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曉峰
歷經6年的沉淀交匯釀新,“藝術廣東”在今年的第六屆展會上成功演繹了“變奏”曲。
在剛剛結束的第六屆“藝術廣東”展會上,來自廣東、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四川、福建、湖南、臺灣、香港等國內畫廊以及,德國、新加坡、美國、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外畫廊機構亦一同亮相本次展會,近80家畫廊攜3000多件藝術品參加展出。
傳統、現代與當代皆備,展覽中涵蓋收藏品、各類繪畫、攝影、雕塑、裝置藝術、實驗藝術等等,讓羊城人民體驗了一場藝術盛宴。
目前“藝術廣東”已經成為中國南方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博覽會。2015年“藝術廣東”繼續傾力打造開闊的藝術交流平臺,除了展示國內外畫廊的多樣作品,本屆展會舉辦9個主題展和1個特別藝術項目、近10場藝術論壇講座,并為來賓呈獻首次設立的閱讀區域……
創新求變,永久不變的追求
“變奏”是今年“藝術廣東”的主題。如何理解這一主題,當先來領會“變奏”的本義。在音樂學中,變奏須先重其原旋律,在原旋律基礎上輔以修飾創新,使樂曲具有更豐富的表現力。
由此而知,“藝術廣東”的真實意圖,在于堅持自身一貫的品質基礎上,正自覺尋求新意和突破。因而,2015“藝術廣東”特別推出“古韻之美”“當代藝象”“光影魅力”“童趣天空”聚焦不同領域的項目,由9個主題展與1個特別藝術項目組成。它們一方面均顯示出策展人或藝術機構對生命自身、社會現象甚至人類命運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在通過形態各異的藝術方式來呈現多樣化而又聚焦的主題,在保持“藝術廣東”原有元素的前提下進行創新,讓不同的參觀者更能從中暢享藝術,感受藝術的無限審美世界。
在原來韻律上響起變奏,能夠給予欣賞者耳目一新的體驗。這些創新求變的努力,展現出“藝術廣東”對不同領域多元聚焦,突顯其作為藝術展覽平臺的多樣廣闊性。今年藝術廣東變奏創新表現為以下幾個亮點。
推動粵港澳三地文化藝術交流
今年“藝術廣東”策劃了首屆“志合·山海近”中國水墨精品展,促進國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并通過對自己國家傳統文化的理解,更加熱愛祖國。
為了打造粵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平臺、擴大宣傳粵港澳文化交流合作成果,正面傳播傳統文化精髓、弘揚愛國主義理想的原則,“藝術廣東”和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專門策劃首屆“志合·山海近”中國水墨精品展,特邀粵港澳三地著名畫家參展。展會還配合粵港澳青年領袖高峰論壇,培養兩岸三地青年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認可,更好地加強三地藝術品市場交流。
“殊途”攝影展,還原歷史的切片
今年,“藝術廣東”首次舉辦了以“殊途:從廣東出發 攝影七人展”為主題的攝影展,回顧過去30年的中國攝影實踐。廣東是其中值得重書的一筆。這里的“廣東”并非局限于廣東籍的攝影師,而是廣東作為一個歷史的重大轉折期攝影實踐的發生地,因天時地利人和所造就的開拓性。本次展覽所選擇的七位攝影師,跨越了代際,也難以統合歸類,但恰恰符合過去30年間廣東攝影實踐的多樣性。展覽的主題詞“殊途”,意味著路徑的不同方向的差異,但正是這樣的差異,發掘了影像在象征、敘事、記憶、批評、解構上的多重可能性。
本次展覽所呈現的,也僅是這種多樣性的一個歷史切片,掛一漏萬,或許僅是個開始。此外通過展覽,讓廣大觀眾意識到,攝影作品也是藝術品的一種,具有收藏價值,希望藉此開啟中國攝影作品收藏的新篇章。
展覽和論壇相結合
在第六屆“藝術廣東”舉辦期間,組委會舉辦9場高水平的論壇,其中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人民銀行、廣州藝術品行業商會、雅昌藝術網和藝術廣東舉辦的金融與藝術的交流會就是其中之一。
展覽和論壇相結合,打造高水平的藝術對接交流平臺。藝術需要金融來支持,從金融的角度怎么去幫助藝術行業的發展,是這次論壇的主題。雖然現實中藝術與金融結合的道路上還有很多障礙,比如如何評估藝術品的價值、銀行如何防范風險等,但是政府的重視,銀行的推動以及民間機構積極響應,讓人們看到了解決現有瓶頸的曙光。
藝術與慈善相遇
“藝術廣東”在關注藝術和商業的同時,開始支持慈善事業,為此專門舉辦了“星星相識”慈善繪畫展暨專場慈善拍賣和“追逐梵高”少兒繪畫大賽藝術廣東特展。
“星星相識”慈善繪畫展暨專場慈善拍賣針對的是自閉癥兒童。自閉癥兒童,也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不善與人溝通,卻每一位都具有特別的天賦。“藝術廣東”組委會通過與社會上關注自閉癥兒童的機構、單位共同合力,尋找到10位具有繪畫才能的孩子,并在展會現場展示孩子的畫作、以及根據畫作特別定制的親子裝,現場還啟動慈善專場拍賣,畫作現場銷售或拍賣所得款項,全數捐給原創孩子。
藉此項目,策展方希望能為自閉癥兒童搭建一個舞臺,讓星星的孩子展現他們的藝術天賦,也讓愿意幫助星星的孩子的力量融匯于此共同出力。而通過作品,更多人有機會對自閉癥兒童進行了解和接納,更多可持續幫扶措施將得以建立。“追逐梵高”少兒繪畫大賽藝術廣東特展展示的是“追逐梵高”少兒繪畫大賽獲獎少年兒童的作品,“追逐梵高”少兒繪畫大賽面對全國所有熱愛藝術的少年兒童,旨在發揚梵高堅持自我和大膽探索的藝術精神,啟迪少年兒童的創造力,以新的視角和思維去發現美和創造美。
該大賽由地區分賽事、上海總決賽、荷蘭梵高博物館頒獎典禮、荷蘭美育游學等環節組成。首次在國內引入荷蘭梵高博物館的美育模式,如梵高博物館組織的博物館美育課堂、創作講堂、梵高故居寫生創作課等,多項美育“游學”將充分點燃孩子的繪畫熱情。
期待公平的市場環境和政策支持
博覽會是一種載體,藝術品行業(產業)要得到發展,需要各方面關心和支持,尤其是文化藝術行業行政管理部門的支持。經過6年的發展,藝術廣東走到今天,并且一直堅持做藝術品的品牌,特別是廣東的文化品牌,這個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也遇到了困難。
據“藝術廣東”創始人魯曉昆介紹,前三屆藝術廣東展有很多法國畫廊來參加,那時的國際化水平更高。不過,后幾年國內有很多展會用各種方式去拉攏他們。“這些展會良莠不齊,服務和規模以及參展人數跟不上,讓外國畫廊覺得是整個中國市場不好,這讓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邀請進來的畫廊,慢慢流失掉,到現在你看我們法國畫廊都沒了,所以我是蠻痛心的。”
目前,國內有些展覽會是政府主辦的,政府舉辦的展覽會有很多優惠政策甚至免費,這對整個市場的正常環境和運作有很大影響,市場應該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運作和發展,否則就會擠壓像藝術廣東這樣純民間資本運作的藝術博覽會,不利于整個藝術展覽業的發展。
魯曉昆說:“這也是我為什么一直強調我們需要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 這6年中我們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用別的行業賺的錢來貼補藝術廣東,為的就是堅持,看好藝術廣東這個品牌。”
魯曉昆坦誠表示,“藝術廣東”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幫助,這種支持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資金支持,更是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讓中國的藝術會展業在競爭中做大做強。“6年來藝術廣東的團隊經受了時間的考驗,我們相信,明年藝術廣東會更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