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路不僅漫長,任務還很艱巨。如何既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師,又能成為培養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興趣的引導者。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只著眼于書本,還要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總結交流、掌握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要在教學過程中多動腦筋,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在教學理論指導下,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興趣,讓學生自始至終愉快地學習,盡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不斷提高教學效率,才能真正提高小學生學習。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8-0122-01
現有的小學生做什么事情都是出于興趣、愛好,他們喜歡在信息技術課上打游戲、聽音樂、看動畫片等;不喜歡在信息技術課上學習枯燥、單調、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而且,在日常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種種因素,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不一,在上課時,有的學生能夠很快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有的學生則接受的稍慢,那么,在實際上課中,那群很快接受老師知識的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很快完成老師的任務,坐在那里或者在上網,或者在發呆,或者在游戲,當然也有在打字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我們的教學內容中,既注重傳授知識,又注重讓學生理解電腦獨特的思維,從而以此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生智慧的激活,會反作用于教師和其他學生,使其在更高層次上積極思維,從而在互動中,不斷閃耀出智慧的光芒。師生可以從中盡情地去體驗教學創造美的樂趣,并可獲得教案之外的收獲。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關注知識的結構和學習的認知結構。
讓學生成為主角,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入主體角色,主動地去發現學習,從而居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在課堂中,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自由,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選擇方法是自由的,創造多向的交流環境,學生可以問教師也可以相互討論,還可以查資料來解決。我們可以明確地告訴學生:教室是你們的,電腦是你們的,老師只是你們的學習伙伴,能學到多少知識,全看你自己了。
例如,在上星期三的一節信息技術課時,上課鈴聲未響,同學們已經進入機房做著上課前的準備活動,等待我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開學到現在,每當有需要輸入文字的練習內容時,發覺總不能按預想的時間完成,通過觀察,發現時間職誤在輸入文字的環節。自然的,我就想利用幾周的時間來讓同學們練習打字。上課了,我布置的練習內容是進入“金山打字通”,并且設置打字的時間為40分鐘。講完以后,看他們的表情很是不情愿,有的同學提出不愿打字,覺得沒意思;有的同學干脆我行我素,做自己的事,男同學表現的明顯一些,再加上這個班的同學性格活潑,教室里學生們有一搭沒一搭的按老師的吩咐練習著打字,甚至某個角落想起了竊竊私語的聲音。
我突然靈機一動:“同學們,我們來一次打字比賽如何?我用的輸入法一直是五筆,今天我改用拼音,和大家賽一賽,看看我在你們班打字能排第幾名?前五的同學我將給予獎勵。
“打完以后,能不能玩軟件中的打字游戲?”
“當然可以!”
“好!老師用拼音不一定打得過我,我打字很快,肯定能進前五名?!?/p>
“那我們就準備好開始吧!”
教師用煽動的語言鼓勵著學生,用這樣的話作為誘餌,學生們驟然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在得到這些信息后,教室瞬間出奇的安靜,片刻間只剩下擊打鍵盤的“啪啪”聲。這堂課,我對小學生怎樣更好的接受知識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一、巧設導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奠定一節課成功的基礎。因此,課始教師的情景導入是很關鍵的。好的開場白,既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愉悅身心,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作為教師,我應當注重導語的設計,充分發揮導語的激趣作用,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教學。
上課一開始,就應讓學生感到新奇、有懸念、有學頭、愿意學、喜歡聽。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質疑、求知欲望被激發起來了,作為教師當然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了。
二、運用游戲小軟件,提高學習興趣
小學生畢竟年齡小,好動性、好奇性強,對于單調的練習易厭煩,適當的采用一些練習鼠標和鍵盤的游戲小軟件穿插在教學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富有童趣的游戲,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學生們在忘情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練熟了指法以及鼠標的各種操作,了解了回車鍵、空格鍵、換檔鍵、光標鍵、退格鍵、功能鍵的作用,學會了鍵盤的使用。而教師如果讓學生背誦、識記理論知識、鍵盤上字母的排列、鍵盤功能等,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學習效果不見得會很好。
三、組織各類競賽,發展學習興趣
在學習的過程中適當的運用各種競賽活動,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電腦操作水平。通過展示學生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過程與最終成果),對于被展示者來說是一種鼓勵,對于其他同學來說是樹立了一個追趕的目標,是一種鞭策。
四、評價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往往是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與點評,這樣的課堂教學結構才是完整的。在實際教學中,不是學生的評價過于簡單,就是教師越俎代皰。我們可引導學生從幾個要點展示評價,或者通過設計簡單的教學評價表讓學生自主評價。如:有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簡單的評價目表,讓學生針對課堂上提出的幾個操作任務,從“獨立自主完成、同學幫助完成、沒有能夠很好完成”中分別打勾選擇。這樣的設計雖然簡單,但可操作性較強。當然這只是針對完成情況的一個評價設計,在實際教學中可根據要達到的不同層次要求進行設計,讓學生對照作出自我評估或對他人作出評價。
“教是為了不教”,這是教育的終極理想,信息技術教學更是如此,面對海量的信息技術知識,我們能做的不可能是窮盡其所有,而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意識,這樣才能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