監督能很好地控制資產管理,只有法定授權的人員才能接觸資產,以防止資產的不必要人為減損,清查財產定期執行,資產的賬面數、實存數得以核實,如有賬實不符的能很快查清事實真相,追究責任,從而保護企業資產,確保資產的安全性、完整性。經濟工作的基石是會計工作,所有財務收支皆由會計來把關,所以合理利用會計監督,能夠有效預防經濟違法犯罪,保護企業、國家的資產安全。當前我國企業制度改革進程不斷深化,科學的現代化企業制度逐步確立,但是,也有少數人利用改革的“空子”,將企業資產(特別是國有資產)偷歸個人私有,資產無形中就流失了,如果健全會計監督職能,企業資產特別是國有資產的減損就會大大減少甚至不發生,所以企業會計監督必不可少,而且要不斷強化。
(三)保證財務活動合法性
會計工作是企業經營中一個重要環節,經由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兩道工序,財務活動方能被認可和成功,且通過會計工作準確、全面地呈現出來。充分發揮會計監督職能,就是真正收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有效的制止和糾正財務活動中的絕大部分違法亂紀問題,企業各項財務活動的合法性得以保證。
(四)防止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信息失真情況已使我國經濟建設、經濟秩序受到極大沖擊,虛假會計信息會直接影響決策人,投資決定可能因此產生偏差,企業經濟利益受損,還有少數人可能利用虛假的會計信息牟取私利,使企業資產流失。例如2008年,在審計署公布的一份審計報告披露:在對1290多家國有企業資產進行審計過程中,約有69%的企業會計報表涉嫌偽造,違紀違法所得金額多達1000多億人民幣,會計信息造假黑名單榜里也刻上了一些曾經非常著名的上市公司名字。因此,強化會計監督是防止會業計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徑,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要互相配合,協同作戰,發揮會計監督的強有力功效,可以使會計信息避免失真,一份份完整、準確、合法的會計信息擺在決策者的案頭,因此能創造更多的企業利潤,國家的經濟秩序和經濟建設的發展能“既快又好”。
(一)會計監督相關的法律體系必須完善
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的完善,是會計監督的保護神,為了使工作人員能夠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人大等立法部門要適時地增刪、修訂財會法律條例里不能與時俱進的產生爭議的部分,當前新《會計法》已施行,為了使其可操控性大大提升,應及時制定具體實施細則條例,當然它的實施還有賴于其他配套的法律法規,從而《會計法》在經濟工作中的主導地位確實彰顯,為會計監督的外部和內部監督提供法律保障,有效約束相關人員的經濟行為,清晰界定會計監督主體人員的職權、審計監督的執法職權,會計監督工作得以順利展開。
(二)建立建全外部監督體系
外部監督是一種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符合國際慣例的高效的監督手段,它包括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
1.強化政府監督職能
加強政府監督主要依賴財政、審計、稅務等政府機關對會計工作的監督,要把行政處罰和監督權授權給這些機關,會計監督作用的落實有賴于政府監督職能的具體發揮,第一要把財政收支管理的整個過程全部納入會計監督體系,快速反應機制要確立,主導權要掌握在政府手中;第二重視會計工作的常規檢查,檢查監督形式由突然襲擊轉向常態化制度化,記賬、核算、檔案等基礎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第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要嚴厲查處會計信息作假行為,如果企業出現經濟違法行為,要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一查到底,絕不姑息;第四、要把扶助企事業單位完善管理和強化會計監管二者高度融合,使監督更更合理、人性化,依法監督之中蘊含幫扶之心。
2.完善社會監督機制
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監督是社會監督的主要形式,第一是建立以會計師事務所為主體的社會評價監督體系,以促進政府角色轉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會計師事務所為主體的會計師審計制度還須從法律角度規范,用法律上的扶持代替行政權力的壟斷。第二是注重會計師團隊的培養,時刻強調職業道德建設,業務培訓不放松,努力打造一支極具專業性、極佳服務意識、在社會上有良好信譽的隊伍。
(三)建立建全內部監督體系
構建高效的內控制度是強化內部會計監督的必由之路,企業的內控制度就是對內部所有的經濟活動進行組織、制約、考核的總稱,它的目的是為了企事業單位財產安全,工作效率和質量提高,會計信息真實準確,經濟目標的實現。首先,要切實組織形式多樣的關于各項經濟法規制度的學習,使企業負責人和會計人員的學法用法的意識大大提高,從而避免違法亂紀的現象出現。其次要遵循不相容職務分工的原則,參與經濟業務所有過程的工作人員必須相互分工、制約,明確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再次不能隱瞞重大違紀違規事情,主動聯合紀委、監察部門共同解決,以免事情擴大化,造成更大損失,多方協調合作的內部監督體系就會形成。最后,充分激發相關人員投入內部會計監督工作的能動性,如給予相關人員物質上獎勵,或晉職晉級的機會。
(四)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
首先,會計人員的思想素質要提高,職業道德要貫徹。會計人員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不容懷疑,而且身處各種誘惑的包圍之中,因此他們必須遵紀守法,堅持自己的職業操守,不為各種利益所誘,時刻保有一顆純凈心靈,為民理財的意識要不斷增強,各種利益關系要在合情合法的前提下協調好。必須營造良好的會計工作環境,讓會計人員時刻感受到自己工作的責任和光榮。其次,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提高。在職教育要形式多樣、層次分明,讓大家快樂學習、終身學習。先進、人性化的訓練、評估、晉升系統應及早完善,以激發大家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
上述舉措能夠較好地強化會計監督職能,促使現代管理體系建成、企業體制優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今后會計監督要進一步從法律角度來規范,重視企業內控制度的完善工作,保證會計信息更加準確、完整。會計監督工作不是短時間就可看到成效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任重而道遠。
[1]會計監督實務[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1.
[2]企業會計制度[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3]于玉林.會計監督與審計[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1983(03).
(作者單位:廣西賓陽縣公路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