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寵微博問政是一個雙向過程。一方面政務微博上升勢頭迅猛,呈現出傳播力高,互動力強,服務性好的特征,另一方面公民通過微博參政議政,問事于政府。微博問政廣泛激發了公民參政議政的熱情,微博可以主動設置議題議程,強化了官民互動。微博也構筑民主監督新平臺,形成獨具一格的微博監督機制。但是微博問政也存在對非網絡群體的利益訴求難以兼顧,微博問政的制度建設不健全,微博問政的非理性面可能成為社會沖突的催化劑,沖突現有政治秩序等問題。因此必須加強微博問政管理的制度化,常態化建設,政府可主動和意見領袖合作。
關鍵詞:公共領域;微博問政;意見領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4.258
根據2015年7月中最新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68億,其中農村網民占比27.9%,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1]。而在政務微博方面數據更加驚人,根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2015年一季度人民日報政務指數微博影響力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通過微博認證的政務微博總數達到141245個。其中政府機構官方微博總數為103849個[2]。微博作為互聯網絡公共領域延伸載體,它儼然成為了公民參政議政的新渠道,所以有必要重視微博問政的引導、管理和建設。
1 當前微博問政現狀及其特征分析
微博問政是一個雙向參與的過程,首先來看中央和地方機構的微博即政務微博呈現出的特點。
(1)微博傳播力高。當前政務微博作為官民互動的新橋梁和新載體,對于政務信息的發布,傳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看到政務微博的閱讀數,發博總數和原創發博數呈現明顯上升勢頭。如中央級機構政務微博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在2015年春節期間發起的“我在崗位上”和“歲歲平安”兩個話題獲得4.7億閱讀量和23.8萬討論量。
(2)微博互動力強。通過政務微博的平臺,各級政府一對一服務網民、為民辦事的情況得到了社會良好的反響。如在黨政新聞發布一直名列前三的政務微博“南京發布”在南京全城大雪來臨之際,實時公布城管大隊連夜組織人力在橋面灑鹽防凍的新聞,這種實用有價值的信息,拉近了政府與民眾的距離,獲得民眾理解和支持,構建了政府公信力。
(3)微博服務力好。政務微博被轉發、被評論和被贊的次數明顯增多。如在氣象微博中一直處于前位的政務微博“深圳天氣”結合熱點話題事件和人物,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上演另類的天氣預報,網民紛紛點贊。
其次另一方面公民通過微博參政議政評政,問事于政府。
(1)微博以其快捷方便的特性,降低了政治參與成本,提高了政治參與時效,廣泛激發了公民參政議政的熱情。微博問政由于其低門檻性,大大暢通了利益表達的渠道,極大地消減了公民的政治冷漠。哈貝馬斯認為公共領域由三大要件構成:由私人組成的公眾,他們能夠基于理性和良知就普遍利益問題展開辯論;擁有自由交流、充分溝通的媒介;公眾的自由辯論和理性批判能夠達成某種共識,形成公共輿論[3]。微博作為互聯網時代公共領域的新媒介,由于擺脫了層層管制的束縛,草根民眾在這里實現了話語狂歡。很多經由焦點的熱點事件經由微博發酵,不同的群體觀點在這里對話、協商、交鋒和碰撞,最終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這些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
(2)主動設置議題議程,強化了官民互動。微博媒介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由政府和媒體設置議題議程的格局,一句話能成為議題,一個人能成為通訊社。微博這種新媒體借助“網狀一鏈式”的傳播特征,形成了對每一個公共事件和熱點話語的“跟蹤-連續”式議程設置效果,建構起了意見生產機制的新型模式[4]。
(3)構筑民主監督新平臺,形成獨具一格的微博監督機制。微博問政有利于公民更加有效地監督政府,讓政務在陽光下運行。公民在微博中提出的意見,政府部門給予回應,以此形成良性循環。從近幾年爆發的公共事件如江西宜黃強拆、我爸是李剛等事件中,不難看出微博民意成了普通民眾維護公共利益的利器。
2 當前微博問政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非網絡群體的利益訴求難以兼顧。盡管表面上中國微博用戶數量巨大,但是我們要看到這里面也存在水份。首先是帳戶上的問題:除了一人多個帳戶以外,還存在許多虛擬的僵尸ID; 其次,從微博用戶的主體來看,他們大都屬于“有閑或有錢”階層,相對自由的時間和想對寬松的經濟條件是建設微博的基礎,不難想像像農民工這樣的社會弱勢群體在互聯網時代很容易“失聲”,湮沒于微博聲勢的波濤洶涌中。
(2)微博的制度建設不健全。微博由于其親民性、時效性和便捷性等特性,一時間微博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便同進我們也要看到很多地方微博從建立開始疏于建設,很少更新內容,對民眾反映的問題也沒有及時答復,使微博出現了形式化、名利化、和空心化的現象。
(3)微博的非理性面可能成為社會沖突的催化劑,沖突現有政治秩序。微博的真實性往往伴隨著內容的隨意性和結果的失控性。微博的草根性、碎片化一方面難以保證微博內容的真實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也容易導致民眾與政府對立,使社會離心和分裂。某些微謠言呈“裂變式”傳播,使當事人和相關部門遭受名譽損壞和精神負擔。
3 關于微博問政發展的幾點建議
(1)加強微博管理的制度化,常態化建設。首先要做好引導規劃,2013年10月1日 國務院辦公廳發文《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指出:有序推進網絡問政,必須堅持全局謀劃,將網絡問政的信息資源、制度資源、監督資源、管理和服務資源加以整合運用并集成創新,采用最切實的策略、最經濟的路徑、最管用的手段,對網絡問政的近期、中期和長期目標作出整體規劃和分期部署,并將網絡問政納入積極政府的“十三五”發展規劃;其次要加強機制建設,健全輿情收集和回應機制,完善主動發布機制,建立專家解讀機制,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最后要完善保障措施,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業務培訓,加強督查指導。
(2)政府可主動和意見領袖合作。南京曾發文《關于深化網絡發言人制度建設,進一步提升網絡互動工作水平的意見》,提出“突出政府與網絡意見領袖溝通互動。作為網絡意見領袖一定要有思想觀點、有影響力。要通過聘請網絡意見領袖擔任政風行風監督員、旁聽政府相關會議、參與政府績效評估等形式,建立長期穩定的聯系制度,發揮網絡意見領袖在互聯網上的示范作用與影響力。根據工作需要,可定期或專題開展與網民的線下交流,介紹通報重點工作進展情況,適時聽取廣大網民的意見與建議”[5]。
(3)積極培育現代公民。一方面領導干部要提高微博問政的能力,克服“鴕鳥心態”,樹立群眾觀點,提高網絡溝通的能力和素質,掌握網絡群眾工作方法;另一方面要做到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堅持底線,不造謠,不傳謠,成為微時代合格的理性的網上新公民。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6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2015-7-22.
[2]人民網輿情監測室.2015年一季度人民日報政務指數微博影響力報告[EB/OL]. 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5/0428/c364391-26917602.html,2015-04-28.
[3][德]哈貝馬斯,曹衛東等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M].學林出版社,1999:187-205.
[4]陳潭.網絡時代的微博問政[J].南京社會科學,2012(11).
[5]南京發文推進網絡問政 用微博手機報與網友互動[J].信息系統工程,2010(11).
基金項目: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科研基金項目“當代中國政治發展進程中的微博問政研究”(YK12-08-04)
作者簡介:唐愛芳(1978-),女,江蘇南京人,副教授,主要從事: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