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復合載體夯擴樁地基處理技術,通過調研及論證,將在實際工程中收集大量的地基處理技術數據,對實際發生的現象加以分析,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
關鍵詞:復合載體夯;擴樁;地基處理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4.074
1 前言
陶陽煤礦洗煤廠主廠房的位置在礦工業廣場內的煤廠西側,位于原矸石山處,又是井下采場影響的范圍內,對廠房基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此,解決基礎的承載是首要問題。
2 地質勘探情況
該工程主廠房建筑面積187平方,主體為單層輕鋼結構,高度達12米,設備眾多,對基礎要求較高。本工程地質勘探情況:
(1)本次勘察最大揭露深度為15.8米,地層結構單一,主要由雜填土、粉質粘土、粘土組成,自上而下共分三層,現分述如下:第一層:雜填土(Q4m1):棕紅色、褐色、灰褐色,松散,稍濕,主要有灰巖塊石、煤矸石、灰巖碎石及粉質粘土組成。一般厚7.2-8.2米,平均厚7.74米,全區分布。第二層:粉質粘土(Q4n1):灰褐色、灰黑色,可塑狀態,很濕,土質均勻,切面較光滑,含少量石英、長石礫砂及姜石,見鐵錳質結核,偶見云母碎片,結構均一,底界面礫砂、姜石含量增多,隨深度增加粘質含量相應增多,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一般厚1.1-3.2米,平均厚2.22米,全區分布。中等壓縮性土。第三層:粘土(Q4a1):褐色、褐黃色、棕黃色,可塑-硬塑,濕,含石英、長石礫砂,約占3-15%,含鐵錳質結核,局部粘土混砂姜,含大量鈣質姜石、礫砂,含量達35%,厚度不均一,礫砂分布不均勻,層狀明顯,局部夾中砂薄層,干強度高,韌性高。全區分布,未透。屬中等偏低壓縮性土。
(2)地質報告分析:第一層雜填土:全區分布,埋藏較深,工程性能差。第二層粉質粘土:全區分布,工程性能較好,為良好天然地基基礎直接持力層。第三層粘土:全區分布,未透,工程性能好,為良好天然地基基礎直接持力層或下臥持力層,為理想鉆孔灌注樁的樁端持力層。
(3)勘探部門結論:場地地基土分布較規律,結構較單一,無不良地質現象,巖土工程性能較好。場地工程重要性等級三級,場地等級三級,地基等級三級。
3 方案設計與確定
根據地質勘察報告,基礎設計方案有二。方案一:基礎大開挖。因第一層土質為雜填土及回填土,這種土質不允許作為基礎持力層,因此大開挖深度將達到7~8米。方案二:采用復合載體夯擴樁,上部再布置承臺。
方案一施工面臨的是開挖深度達7~8米,而矸石開挖很難,爆破開挖又由于矸石間有縫隙效果太差,常用挖土設備對于矸石又用不上,只能采用沖擊松散后挖掘機倒運,工期約50余天,基礎工程造價為45萬元;第二個方案是采用復合載體夯擴樁進行基礎處理,主要是通過填料、夯實使樁端下深3~5米約10平方米范圍內的土體得到最優密實,實現設計的等效載體基礎,使載體基礎下地基土滿足承載力和變形的要求,施工工期為15天,基礎工程造價8萬元。兩個方案相比:第一方案施工難度大,工期較長,費用高;第二方案施工機具輕便且施工速度相對較快,工期短,符合洗煤廠的建筑要求,工程造價可大幅度節約。
通過兩種方案的對比,確立了采用復合載體夯擴樁作為主要的承載構件的方案。
4 技術處理
根據現場情況及設備布置采用了鋼筋混凝土樁基礎,主要是設備基礎與廠房框架基礎,共23棵混凝土樁,以第三層粘土為鉆孔灌注樁樁端持力層,樁長8米左右(樁徑可根據建筑物荷載確定)。
5 具體施工步驟
用起吊架將夯錘吊至離地面3~5米處,然后夯錘自由落下,錘體自身的重量借助加速度,對土層進行夯擊,每夯擊一錘,緊跟著下護筒,使兩側的地方不出現塌方現象,直至夯至設計所要求的深度;往夯擊出的孔內放填料——碎磚和地瓜石,然后用夯錘再進行夯擊,直至夯至孔內底部的四周被填料充實擠壓密實后方可停止夯擊;預先綁好的鋼筋籠放到孔內,然后澆灌混凝土,隨澆灌隨往上提護筒,并做施工記錄;相鄰兩樁的位置要控制在1.6m以上,樁體施工完成后,按規范要求對樁頭鋪蓋保護,并隨時灑水進行養護。每棵樁從夯擊到混凝土澆灌完成,平均需要耗時2小時。
6 樁基施工時的注意事項
巖土工程勘察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的規定執行。當無類似地質條件下的成樁試驗資料時,應要求施工前進行成樁試驗,以確定施工參數。樁的間距不宜小于1.6~2.0m,持力層為粉土、砂土應取小值,含水量較高的粘性土應取大值。復合載體持力層相對被加固土層較軟弱時,應滿足承載力和變形要求。樁端被加固土層應為可塑到硬塑狀態的粘土以及粉土、砂土、碎石土。被加固土層厚度不宜小于2m。當軟塑狀態的粘性土、素填土、雜填土和濕陷性黃土經過載荷試驗確定樁基的承載力穩定可靠時,也可作為樁端被加固土層。樁身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樁身長度應由所選擇的被加固土層埋深和承臺底標高確定;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于C20;主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40mm;鋼筋籠宜通長配筋;以三擊貫入度控制夯擴體的投料量。樁距若過小,夯擴體擴充時產生的側向擠土壓力可能導致鄰樁夯擴體偏移,當樁長較短且土層抗剪強度較低時,夯擴效應可能導致土體剪切滑裂面的形成,從而造成鄰樁樁身上浮造成斷樁或樁身與夯擴體脫離等事故。
7 結語
本項目通過調研及論證,將在實際工程中收集大量的地基處理技術數據,通過對實際發生的現象加以分析,使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尋找出了一條地基基礎處理的途徑,為以后的改建工程,從技術上和經驗上提供了依據。
作者簡介:李文棵(1980-),男,山東肥城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土木工程技術研究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