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碩
放棄“鐵飯碗” 闖蕩北京城
大學畢業后,年僅二十歲的宋思軒被分配到山東省話劇院做了一名普通話劇演員。這份“鐵飯碗”在好多人眼中是一份不錯的工作,然而在當時的體制內卻也無法避免一些論資排輩的現象。這些不成文的規定一直困擾著宋思軒,才華不得施展讓他看不到自己的未來。人在困窘無望的時候往往會選擇離開,轉換方向。
上世紀90年代的北京到處都是機會,這對于初來乍到的宋思軒無疑是有利的。從話劇跨行轉到影視劇,雖然有一些難度,但市場反饋讓宋思軒逐漸找到了自信。時間越久,作品獲得的肯定也越多,人也容易驕傲起來。
然而一個演員面對角色,無論角色的大小,相對于制片、導演來說都是被選擇的。這也是現在一些知名演員逐漸轉型到制片、導演的原因。在演員這條路上,宋思軒奔跑了十年,也已經開始與港澳一線演員搭戲,可是始終沒有體會到一種腳踏實地的感覺。在生活中,他也發現自己似乎和愛人生活在了兩個空間。在政府機關工作的愛人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人,與愛人的一次次交流中,讓他不得不認清自己的不切實際。
重回校園 轉戰幕后
對于16歲就考入大學的宋思軒來說,他清楚地知道怎樣去管理自己的人生,怎樣對自己負責。于是,宋思軒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已有的一點成績,切斷了與圈子里的一切聯系,重返校園,回到中國傳媒大學繼續攻讀電視導演專業。讀書期間雖然沒有生活來源,家里的經濟完全依靠妻子一人支撐,但他卻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心一點點埋到土壤里,生根發芽。
也正是在此期間,宋思軒遇到了職業生涯中最為重要的人——知名制作人導演劉濤,他被招進了當時劉濤任職的北京電視臺。這位于宋思軒亦師亦友的師父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可以制作幾千萬人規模大型節目的導演,天津衛視的《王者歸來》、《國色天香》都是出自其手。他凡事依靠自己工作作風和創新的工作理念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宋思軒。
人總是不知道在什么時候就要面對考驗,當你經受住考驗的時候前面就是曙光。進入北京電視臺后,初涉幕后的宋思軒處于一種被“淺培養”的狀態,能力得到最大化發揮的同時,也要面臨更多的壓力。從影視到電視,從演員到導演,從臺前到幕后,每一個轉變都離不開自身的努力和周圍良好環境的影響。幸運的是,宋思軒參與到了一個和諧共榮的團隊,團隊中沒有一個人偷懶、搶功。這也讓他在其中汲取營養,填補不足,飛速成長,不久便得到了“金鷹獎”的肯定。當時他參與一檔天津衛視的明星美食節目《綜藝食8街》的制作,當期嘉賓孫海英和呂麗萍認為節目環節太過枯燥,不新穎,要求按照他們的想法來錄。劉濤認為可行后便交由宋思軒溝通協調,從嘉賓、主持人到工作人員,逐一帶引他們了解當期節目的核心價值,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工作。十年的演員經歷已讓他十分了解幕前人的想法和需要,從而也讓這個突發狀況及時有效地得到解決。最后也恰恰是因為這期節目小狀況的鮮活處理而拿到金鷹獎。
深埋創新理念 力求創新本土娛樂節目
從移動互聯網到移動視頻媒體,電視行業也正一步步穩速前進。在現在這個任何事都要講創新的時代,電視行業也應當在一定的傳統模式下,增強創意,讓節目更貼近于時代需求。就像金鷹獎并沒有讓宋思軒安于現狀,從導演到主持人、制片人,他還一步步不斷嘗試。目前,由宋思軒擔任制片人和主持人的訪談類節目《圍廬藝話》就是從選題到舞美、燈光、服裝都力求與生活更為貼切。而另一檔《資本人生》則是與企業打交道,幫助企業做文化管理,讓企業保持創新意識,不被市場淘汰。這正符合了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互聯網+”的理念。目前中國的娛樂節目,買版權的現象非常嚴重,像《奔跑吧,兄弟》《中國好聲音》《爸爸回來了》等一些膾炙人口節目都是買了版權,照搬照套,這讓我們不得不對中國電視產業的前景擔憂。
在這方面,宋思軒推崇劉濤的《國色天香》的創意理念,讓明星把自己的流行歌曲改編成戲劇、戲曲的形式,既傳承了中國文化,又展現了節目特色。他認為,只有一個創新意識旺盛的年輕團隊才能架構出好的節目,互聯網行業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就是因為年輕化的團隊更能創造出驚喜。現階段包括香港衛視在內的許多企業團隊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我們往往被有經驗有能力有資源的表象吸引,卻忘了工作時間久得人本身也安于現狀,恐懼被搶掉位置。
走上講臺
正如宋思軒一直強調的要啟用培養新鮮力量一樣。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一路走來,他感恩于在人生中幫助過他的每一個人。雖然每一個人的人生都要依靠自己努力去書寫,但那些在每一步幫助你的人就是必不可少的符號,是他們推進了你的人生。宋思軒在這方面一直身體力行,多年前就已經在中國傳媒大學鳳凰學院、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擔任特聘副教授。雖然工作繁忙,但他還是更愿意去接觸這些鮮活力量,做他們生命中的符號,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為年輕人鋪路,助力他們的人生。
一路的探索和轉變,從臺前到幕后,從舞臺到講臺,宋思軒在一次次的轉變中找到了人生方向,他表示今后將把工作的重心放到教學上,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年輕人,讓他們更好的做好文化與產業的對接,更好的服務文化產業的本土創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