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剛
(四川省阿壩州壤塘林業局,四川 壤塘624300)
隨著林業生產的不斷發展,對于林業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森林的病蟲害防治。森林中出現病蟲害后,其毀滅性不亞于火災、水災,同時治理過程長期且艱巨。森林病蟲害的防治貫穿在整個林業管理過程中,對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究壤塘林區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作用。
壤塘林業局位于四川西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境內,區域中的森林植被的分布是以烏克基為分界,在其南部是峽谷地帶,主要種植著鱗皮冷杉和落葉松,在曾克寺以下的地區還出現了常綠闊葉林。而在北部森林的面積會逐漸減少,而草原的面積會逐漸增多。這樣截然不同的森林環境使得不同地區的病蟲害也不盡相同。由于森林自身特殊的生長環境,害蟲是能夠通過自身傳播和自然傳播來進行大量繁殖,盡管目前大部分的森林害蟲已經被消滅,但是由于害蟲的生命力十分頑強,抗逆性的能力也比較強,能夠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身的生長狀態,一旦適應新的環境就會卷土重來,并大量的繁殖。目前林區中主要發生的森林病蟲害是云杉落針病、云杉葉銹病。尤其是云杉落針病,已經造成大量云杉的死亡。
人們對森林環境的肆意破壞,不注重后期的清理,給森林害蟲的生長創造了溫床。尤其是在建一些人工林的時候,移植過來的樹木本身就含有較多的病蟲,這些病蟲集中在一起出現就會發生變異,面對這種情況人們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防治策略,這樣就使得森林環境進一步惡化。
森林病蟲害的出現與造林營林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壤塘林區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注重造林和病蟲害之間的關系。這林區建設過程中,往往是進行單一樹種的培育,密度也比較大,這樣就容易發生病蟲害。在該區中云杉中幼林出現了落針病的現象,而且隨著林區的增長,這種落針病也越來越嚴重。在2014年整年中,林區的病蟲害就發生了6.2萬畝,其中云杉病害5.9萬畝,而鼠害0.3萬畝。
在幼苗生長的各個環節,比如采穗圃、母樹林建設、花期、果樹管理、種苗以及土壤處理的過程中,都需要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只有進行全面的病蟲害防治,才能夠提升幼苗的成活率和良苗率。在進行育苗的時候也需要培養抗病蟲的品種,加強對育苗基地的檢疫,這樣才能夠在源頭上避免病蟲害的發生。
在建設林區的時候,需要進行合理有效的規劃,在規劃過程中從造林調查、苗種選擇、樹種搭配以及栽培方式上進行合理的管理,需要將造林過程中的幼林期、成林期中的病蟲害防治的方案都制定下來,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實施以及同步驗收。目前許多林區由于沒有進行科學的規劃,營造了大片的純種林,這樣一旦發生病蟲害就難以抑制。因此在進行林區規劃設計時,就需要對樹種進行搭配種植。在培養林區的時候,需要留下大型噴藥設備的生產道路。
在對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時候,需要將林業科技應用進來,這樣才能夠提升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效率。森林病蟲害是生物性的災害,發生的規律也比較復雜。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就需要高度重視病蟲害的生物學特征、發展的規律以及防治的技術研究。加強對不同森林地區的森林病蟲害的種類進行檢測和防治,科學有序地開展病蟲害的防治,實現對森林病蟲害的可持續防治。在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時候,還需要將信息化的手段應用進來,建設林業病蟲害防治標準,投入資金進行重點工程科技支撐,將科技成果進行良好的轉化,這對于林業精品工程的轉化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對森林防護人員進行技術推廣,將新的科學技術應用到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這樣才能夠提升病蟲害防治的針對性。在進行技術推廣的時候,應該由專業林業防護人員來進行,對這些技術進行創新和實踐,森林防護管理部門也應該給技術推廣部門提供支持,和技術推廣部形成協作的關系。
在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時,首先就是要選用那些防火樹種來進行種植,進行生活防火。同時,還需要保證防火期和病蟲害防止期的不重合,將防火專業隊和防治專業隊結合起來,加強員工培訓,從而提升森林防火防病蟲害的效率。
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離不開森林系統的發展,通過對森林的病蟲害進行防治,就能夠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的資源,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也能夠減少森林病蟲害對當地居民生活的影響。這就需要森林管理和規劃部門能夠對病蟲害的防治重視起來,對病蟲害清晰認識以后就能夠制定正確的防治措施,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在對森林病蟲害進行防治的時候,需要依賴防治技術和防治設備。防治技術主要是指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一般專業的病蟲害防治人員一般都具備豐富的經驗,能夠從樹木的變化中及時發現病蟲害,然后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避免病蟲害的進一步擴大。而對于防治設備,主要是指防治病蟲害的新藥和新器械,通過使用這些藥劑和器械,就能夠提升防治病蟲害和消滅病蟲害的效率,實現對林區病蟲害防治和治理的目的。我局目前加強了化學防治的力度,主要是使用百菌清煙劑,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進行防治。
通過建立起來森林病蟲害預警設施,就能夠提升病蟲害防治的效率和準確率。這就需要專業人員能夠對預警設施中的數據進行第一時間的分析判斷,將病蟲害的危害降低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工作人員在預警設施的配合下,病蟲害防治的工作才能夠有條不紊地來進行。
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是指建設混交林帶,這就是說要提升森林中物種的多樣性,這樣就能夠提升森林自身的凈化能力。而一般人工林中樹木的種類比較單一,食物鏈也不復雜,因此一旦發生病蟲害,樹木的抵抗能力就十分有限。而混交林帶的樹木結構復雜,食物鏈也比較豐富,因此對病蟲害就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建立混交林帶不僅不會對土壤和樹木造成影響,還會擴大人類的活動環境。
對病枝、枯枝來進行修剪,及時將感染了病菌的樹木清除出林區,這樣就能夠避免其它樹木的感染,目前已經對林區的落葉病進行了一定的控制。在以后林區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還需要加強資金投入,加強病蟲害防治的力度。
森林病蟲害的防治不同于森林中其它的災害,其引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在治理過程中專業性較強,對于林業的長久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維持林業成果、動植物的多樣性方面起著至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局就需要不斷探究防治病蟲害的方式,尋求合理高效的方式來預防病蟲害的防治,這樣才能夠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常 林 .試論森林病蟲害防治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J].廣東科技,2013(18).
[2]胡仁確 .試論森林病蟲害防治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J].農技服務,2015(4).
[3]吳海玉 .論森林病蟲害防治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4(7).
[4]栗 妍 .淺談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林業生態環境建設[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