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徐洪
(云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屏山鎮林業管理站,云南 祿勸651500)
黨的“十八大”會議指出,要全面實施可持續化發展,落實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策略,將其作為一項基本的國策實施。而森林資源作為較為重要的一項環境資源,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意味著對環境的保護,也是從根本上改變森林資源的產業結構以及消費模式,從而確保建設環境友好型的社會,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是云南省昆明市遠郊縣,北界金沙江與四川省會理、會東兩縣相望。縣域總面積4249km2,其中山區面積占98.4%。2000年末,全縣轄3鎮、15鄉、194個村,總人口45.2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30.37%,農業人口占97.39%??筛孛娣e39.82萬畝,其中,田9.08萬畝,地30.74萬畝。
廣闊的山林和土地上,有裸子植物130多種,被子植物127種。用材林有云南松、華山松、云南油杉、冷杉、旱冬青、白楊、桉樹、樟樹、椿樹等;經濟林有油桐、油橄欖、山楂、花椒、蘋果、桔子、板栗、核桃等;綠化防護林有梧桐、柳樹、圣誕樹、竹等;薪炭林有棟類及其他雜木樹。其中,有屬國家二級保護的蘇鐵、急尖長苞冷杉和三級保護的黃杉、三尖杉、大王杜鵑等珍稀樹種。野生動植物藥材有2000多種,名貴藥材15種,屬國家重點藥材品種有254個。野生食用菌品種繁多,松茸、牛肝菌是出口創匯的主要菌種。
歷年來,祿勸縣委政府都十分重視森林生態環境的建設工作,并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先后實施了退耕還林、天保等生態建設工程,使局部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特別是云龍水庫保護區的建成,為昆明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提供了良好安全飲用水,環境保護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目前,全縣綜合完成人工造林8萬畝,退耕還林3.9萬畝,天保工程4.5萬畝,封山育林12.1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986年的31.7%提高到現在的55.24%。積極開展森林生態環境及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在森林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較好的成績。
在森林資源的利用過程中,部分林農及經營者并不清楚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利用的重要性,其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長久的利益。部分林農大幅度砍伐森林資源,造成了森林資源的嚴重破壞。在進行森林的砍伐時應當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決不能砍伐過度,并且對于砍伐樹木的量以及砍伐的區域應當在進行考察以后再進行,確保森林的多樣性以及生態之間的平衡。
自古以來就有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說法,祿勸縣也是這樣。一直以來很大一部分的林農的經濟主要來源都是靠林業獲得的,靠砍伐樹木出售來獲得經濟利益。部分企業則利益靠山的優勢從山區取土、挖礦從而獲利。
祿勸縣20個鄉鎮林業站封禁前有148人,封禁后通過分流僅剩60人,按全縣420多萬畝林地計算,平均每人要管理山林7萬畝以上,重點林區鄉鎮則在10萬畝以上,護林力量嚴重不足,特別是自2001年國家退耕還林和生態公益林項目在該縣啟動以來,由于項目建設任務重、要求高,加之鄉鎮政府分配的中心工作任務,鄉鎮林業站工作人員顯得力不從心,致使山林管護出現缺陷和漏洞。因此,加強縣鄉林業隊伍建設、科學核定編制、落實人員經費就尤為重要突出。
目前,為了確保森林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針對祿勸縣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下的幾項策略,以保證森林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工作能夠全面展開。
一直以來護林隊伍人員都是從當地閑居人員中選取的,人員素質一向不高,嚴重影響了森林維護以及保護工作。因而一定要加強護林人員素質,提高護林人員的積極性,確保護林工作的順利展開。
做好林政的資源管理一般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是要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做好病蟲害的防護治理工作,并做好森林火災的預防與控制,對于樹木的砍伐做好相應的限制,避免濫砍濫發。其次是要做好森林資源開發企業的有效管理,確保企業的相關證件全部符合規定,對于部分無證經營的企業應當加以取締,并且對于采割松脂、提煉樟油、燒制木炭等行為應當加以制止。對于森林資源的開發應當提高技術含量,減低原木以及部分半成品的出品。此外還應當加強對于林區的管理,加強對于林區的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從實際保護林地的資源。
重點抓好以集體林業為重點的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明晰產權、減輕稅費、放活經營,規范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的流轉,逐步建立現代林業產權制度,充分調動廣大林農發展壯大林業經濟的積極性。此外,進一步深化源頭管理改革,完善基層林業站的管理方式,轉變林業站職能,強化林區監督,確保有限森林資源的科學利用,永續發展。
針對國家林業產業政策,我們將在長防林工程、石漠化建設、油茶產業建設、森林資源監測體系、森林有害生物防治體系等基礎工程建設上,認真搞好規劃設計,科學合理布局,積極爭取國家無償資金的扶持。特別是我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植被比較多樣化,森林資源的自然恢復能力強,只要加以封山育林和必要的改造,很快就能成為高產高效的豐產林。
森林生態旅游作為旅游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推動旅游業發展的同時,還給一直以來發展基金匱乏的林業帶來一片生機,而森林生態旅游同時也是一種寓教于游的環保宣傳新形式。祿勸縣境內有云龍水庫保護區,轎子山旅游區,則黑萬畝林區,因此,祿勸縣應進行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利用,使森林生態環境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得到更好的保護,防止過度開發利用,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中確保資源的充足是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只有保證資源的穩定才能夠保證發展。而要想在資源有限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的發展,一方面需要加強對于資源的開發利用,還有一方面則是要對于資源培育。而要想做好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此外應當調整林種樹種結構、引進優良品種、實施林產品深度加工等方面下功夫,加大林業技術開發與應用力度,以龍頭產業和產品帶動林業綜合經營的發展。
一是分類經營。對現有林按商品林和公益林分類經營、分類指導,實現一定區域的協調。二是永續經營。嚴格實行森林限額采伐,保障資源的相對穩定增加。三是科學經營。實行森林的定向培育和綜合利用,及時對采伐地塊進行更新,確保青山常在,永續利用。四是建立多種經營模式。在短期內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生產力。
一方面要保護林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公平競爭,維護林業經營的合法權益,依法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各種違法行為,為林業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要正確處理好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關系,這不僅要依靠市場機制和微觀的林業行為,而且要根據可持續發展思想和長遠規劃進行政府調控,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協調解決好各種矛盾,推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對森林生態環境的保護,使生態環境實現持續健康的發展,是一項關系子孫后代發展的大事,也是每一個人應該做好的職責。確保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可以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可以保證環境的友好與穩定,確保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1]趙其國,黃國勤,錢海燕.鄱陽湖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J].土壤學報,2007,44(2):318~326.
[2]趙 多,盧劍波,閔 懷.浙江省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J].環境污染與防治,2003,25(6):380~382.
[3]王禮先.生態環境建設與可持續發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1,8(4):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