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出版要為憲法宣傳教育竭誠服務珞 珈(1)001
編輯要認識多少漢字珞 珈(2)001
人人閱讀 天天閱讀珞 珈(3)001
再談人人閱讀和天天閱讀珞 珈(4)001
充分發揮出版和教育的力量珞 珈(5)001
重視發揮出版的精神力量和作用珞 珈(6)001
專論·特約稿
獲第十二屆韜奮出版獎的感言周百義(1)005
把握新形勢 掌握新規律
大力培養高素質出版人才李宏葵(2)005
獲第十二屆韜奮出版獎的感言田海明(2)008
久久為功 美成在久蘇雨恒(3)005
大城小志,城市的文化手信
——韜奮杯出版創意大賽圖書創意獎
《大城小志》系列叢書創意談
李珊珊 陳 歡 黃燕琳(3)006
四角號碼檢字法應該普及
——由《辭源》說開去喬 永(3)008
出版是可以托付終生的事業韓建民(4)005
關于《左右》的創意方案郭枳彤(4)006
第十二屆韜奮出版獎獲獎感言張天明(5)005
關于《郵寄秘密》我們做了哪些事?
許觀奇 徐 丹 沈子?。?)006
互聯網時代湖北省傳媒業融合發展
的現狀及對策馬 莉 劉子龍(5)008
“人”與“書”,“守”與“變”蔡劍鋒(6)005
深處,一個嶄新的世界
——淺談《深處》雜志創意方案
類曉冉(6)007
博士論壇
出版企業借殼上市:方式、成本和
收益比較楊 榮(1)006
中國出版產業實物外貿的經濟增長
效應研究 王 菲(1)011
出版企業“走出去”的營銷本土化
風險及其控制體系研究曾榮平 侯景娟(1)017
芻論國際人權法視野下我國網絡信
息監管正當性要件王 清 朱 曦(1)021
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中政府與市場的
角色定位探析羅紫初 洪 璇(2)009
我國文化產業政府監管的現狀、問題
與完善對策饒世權 劉詠梅(2)014
國家文化產業安全的法律思考
——以文化產業對外開放為視角
葉 雪(2)021
中國電視劇市場體系建設的政策
分析與建議黃先蓉 劉 菡(2)026
我國文化經紀代理市場建設存在的
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朱靜雯 侯玉芬(2)030
數字內容產品出版商與盜版商之間的
動態博弈研究牛盼強(3)014
創新與變革:大數據時代的內容生產
與營銷胡慧源(3)019
我國出版產業政策體系結構研究趙禮壽(3)022
論出版的價值引導功能
方 卿 許 潔(4)008
MOOC即出版:兼論其意義與應用
王友富(4)011
我國網絡文學產業化發展模式論析
李昕揆(4)016
我國圖書植入式廣告存在的問題及規制思考
劉藝琴(4)022
加拿大圖書出版政策的新變化
王 清 唐伶俐(5)014
我國學術資源網絡數據庫公益
出版研究梁小建(5)020
我國出版經紀與代理中介服務模式
及其優化探析汪全莉(5)025
當下文化領域“掃黃”行動的合理性分析
徐 蒙(5)030
“互聯網+”時代圖書產業的新變化
——以微信書為例安小蘭(6)009
試析“互聯網+”時代的圖書出版郭興舉(6)014
我國傳媒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
績效實證研究張宏偉 時 亮(6)017
小微文化企業的困境及出路
黃德紅 王應坤(6)023
編輯學·編輯工作
數字出版時代編輯工作的現狀及優化
路徑查 丹(1)024
數字出版時代編輯職能探析黃曉燕(1)027
心理契約視角的出版組織核心編輯群體
激勵研究鄒 彬(1)029
從封面設計看音樂書籍的造境之美王育霖(1)034
科技期刊日常編輯工作中的著作權
誤區探析馬建平 駱東平(1)038
科技論文中冗余參考文獻分析常思敏(1)043
試析融媒體視域下的傳播特質和編輯
思維的重構 劉 釗(2)034
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的審稿技巧羅俊華(2)038
從《紅樓夢》的封面看書籍設計藝術
嚴荷菱(2)041
全媒體時代圖片傳播的特點及圖片
編輯的應對之策黃一璜(2)044
頂級科技期刊封面可視化及典型
案例研究王國燕 姚雨婷(2)046
高職院校學報的發展研究
——廣東省高職院校學報作者情況管窺
李永蓮(3)025
大學出版社轉制后編輯力下降原因及對策淺析
譚學秋(3)032
以“時光流影”為例淺談社交網站對
編輯的能力要求孫 立(3)035
科技期刊編輯的責任倫理研究
何文義 曹 渝(3)038
編輯繼續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與應對策略 劉 鋒(3)042
大眾化高等教育時期教材建設的特點、
問題及模式選擇黃俊平(3)044
“教—學—用”結合的應用創新型教材策劃
模式探討施春花(4)026
基金論文與其學術影響力關系的實證分析
林麗芳(4)029
高校研究生稿源的潛力分析及編輯對策
趙建華(4)033
我國英文期刊國際化出版的特點、
問題和對策李 興(4)036
學術出版中的圖表數據問題及其
編輯加工曹長香(4)039
聚沙可成塔,集腋方為裘
——《外教社中國文化漢外對照叢書》的
出版暨啟示李振榮 武澤明(5)033
紙質教輔圖書選題策劃解困路徑牛春玲(5)037
質檢思維定勢漫談米 戎(5)040
新聞標題中網絡流行語的應用與編輯規范
陳萬懷 陳 杰(5)043
關于重點學術著作出版戰略的思考
馮友仁 李 青(6)028
時政類圖書的編輯策劃之道黃曉燕(6)030
從教材角度談教材編輯的綜合素質
董龍凱(6)033
學術期刊的欄目策劃如何應對數字化挑戰
——從檢索和閱讀習慣的變革談起
沈 丹 張福穎(6)037
出版學·出版工作
基于大數據的出版價值鏈 2+++構造
探究張 弛 鐘 瑛(1)046
媒介產業的價值生態侯亞丁(1)051
關于我國實行文化產品分級制的
探討張曉蒙(1)060
論出版文化與出版文化遺產李秀娜 彭俊玲(1)064
中國大陸地區無障礙格式版作品制作及
傳播現存問題與對策徐振云(1)067
2005—2014年我國出版學科高影響力論文
特征與熱點分析王念祖(2)051
聯結與相異——共詞分析視角下我國大型圖書
出版集團內部格局研究李晶晶(2)053
出版社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研究述評
黃龍舟 張美娟(2)059
專業類綜合性學術期刊發展的啟示
——以《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期刊為例
田 紅(2)063
國內外傳統出版與互聯網垂直整合的
趨勢探析
——以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與中國
出版集團為例彭 松 陳 玥(3)048
華文社科學術期刊國際化的傳播學分析
胡曉娟(3)052
后殖民理論在海峽兩岸的翻譯出版
——以薩義德著作為例蔡天星(3)058
破解版權輸出難題 陳俊帆(3)061
我國出版資本市場的PE投資初探
孫曉翠 張美娟(3)065
挖掘銀發經濟帶來的出版機遇
——華齡出版社老年圖書出版現狀分析
鄧香蓮 陳佳莉(4)043
我國出版企業新媒體創新影響因素研究
——以天聞數媒科技有限公司為例
叢 挺(4)047
網絡鏈接侵權責任分析及其司法實踐
王 華(4)051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出版產業應對教育
信息化的思考
——以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例
唐 伽(4)054
紙質期刊數字出版新模式的現實探索
余利紅(4)058
中國圖書出版的規模與結構
——數據告訴了我們什么?
朱江麗 李子聯(5)047
媒體融合時代學術期刊的內生發展策略
郭雨梅 郭曉亮 景 勇(5)053
論眾籌出版的三個功能
王 雯 許 潔 李陽雪(5)058
數字時代教育出版發展戰略與趨勢
李建臣 方 卿(6)042
移動互聯網營銷模式下我國出版發行業
基本現狀分析陳 聰 杜詩卿 劉芳明(6)046
移動互聯網營銷模式下國外出版發行業
經營管理研究葉 陽 王雄姣 張良晗(6)050
移動互聯網營銷模式下我國出版發行業
管理改革研究張美娟 孫曉翠 邵雅蕓(6)055
開放存取版權保護模式評析與反思夏勁鋼(6)059
2007—2013年中國民族出版研究
文獻綜述白 冰 鄧尋丹(6)064
發行學·發行工作
大學出版社微信公眾賬號運營現狀
調查與 評析羅 茜 王克方(1)072
微信營銷助實體書店成功轉型
劉 敏 郝景江(1)077
財經雜志廣告呈現方式分析
——以《新財富》雜志為例王艷艷(2)067
我國農村報刊發展策略研究
——借鑒日本報刊發行經驗
張玉梅 裴啟航(2)073
基于移動互聯背景的學術期刊
微信傳播蔣學東(2)077
口碑類型與發送者身份信息對圖書網絡
雙面口碑效果的影響劉中剛(3)070
圖書出版社高校閱讀體驗店創新模式探析
——以商務印書館山西大學閱讀體驗店
為例
劉艷蓉 李文龍 王魯美(3)074
互聯網時代暢銷書的精準營銷策略探析
崔 明 姜亞磊(4)061
“互聯網 + ”時代,出版社圖書營銷升級
探究楊寧巍 胡 娟(4)066
基于智能手機的大學生移動閱讀現狀
調查與分析
——以江蘇省部分高校為例
陳 化 朱海燕(4)069
論數字期刊發展的品牌策略于春生(5)063
全媒體時代社店聯合營銷的
一點思考劉 敏 熊耀龍(5)067
從互聯網思維談我國出版企業網店客戶群
開發崔 明 楊文冬(6)069
“媒介化”時代中國農村的出版傳播
劉 展 姚君喜(6)072
“互聯網+”背景下新媒體品牌形象建構研究
——以新聞資訊App為例周 睿(6)075
多媒體·數字出版
手機電子書App的美學特征研究駱雙麗(1)081
跨終端發布背景下電子書版式的自適應
設計分析曾元祥 馮 明 盧 玲(1)085
基于知識圖譜的國際電子書研究分析
余世英 陳芳芳(1)089
信任視角下的網絡學術期刊質量提升策略
許 潔 邵 萍 殷夢羚(2)080
增強現實互動游戲用戶體驗模型構建研究
劉錦宏 安珍珍 張亞敏(2)085
我國綠色出版初探李 非(2)089
加快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之路
——我國出版業轉型與升級
付國樂 黃 睿(3)078
數字出版產業融合績效研究
楊慶國 陳敬良(3)081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集團幼教類數字出版
研究湛 青 劉遹菡(3)086
傳統媒體移動終端化形態探析
劉 為 唐存琛(4)073
手機報版式研究李仲熙(4)077
DRM技術及其應用羅 鋼(4)080
媒體應用的操作系統偏好分析
楊艷妮 沈 陽(5)071
中國高校出版社數字化發展路徑研究
羅紫初 歐繼花 廖小剛(5)077
基于主題詞表的數字出版領域本體構建
司 莉 陳雨雪 莊曉喆(6)080
面向學術文獻的語義出版技術研究
李 楠 孫濟慶 馬 卓(6)085
港澳臺出版·國外出版
哈薩克斯坦科技期刊現狀分析劉金定(1)095
歐美小出版社初探張劼圻(2)091
美國大眾電子書訂閱研究徐淑欣(3)089
歐美大眾出版商的大數據應用策略及其啟示
劉銀娣(4)082
在文學理想與現實利益之間
——伍爾夫夫婦的霍加斯出版社
段艷麗(4)086
德國圖書市場上的中國形象
——與中國相關的德語出版物研究
烏蘇拉·勞滕堡 伊麗莎白·恩格 邱瑞晶(5)081
臺灣數字出版產業發展與突圍路徑
陳維超 岳 淼(5)087
論德國的出版強國之路張世海(6)093
古詞譯介與經典重構:美國李清照詞的
翻譯出版季淑鳳(6)098
出版史·出版文化
《湖北出版史料》
——區域出版史料書刊經眼錄(七)范 軍(1)098
抗戰前期延安出版的技術革新劉 虹(1)103
試論明清時期官箴書廣泛傳播
的原因及影響荊曉燕(1)106
《湖南出版史料》
——區域性出版史料經眼錄(八)
范 軍 歐陽敏(2)096
1928年的民國出版業概觀
——以《申報》書業廣告為視角
劉召燕(2)100
1929年西湖博覽會上的書業營銷王 帆(2)105
現代性視野中的近現代出版文化研究
張國功(3)094
《造洋飯書》的版本身世與文化效應
吳瑞淑(3)099
丁福保與近代中國營養衛生科學的傳播
張 進(3)104
加強圖書評論工作,服務人民閱讀需求
王 寧 曾元祥(3)108
期刊·流派·文學史周逢琴(4)091
不一樣的書籍觀:論中西方書籍史的差異
郭平興(4)095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大學講義集中出版
現象概說
——以中文學科為中心
李瑞山 金 鑫(4)099
從《良友文學叢書》看趙家璧的編輯出版思想
張慧麗(4)106
明代與文藝復興時期木版插圖的比較
李冰潔 王 弓(5)092
《中國新文學大系》出版的坐標價值和
路徑意義蘆珊珊(5)097
民國時期農學類期刊論析
劉興亮 張蕾蕾(5)100
我國古代事始類類書的編輯與出版王雪玲(6)104
從《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看趙家璧
的宣傳營銷策略李天英(6)110
馮夢龍《情史》編纂特點趙秀麗 王學東(6)114
品書錄
以價格問題為杠桿開啟出版經濟學研究的新局面
——評《出版經濟學的核心:基于市場機制的
出版物價格問題研究》 王鵬濤(1)111
精研細究鑄經典
——評《中國編輯思想史》 李德全(2)109
民國版書籍裝幀的“三昧”
——以金小明《書裝零墨》為例 石 瑩(2)112
近代出版企業制度體系研究的新突破
——《商務印書館企業制度研究
(1897—1949)》述評 胡 曉(3)111
編輯的人生真諦
——讀孫琇專著《編輯如是》高起元(4)108
讀馬良懷老師的《魏晉風流》關心耘(4)111
三十年殷殷記載,三卷本滿滿熱愛
——評《周百義文存》珊 平(5)107
中國古代圖書文化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評《中國古代圖書著作權研究》
劉洪權 徐 莉(5)110
消息·書訊
《出版科學》主編方卿教授入選2013—2014年度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楊丹丹(1)020
武漢大學徐麗芳教授應邀前往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
大學講學睦 盦(1)033
《中國編輯思想史》出版李 靜(1)045
首屆“韜奮杯”全國大學生出版創意大賽落幕
信管網(1)059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首批學術期刊認定名單
《出版科學》編輯部(1)066
《中國期刊年鑒2014年卷》《中國出版年鑒(2014)》
全文轉載、摘編《出版科學》論文情況
書 彤(2)007
《出版科學》獲第九屆湖北優秀期刊獎
書 彤(2)025
《明清以來公藏書目匯刊》 出版延 和(2)062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授予《出版科學》
“重要轉載來源期刊”書 彤(3)013
《出版科學》編輯部聲明《出版科學》編輯部(3)112
《數字出版與出版教育(第四輯):“第四屆數字
時代出版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出版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出版科學系(5)039
《中國出版史研究》創刊
《中國出版史研究》編輯部(5)057
《出版科學》入選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
要目總覽》《出版科學》編輯部(6)045
審書裝之美,享書香之魅
——“2015華夏閱讀論壇暨《輔助美育:
聽姜德明說書籍裝幀》新書分享會”
綜述江少莉(6)119
記住創業者
——懷念《出版科學》四位老同事
蔡學儉(6)121
著名出版家、本刊顧問宋木文先生逝世
楊丹丹(6)122
《出版科學》2015年(第1—6期)年度索引(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