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中元 ]
整裝待發 城市之外的駕駛攻略
[ 文:吳中元 ]
夏季是外出旅游的黃金季節,自駕出行更是如此。不過一旦駛離我們日常熟悉的城市路況,潛在的危險因素也隨之增加,想要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需要掌握全路況的駕駛攻略。
疲勞駕駛不可取
現在道路質量越來越好,我們在長途出行時遇到的最主要路況應是鋪裝良好且配套保障完善的高等級高速公路。在封閉的高速公路上行車時,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不能疲勞駕駛。盡管高速公路車速較高,但相對來說駕駛強度并不大,這本來是好事。但過于單調的環境容易造成駕駛者的分神和大意,除了自身要提高警惕,還要注意不能疲勞駕駛。盡管駕駛強度并不大,也要盡量保證大約兩個小時一次的休息間隔。也不用長時間停車,找個服務區,下車活動活動腿腳,幾分鐘就能解決大問題。
空氣質量很重要
如果車內乘客較多,就要注意盡量使用空調的外循環模式了。由于高速行車噪聲較大,大多數車主都會保持車窗關閉進行行駛,如果長時間開啟空調的內循環模式,就會造成車內新鮮空氣不夠,車內含氧量下降,這一點在全車滿員出行時更加明顯。當全車乘員都昏昏欲睡時,通常就是車內含氧量不足的表現了,為了健康,我們需要選擇科學的用車方式。
小心提防拖底
遠離繁華的都市圈,進入經濟發展較差的地區后,路況的質量通常也會有所下降。與高速公路不同,一般的國道省道由于受到大型載重貨車的摧殘再加上保養稍差,路況就會挑戰很多。在這種較為坑洼的道路,甚至是沒有良好鋪裝的道路上行車時,第一要務是注意不要拖底。這就要求我們在駕車時,視線盡量放遠且要仔細觀察,全面掌握前方的路況情況,提前做出預判,設計好行車路線。遇到較大較深的坑洼,需要盡量繞過去,路面條件不允許時,也要盡量保證一側的車輪碾壓在坑洼外部更為穩妥的路面上。
避免煙塵污染
當在“破路”上行車時,車輛揚起的灰塵也是不容忽視的污染。這時應該關閉車窗,并及時開啟空調的內循環模式,避免車外的塵土進入車內影響車內乘客的健康。如果是長時間行駛在這種塵土飛揚的路況下,在前方無車的情況下,也可以稍微開啟車輛的天窗,天窗獨特的位置和開啟方式可以適當減少車外塵土的進入。
山道行車不切線
往往秀麗的美景都隱藏在秘境不輕易示人,當我們在進行游玩時也不免涉足艱難險阻的山道行車。應該說,目前只要是去往正常對外開放的景區,道路的鋪裝質量都相當不錯。但是山路多彎,特殊的環境對于不經常駛入的人來說,還是要多加注意。山路行車,最重要之處在于不要侵犯別人的路權,簡言之,不要駛上對向車道。這看似是一句廢話,在哪里開車都不應該逆行,但山道行車有時確實是不自覺的,或許由于害怕轉不過彎,或許懶得踩一腳剎車,車輛不自覺地就偏出了自己的車道。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行為,由于山路視野受限,我們很容易忽視對向來車和潛在的危險,侵入對向車道的行為很容易釀成重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