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曉,郭耀武,劉 越,王國海
(1.陜西中醫學院,陜西咸陽 712046;2.陜西省食品藥品檢驗所,陜西西安 710065)
蛇菰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草藥。據《本草綱目》記載,蛇菰又稱“葛花菜”、“葛乳”,李時珍曰“諸名山皆有之,惟太和山采取,云乃葛之精華也。秋霜浮空,如芝、菌涌生地,其色赤脆,蓋蓋蕈類也”[1]。蛇菰屬植物為全寄生植物,寄主多分布在海拔500~2 600 m的多種林木,植株大多在中秋前后露出地面,生長季節性強,生長期短,資源稀少[2-3]。文獻記載多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云南、臺灣、福建等省區。本文研究所采的宜昌蛇菰,是首次在秦嶺北坡發現。文獻報道蛇菰屬植物具有保肝補肝[4],益腎壯陽[5],止血生肌[6],調經活血,清解酒毒之功效[7],近年來發現其還具有抗疲勞,抗衰老[8-9],抗氧化活性[10]。本文對蛇菰屬宜昌蛇菰的生藥學特征做了系統觀察;同時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分析法對其體外抗氧化活性進行研究[11],對指導宜昌蛇菰的藥用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宜昌蛇菰,2013年9月采于陜西秦嶺北坡周至縣境內,經郭耀武主任藥師鑒定為宜昌蛇菰;水合氯醛、稀甘油均為分析純;維生素C標準品(批號:100425-201103),購于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DPPH,Sigma-Aldrich公司;水(純化水),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無水乙醇等,均為分析純。
德國賽多利斯Sartorius BP系列天平;奧林巴斯雙目生物顯微鏡。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電熱套;旋轉蒸發儀,德國Heidolph公司。
2.1 藥材性狀 宜昌蛇菰,植株矮小成圓柱狀,頂端膨大類圓形,根莖褐紅色,表面粗糙外被鱗苞片,紅色。花雌雄異株,雄花花被裂片3片;聚藥雄蕊,花藥3個;質地較脆,易折斷,氣微,味甘、苦。
2.2 顯微鑒別
2.2.1 莖橫切面 表皮細胞單列,類圓形體積較小,排列緊密。表皮內側幾乎全部為基本薄壁組織,無皮層、中柱和髓部的分化。薄壁細胞呈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5~90 μm,排列較疏松。外韌型維管束散在,形成層不明顯,油細胞散在于薄壁細胞中。見圖1。
2.2.2 鱗葉橫切面 彎曲呈新月形。表皮細胞1列,排列緊密。葉肉組織無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的分化,薄壁細胞類圓形,直徑43~129 μm,維管束散偏向于上表皮一側,橫切面觀呈現類似等面葉的特征,這可能與植株生長在林下陰濕環境有關,區別與一般雙子葉植物異面葉特征。見圖2。
2.2.3 根部切面 根部呈不規則團塊,與寄主緊密連接。切面可見寄主的組織,薄壁細胞類圓形,維管束散在,無明顯特征規律。
3.1 樣品處理 藥材晾干,手工分成根、莖葉、花三部分,各自粉碎,用7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提取液旋轉蒸發至無醇味,得宜昌蛇菰乙醇提取物水溶液[12]。各部位水溶液依次用石油醚萃取至無色得到石油醚層萃取液,乙酸乙酯萃取至無色得到乙酸乙酯層萃取液,正丁醇萃取至無色得到正丁醇層萃取液。將各萃取液合并后旋轉蒸發至成浸膏狀,分別轉移到蒸發皿中,置烘箱中干燥,干燥后得到各固體待測樣品,保存于干燥器中備用。
精密稱定各待測樣品50 mg,維生素C標準品50 mg,分別用無水乙醇溶解定容至50 mL容量瓶中,配制成質量濃度為1 g·L-1的儲備溶液。
DPPH是穩定的自由基,當有自由基清除劑存在時,由于與其單電子配對而使其吸收逐漸消失,其褪色程度與其接受的電子數量成定量關系,因此廣泛用于定量測定生物試樣和食品的抗氧化能力[13-14]。精密稱取DPPH 100 mg,無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00 mL棕色容量瓶,配制成質量濃度為1 g·L-1的DPPH儲備試液。無水乙醇稀釋到所需各個濃度,并做吸收曲線,結果表明DPPH在517 nm處有最大吸收。在0.005~0.150 g·L-1間線性良好,線性方程:Y=15.893 93X+0.000 01,r2=0.999 97。
3.2 各部位提取物抗氧化性活性測定 將各待測樣品儲備液1 g·L-1分別用無水乙醇稀釋到所需各濃度,分別精密吸取2 mL各濃度待測樣品溶液,分別加入到2 mL質量濃度為0.08 g·L-1的DPPH試液中,室溫避光反應10 min,于517 nm平行測三次取平均值,得到各個樣品不同濃度的溶液吸光度Ai;同法以無水乙醇為空白加入到DPPH試液中,測得空白吸光度A0;同法用無水乙醇代替DPPH試液與樣品反應測得樣品本地吸光度Aj。同法用維生素C代替樣品作為陽性對照。得到各個數據求出DPPH清除率,并進一步計算其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見表1。

表1 宜昌蛇菰各部位提取物對DPPH的清除率/%
3.3 實驗結果與小結 各濃度實驗結果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表明宜昌蛇菰各部位提取物對DPPH的清除效果隨濃度增大而呈增大趨勢,但當樣品濃度到達一定濃度后,對DPPH清除率雖然也隨濃度增大而增加,但是逐漸趨于平緩。同一溶劑條件,宜昌蛇菰花、莖葉、根等三部位對DPPH清除作用無明顯差異。宜昌蛇菰同一部位用不同溶劑萃取,所得提取物對DPPH清除效果有明顯差異,乙酸乙酯提取物活性和維生素C相似,正丁醇提取物活性小于維生素C,乙酸乙酯提取物活性大于正丁醇提取物活性。
秦嶺產宜昌蛇菰的莖與鱗葉橫切面顯示其具有初生構造的特征,莖橫切面表皮以內為基本薄壁組織,無皮層、中柱和髓部的分化,維管束不規則散在,莖特征與單子葉植物莖的顯微構造類似,可能與其生長周期較短,僅保留初生生長有關;葉肉組織中無海綿組織和柵欄組織的分化,這些均區別于雙子葉植物異面葉特征,可能與其陰暗潮濕的生長環境有關。借助于這些結構特征,對以后宜昌蛇菰的品種鑒定提供參考依據。
秦嶺產宜昌蛇菰具有明顯的體外抗氧化活性,且各部位活性相當,故提示其藥用部位應為全株入藥。不同溶劑間的抗氧化活性比較有所差異,本實驗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多聚集在乙酸乙酯層,提示提取時應選擇合適溶劑,盡可能完全溶出所需成分。
[1]米長忠,周衛華,彭英福,等.湘西產筒鞘蛇菰生態環境及寄主植物初探[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1(11):38-39.
[2]陳吉炎,李 聰,王雪芹,等.蛇菰屬藥用植物的種類與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國藥,2010,21(8):2032-2034.
[3]陳吉炎,李 聰,張路路,等.疏花蛇菰的生藥鑒別[J].中藥材,2010,33(9):1395-1397.
[4]周衛華,石慧娟,楊梅松竹,等.蛇菰水提物對大鼠酒精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10(32):4438-4440.
[5]覃大保,米長忠,楊 力,等.筒鞘蛇菰壯陽作用的研究[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4,4(4):45-46.
[6]侯欽云,戴 忠,程顯隆,等.5中蛇菰的化學成分比較研究[J].藥物分析雜志,2009,29(5):697-701.
[7]陸應彩,彭 霞,臺海川,等.傣藥思茅蛇菰薄層色譜鑒別[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1,11(11):38.
[8]何 玲,高 輝,李春艷.筒鞘蛇菰多糖抗疲勞作用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1,30(11):43-45.
[9]侯文斌,周麗麗,周衛華.蛇菰水提物對自然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3):33.
[10]王 慧,張紅岐,鄔昊洋,等.筒鞘蛇菰提取物及松柏苷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3):99-101.
[11]劉長龍,雷 慧,趙其秀,等.楊樹芽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J].安徽醫藥,2013,17(7):1091-1093.
[12]楊黎江,路金榮,王曉娟,等.蛇菰多糖的提取及測定[J].昆明學院學報,2010,32(3):44-46.
[13]鄧 靖,莫正昌,汲廣全,等.蛇菰提取物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學,2010,31(5):23-25.
[14]成利娟,蘇 涌,楊 翠,等.小麥胚芽油體內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安徽醫藥,2013,17(8):1289-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