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廣斌 韓瑛 段長林
摘 要:渭北果區果樹栽培歷史悠久,隨著時間的推移,果樹病害種類越來越多,嚴重影響果樹生產。同時隨著苗木、接穗異地調運,病害遷入多樣化,加之,果農年齡的老化,文化素質低,接受新事物慢,農藥經銷商不斷誤導果農,果樹病害防治難度越來越大。為了讓果農準確掌握引起果樹病害發生的因素,筆者結合多年從事果業生產的經驗,總結出渭北地區果樹病害發生原因,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以供果農在果業生產中參考。
關鍵詞:渭北;果樹病害;發生原因;防治對策
文章編號:1005-345X(2015)06-0026-03 中圖分類號:S436.6 文獻標識碼:B
渭北地區是我國北方水果栽植的優生區,其氣候特點一般是春季干旱,降雨量偏少,夏季降雨較多,但常常出現伏旱,秋季雨水較多,冬季下雪少,溫度變化劇烈,全年晝夜溫差大。這一氣候特點為果樹病害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并隨著時間的推移,果樹病害種類越來越多,嚴重影響果樹生產。果樹病害發生的因素有多種,其中主要包括有害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有害生物因素有真菌、病毒、細菌和類菌原體、病原線蟲等;非生物因素有土壤和氣候條件,各個因素間是相互聯系的,只有充分了解引起果樹病害發生的原因,并找出防治果樹病害的科學措施,才能實現果業生產安全、營養、優質、高效的目標。
1 引起果樹病害發生的原因
1.1 有害生物因素
1.1.1 真菌 果樹病害中,多數傳染性病害是真菌寄生引起的。真菌引發的病害一般與氣候條件關系密切,溫度高、濕度大有利于真菌生長、繁殖和侵入。病害發生的時間與降雨早晚、數量、次數有直接關系,降雨時間越長、越頻繁,發病越重,每次降雨后,田間就會出現一次發病高峰期。例如,蘋果腐爛病、炭疽病、梨黑星病、輪紋病、葡萄炭疽病、白腐病、棗銹病和柿圓斑病等。
1.1.2 病毒 果樹病毒病是僅次于真菌病的第二大類型,主要的病毒病(包括類菌原體病害)有蘋果銹果病、蘋果花葉病等。其中,蘋果銹果病在渭北蘋果區發生很廣,主要是由于蘋果價格波動,蘋果品種更換頻繁,加之,接穗又把關不嚴,最后造成蘋果花葉病、銹果病嚴重。這種病毒的傳播方式一種是機械傳播,通過微傷侵入,因此通過刮風引起的枝葉摩擦和人為的田間操作,可以造成病毒在樹體之間的傳播;另一種方式是介體傳播,主要是通過刺吸式口器昆蟲如蚜蟲、葉蟬、飛虱的取食來完成。另外,還有種子傳播、花粉傳毒、嫁接傳毒等。
1.1.3 細菌和類菌原體 細菌作為果樹病原菌的重要性僅次于真菌和病毒。重要的果樹細菌性病害有桃樹細菌性穿孔病、梨銹水病和果樹根癌病等。桃細菌性穿孔病也在桃果區普遍發生,危害嚴重的造成枝梢枯死及落葉,使產量降低。果樹根癌危害桃、葡萄、蘋果等多種果樹,分布很廣。
1.1.4 病原線蟲 果樹病原線蟲是一類低等的無脊椎動物,蘋果、葡萄、桃、柿等都有線蟲病,可造成早期落葉,削弱樹勢,降低產量。線蟲除侵染果樹外,還能傳帶許多其他病原菌,并常常為土傳病害的先導和媒介,從而誘發或加重土傳病害的發生。
1.2 非生物因素
1.2.1 溫度 不適宜溫度是影響果樹生長和發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果樹體內的一切生理、生化活動,都必須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進行。溫度對果樹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大氣溫度和土壤溫度兩方面。大氣溫度過低,超出果樹生長適宜溫度范圍,極易引起霜凍和凍害,使幼芽受凍變為黑色,花器呈水浸狀,花瓣變色脫落,使果樹不能結實,或結實后早落或果實畸形。并且果樹受凍造成的傷口,翌年極易發生腐爛病,使果園經濟效益嚴重受損。
另外,大氣溫度也不能過高,高溫能破壞果樹正常生理生化過程,使原生質中毒凝固導致細胞死亡,最后造成莖葉或果實發生局部灼傷(日燒)等癥狀,若遇干旱還會加重強光和高溫危害性。
1.2.2 水分失調 水分是果樹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含量可占樹體和果實重量的40%~97%。水直接參與果樹體內各種物質的轉化和合成,也是維持細胞膨壓,溶解土壤中礦物質養料,平衡樹體溫度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水分不足,或過多和供應失調,都會對果樹產生不良的影響而導致發生病害。
1.2.3 營養條件不適宜 果樹所必需的營養元素有氮、磷、鉀、鈣、鎂、鐵、硼、錳、鋅、銅等十幾種。缺乏這些元素時,就會出現缺素癥;某種元素過多,也會影響果樹的正常生長和發育而表現癥狀。例如:在一些鹽堿地區,由于土壤中可利用態鐵的含量低,常導致多種果樹的缺鐵黃化病;土壤缺鋅可造成小葉病;缺鈣可造成蘋果果實的苦痘病;土壤內有害鹽類(包括碳酸鈉、硫酸鈉和氯化鈉)的含量,是影響和限制果樹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滲透壓過高,使果樹吸水困難,破壞了正常的新陳代謝過程,造成“生毒現象”,即生長緩慢、葉片腿綠、變色和焦枯,甚至全枝死亡。
1.2.4 煙害 由于從工廠排出的有害氣體,如SO2、HCI、CI2、SiF4、NO、NO2、H2S等,傳播在空氣中吸附于土壤、果樹表面引起果樹中毒,使果樹生長受到抵制。此外,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和化學肥料的應用濃度過高,或施用不當,也能引起藥害和肥害。
2 防治對策
防治果樹病害,必須認真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即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根據病害發生、發展的規律,因時、因地制宜,合理運用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經濟、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蟲害,以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同時把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減少到最低限度。
2.1 加強植物檢疫
一是禁止危險性病、蟲、雜草隨著果樹苗木、接穗及其產品傳播;二是將在國內局部地區已發生的危險性病、蟲、雜草封鎖在一定的范圍內,避免傳播到尚未發生的地區,并且采取各種措施,逐步將其消滅;三是當危險性病、蟲、雜草傳入新地區,必須采取各種緊急措施、徹底肅清。
2.2 加強農業防治
主要的農業防治措施有:合理修剪,增加果園通風透光,減少發病條件,適量結果保持樹勢健旺;及時剪除病蟲害枝,清除枯枝落葉,刮除樹干帶病蟲的老翹裂皮;翻樹盤活化深土層,地面覆蓋秸稈、地膜,果園生草,科學施肥,灌溉排水,淺耕保墑等。
2.3 治蚜蟲防病毒傳染
蚜蟲以卵在枝杈、芽旁及樹皮裂縫處越冬,在果樹落葉至翌年萌芽期間,是防治的最佳時間。結合秋、冬季果園管理,采用涂干、刮樹皮、冬剪等措施進行防治,破壞越冬蟲態,降低蟲口密度。在果樹生長期,蚜蟲多集中在嫩梢處為害,應結合農事操作,剪除芽口數量較多的新梢。并且保護天敵,如七星瓢蟲、龜紋瓢蟲、葉色草蛉、大草蛉、中華草蛉以及一些寄生蚜和多種食蚜蠅,這些天敵對抑制蚜蟲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應加以保護。在果園內點片發生蚜蟲時,或天敵數量較大時,可采用藥液涂環措施。方法是:將樹干刮除翹皮,涂上6 cm寬的藥環,涂后用塑料膜包扎,蚜蟲可在10 d后死亡。藥劑可選用40%樂果乳油5~10倍液。早春果樹發芽前,可噴5%柴油乳劑殺死越冬卵。蚜蟲發生嚴重時,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毒死蜱、啶蟲脒、抗蚜威、吡蟲啉等。
2.4 合理使用農藥
嚴控病害傳播渠道,做好預測預報,抓緊早期防治,認清病害,掌握病理,科學選藥,合理使用,并交替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害的抗藥性。對于病害一般要求生長前期選噴保護性殺菌劑,中后期選噴內吸性殺菌劑;殺菌劑宜在雨前1~2 d的上午或下午噴施,殺蟲劑宜在大發生、為害之前蟲態較整齊時噴施,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噴藥時最好選用機動噴藥機械和高壓噴頭,氣壓要足,霧化要好;噴藥要細致、均勻、周到;要勤移動,先上后下,先內后外,先葉背后葉面,使其各部位全面著藥,充分發揮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