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鴻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實踐與體會
◎周天鴻
基層組織是民主黨派的基本細胞,是聯系廣大民主黨派成員的橋梁和紐帶,也是發揮參政議政職能,完成政黨任務,實現政黨政綱的基礎,提高民主黨派黨員素質,樹立黨派形象的根本所在。因此,推動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本文中,筆者以民革廣東省委會為例,就如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增強基層組織的軟實力、服務力和凝聚力談一些思考和體會。
基層組織自身建設的要點是,加強黨務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保持政治上的進步性,保證基層組織的可持續健康運行。在基層組織的工作中,自身建設是基礎任務之一。從廣義上看,自身建設包括思想建設、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和作風建設。
(一)思想建設
民革是政治組織,不同于其他社會團體,是要“講政治”的組織。思想建設是“講政治”的首要方面。思想建設的基礎工作之一是抓好學習。民革中央提出要建立學習型基層組織,這是基本任務。
2014年以來,根據民革中央的部署,民革廣東省委會在全省基層組織中開展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我們著重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民主黨派和統一戰線工作有了許多新的論述。如:各民主黨派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各民主黨派一定要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作為根本方向,提高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水平,提
高政治把握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黨外人士要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和捍衛者。這些論述明確了我國民主黨派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通過對這些講話的學習,我們能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定性,進一步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此外,我們還要學習中國統一戰線理論,吃透《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章程》,研究民革黨史、孫中山思想和精神。學習還包括對各種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更新、對各種信息的匯總,并且要注意與時俱進,如最近就要就如何進一步理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涵和實施路徑進行學習。總之,基層組織的思想建設要使廣大民革黨員及時了解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國內外形勢,達到統一思想,認清形勢,提高認識的目的。
(二)制度建設
民主黨派的基層組織,要講政治性和紀律性。政治性和紀律性除了自覺執行能力外,還需要剛性的約束。所以,要建立和完善必要的規章制度、必要的政治規范以及支部活動的程序。
制度主要包括學習制度、黨務制度和工作制度。學習制度主要指學習頻率和形式。其中,學習形式可以是固定的形式和靈活的方式相結合,靈活的方式包括講座、討論、交流、調研、總結等,由基層組織根據具體情況實施。黨務制度主要是指會議制度、組織生活制度、黨員入黨制度,黨費的交納、使用和管理制度以及議事制度等。工作制度主要指制定支部的年度工作計劃、工作考核評定標準等。如民革深圳市委會印制了《支部工作規范手冊》,收錄民革章程、組織工作有關文件、年終評比辦法、活動記錄表、黨費繳納情況表、支部經費收支情況明細表等,指導支部開展工作,做到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2014年12月,民革廣東省委會主委周天鴻(左三)到惠州市博羅總支調研組織建設情況。
制度制定后,還要堅持規范、有序的工作運行機制和程序。如果缺乏一個正常運作的工作機制,工作開展的隨意性大,再加上一些基層組織過于強調成員的松散聯誼式關系,就會導致工作開展的成效完全取決于負責人的個人魅力和成員的自覺意識,工作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必然會淡漠黨派成員的組織觀念,影響其對黨派的認同感。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常常發現,許多成員加入黨派的時間越長,組織觀念反而越淡漠,參加黨派活動的積極性越低。這種現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與黨派基層組織缺乏正常的工作運行機制有關。當然,我們也面臨著實際的困難,如黨員工作時間不統一、職業方位有差異等。這樣,組織生活的時間安排和出席率就成為一大難題。所以,組織生活形式要有靈活和可操作性,如基層組織應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工具多作溝通、加強聯系、通報反饋,以保證制度性的組織生活落實到位。
(三)隊伍建設
對基層組織來說,隊伍建設是必要的,能保證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和黨務工作的完成。基層組織要認真貫徹《關于民主黨派組織發展若干問題座談會紀要》的精神,積極穩妥地發展黨員,并要有為各級政府部門,為參政議政平臺、民主監督機制等培養、輸送人才的意識。
同時,要注意黨員發展的特色問題,民革廣東省委會近年來發展新黨員,既保留黨章中規定的黨員發展特色,也注意在社會保障和法制新領域中發展黨員,另外也關注吸收農業方面的優秀人士加入。新黨員除了具有高學歷、高職稱、高素質的特征外,就重點發展這三個領域的人才,同時在基層組織建設上也比較注重體現地域和專業的分布。如省直七支部黨員主打“農”字特色;珠海市成立經濟區支部和社會建設支部;僑鄉江門市發展新黨員凸顯“僑”、“臺”特色;等等。
基層組織還要加強對黨員的管理。一是加強黨員檔案管理。二是對一部分由于客觀原因未能正常參與活動的黨員,要因人制宜。對退休的年紀較大的黨員的要求要有人性化;對失聯黨員,要及時處理,如民革廣東省委會將省直屬支部中長期失聯的黨員匯集起來建立了“流動支部”,保持密切跟蹤,對長期失聯的黨員則按照組織原則,退黨去名。三是要加強干部的培養和推薦。
此外,基層組織也要繼續加強作風建設,嚴格遵守有關規定,必須緊上加緊,嚴上加嚴,始終警惕“高壓線不能碰”。
參政議政是民主黨派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一項職能,是參政黨服務社會和人民的主要工作形式。通過基層組織的工作,把廣大黨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集思廣益,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才有可能,政治綱領中的任務和目標才能成為現實。因此,基層組織都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民革優勢,突出民革特色,多渠道、多形式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
(一)創新參政議政形式
民革中央提出,要舉全黨之力做好參政議政。對于基層組織來說,可以進一步創新參政議政形式。一是黨員個人就自己關心的題目開展調研,提出建議和議案。二是由基層組織提出集體提案參政議政。如具有行業和部門特點的基層組織,可以結合自身優勢,制定長久的參政議政重點,進而延伸出自身的參政議政特色。三是積極參加民革地方組織的專委會活動。基層組織要支持黨員利用這個平臺做好參政議政工作。四是對民革地方組織當年提出的提案議案提出意見或者參與調研。五是接受民革地方組織分配的任務,發揮自己的特長和組織能力參政議政。六是跨支部參政議政。七是組織黨員反映社情民意。這一點,廣東一些民革組織開展了有益的嘗試,如民革中山市委會實施“一支部一提案”、黨員“一人一議”,民革珠海市委會在黨員中開展“一人一案”的提案征集工作,清遠市基層委員會通過黨員微信群商討清遠經濟社會發展大計等,這些舉措有效調動了基層組織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提高了提案和信息的質量。
(二)選準參政議政選題
各基層組織要在當地中共黨委的領導下,積極參與到當地的經濟社會建設中,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同時要結合民革在“三農”、社會法制和祖統三個重點參政議政領域的優勢和特色,精心打造民革參政議政優勢品牌。在具體選題的確定上,則要認真研究了解本地或本單位實情、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開展調研的可行性以及組織內黨員的能力等。如在2015年省政協大會上,民革廣東省委會共提交的18件集體提案、8份大會發言內容涵蓋了生態文明、司法改革、公共服務、醫改攻堅、“三農”、抗戰紀念、兩岸交流、文化教育、老年人康養等有關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法治廣東建設,以及國計民生的熱點與難點問題。其中,涉及依法治國和社會管理的提案在數量上占提案總數的30%,其余的提案主要集中在經濟建設、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等方面,彰顯了民革的參政議政工作優勢。
此外,基層組織還要積極參與社會調研和社會服務活動,包括扶貧、助學、助醫、法律
援助等,既擴大民革的影響,提高民革的美譽度,還能從中挖掘參政議政的課題。如2014年,民革廣東省委會組織開展了“助力云浮振興發展”的活動,在參政議政、社會服務、引資引智、干部培養等領域為云浮作出了顯著貢獻。其中,相關組織圍繞“加快云浮境內高速公路建設”開展調研,撰寫了調研報告及提案,為云浮市加快發展、協調發展獻計出力。
大部分基層組織的黨員來自不同單位,日常工作中無法一起共事,互相間缺乏一定的溝通和了解,更缺乏必要的行政約束力,存在一定的松散性和薄弱環節。因此,必須要充分激發組織活力,增強基層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使大家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成為健康團結的基層組織。
(一)加強領導班子建設
基層組織的健康活動離不開領導班子的作用。因此,要切實提高領導班子成員的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維護領導班子的團結統一,不斷帶領組織成員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同時,要堅持正確的工作作風和原則,不斷增強民主集中制的觀念,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
(二)激發集中黨員智慧
基層組織領導班子要發揮好班子的集體作用,真正把黨員的思想意識引導好,把黨員需求服務好,把黨員困難解決好,充分調動并發揮全體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善于激發和集中大家的智慧,做好民革各項工作。一是要將重要的方針、政策傳遞給黨員。要讓黨員知道政治信息,要讓黨員清楚政治現狀,特別是了解政治、經濟等重要領域,中共黨委將做什么,政府要做什么,上級組織在履行職能時準備做什么。基層組織如何去貫徹,去配合,去支持。宣傳內容也包含學習、解讀和宣講。不只是讀文件,而是要配合相關材料對文件進行解讀。二是支持和鼓勵黨員做好本職工作。本職工作是黨員作貢獻的主要場所,也是體現我們價值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對于任何民革黨員來說,在可能的情況下不輕易地放棄業務,把業務搞好,在同行中有知名度,不僅能增加民革的聲譽,也能提高個人和黨派的影響力。而且只有在實際工作中才能錘煉自己的能力,才能積累經驗,才能更好地參政議政。所以,基層組織要鼓勵黨員立足本職工作,愛崗敬業,將個人專長與造福社會相結合,在服務大局中體現個人價值,樹立民革良好的社會形象。
(三)創新組織生活形式
對于基層組織而言,要豐富支部組織生活內容、創新組織生活形式,通過開展組織活動增強交流的機會,創造一種團結、和諧、寬松的環境和條件,因勢利導增強組織成員的向心力。領導班子要加強與本組織成員的聯系與溝通,關心他們的工作、學習與生活,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呼聲,聆聽他們的需求。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他們排憂解難,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支部這個“家”的溫暖和關懷,從而增強對組織的向心力。如2014年,民革廣東省委會編制了《支部工作手冊》和《支部活動圖集》,通過網絡下發文章、書籍、電影等學習材料,指導、幫助基層組織開展活動。在深圳市委會,黨員積極組織、策劃支部活動則已成為一種優良傳統。福田一支部要求入黨聯系人士在考察期間策劃一次活動;在南山總支,新黨員加入民革后都會主動要求組織一次支部活動。黨員發揮自身優勢,組織、策劃學習培訓、調查研究、社會服務、聯誼交流、參觀考察、舉辦座談講座等形式多樣的支部活動,不但提高了支部組織生活質量,更增強了支部的活力、吸引力和民革組織的凝聚力。
(周天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廣東省委會主委/責編 盧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