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梅
(陜西省延安市延長縣林業站,陜西 延長717100)
在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中,通過運用林業技術緩解水土流失的現象,從而實現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當前,我國水土流失現象日益嚴重,怎樣才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正確運用林業技術已經成為相關部門關注的重大問題,因此研究水土流失治理中林業技術措施的應用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當前,造成水土流失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些商人為了片面地追求經濟利益,出現開礦取土、亂砍亂伐等行為,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導致地面的植被被破壞;二是農民為了增收,大肆開發耕地,使用化學肥料代替農家肥,嚴重破壞土壤的理化性質;三是人們防治水土流失的意識不強,環境保護意識不高,沒有考慮到長遠需求,缺乏保護水資源、維持生態平衡平衡理念;四是相關部門治理水土流失的速度緩慢、效果不佳,新產生的水土流失面積大于治理面積,導致水土流失面積不斷擴大[1]。
當水土流失過于嚴重時,便會對人類的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影響生態平衡,破壞自然環境,進而影響人類的居住環境;二是導致河道大量堆積泥沙,引起河道阻塞,影響水利工程使用;三是降低了耕地表層土壤的厚度,進而導致耕地的養分不斷流失,降低農業生產力;四是嚴重的水土流失還會破壞大量的農田,減少農田面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降低農民收入。
在水土流失治理中運用林業技術可以達到保護水資源的目的,這主要是因為林木在種植后,其深入土層的根系可以充分吸收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的保持,進而保證了水土不容易受到雨水沖刷。
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林業技術中栽培林木在生長過程中因為對水分的需求其根系會向土壤中有水的地方伸長,另外主根系可以在土壤較深的地方獲取水資源,根系的側根覆蓋范圍很廣,可以實現周圍土壤的有效固結,有利于水土的保護,防止水土流失。
運用林業技術實施封山育林和植樹造林還可以充分根據林業的特點來建立小型的生態系統,提高土壤的抵抗力,達到保護自然環境的目的。另外,林木在生長過程中,由于自身可以起到蒸騰水分的作用,從而增加了周圍空氣濕度,這為林木周圍其他植物的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其他植被在健康成長后,會形成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有效地保護了水土流失[2]。
在林木的生長過程中,不僅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還起到對土壤涵養的作用,從而有利于保持土壤的濕度,提高土壤的抵抗性。另外由于森林可以通過自身的作用來吸收CO2調節氣候,提高空氣的質量,從而預防因環境惡化引起的水土流失。
在水土流失治理中,要防止土壤被侵蝕,首先應該防治地表徑流。要達到這個目就必須從地表徑流起點,也就是分水嶺進行水土流失治理。針對分水嶺具有高起突出、溫度變化的特點,營造防護林可以起到防護作用,降低不良氣候帶來的影響,進而改善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在營造分水嶺防護林時,應該沿著分水嶺進行配置,如果分水嶺脊狹小,則應該沿著嶺脊的方向來營造防護林帶,防護林的寬度主要是由嶺脊的寬度來決定的。由于寬闊平坦的嶺脊絕大部分都是基本農田,雖然水土流失的現象不嚴重,但是經常會遭受風、霜、寒、凍等自然危害,針對這些地方就需要營造農田防護林,林帶的結構盡量稀疏或者透風。
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營造水流調節林,有坡的地方種植林木,調節林位于坡地的中間,主要讓其更好地發揮預防水土流失的效果。營造水流調節林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地面的水流速度,還能夠有效促進地面吸收下滲的雨水,將地表水轉化成地下水。由于水流調節林發揮的主要作用就是吸水,所以在營造水流調節林時,應該把握好水流調節林的寬度,一般情況下,水流調節林的寬度是林帶寬度的3倍,這樣的寬度對牧區更為適合。最近幾年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通過深耕和橫坡耕種技術能夠有效降低30%的地表徑流率,但是僅僅營造8m寬度的水流調節林也同樣可以達到這個效果,因此在營造水流調節林時通常將寬度設置為8m,這樣不僅能夠發揮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還不會影響農業用地,從而最大程度發揮出水流調節林的吸水作用和調節水分的作用。
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營造溝邊防蝕林,可以實現防治溝壑水土流失的目的。溝邊防蝕林的主要作用是截住水流調節林帶下面產生的地表徑流,進而避免溝壑的繼續發展造成坍塌等。營造溝邊防蝕林的前提是侵蝕溝相對穩定或者發展比較弱,溝邊防蝕林種植的位置一般選擇在距離溝岸1.5m的位置,而對于其寬度的計算方法跟水流調節林是一樣的。在正常情況下,溝邊防蝕林放入寬度為10~15m,在營造防蝕林時應該確保其結構緊密[3]。
在水土流失中通過營造溝頭林能夠有效避免溝頭的侵蝕,在已經被侵蝕的溝頭上方進水的位置上種植一些耐澇的樹種和灌木,繼而形成喬木和灌木的混合林。在營造溝頭林時要注意必須沿著水流的方向,主要是為了能夠對地表徑流的過濾和減慢地表徑流的速度。
針對一些坡度較小、坡度相對平緩或者是停止堆塌的溝坡營造防護林,能夠有效防止侵蝕溝的進一步延伸,而對于侵蝕溝的造林技術主要采用插條或者是埋干的方式,也可以選擇一些大苗來栽種。
選擇在侵蝕溝底營造防護林,主要是為了防止地表流水帶走的泥沙流到河道內,導致河道堵塞。在侵蝕溝底營造防護林,應該選擇流量較少的地方,最好選擇柳樹作為防護林的樹種,但是直播造林的方式不適合運用在侵蝕溝底造林。
在河堤和河岸的位置上營造防護林,可以有效降低水流的速度,從而避免水流對河岸的強大沖擊。在河堤和河岸營造防護林時寬度最好控制在10m左右,并且還應該在堤壩迎水處遠離堤腳5m的位置上營造防護林帶。
鑒于我國目前水土流失現象嚴重,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作為一項長期性、綜合性的工作,既需要林業部門充分利用林業技術,還需要農耕、生物以及工程等相關部門緊密配合通過建立各個機構相互合作機制、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等來治理水土流失問題,以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王克剛.淺談水土流失治理中林業技術措施的應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10):261~263.
[2]丁俊紅.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及防治[J].科技與企業,2012,10(4):125~126.
[3]常 艷.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咋用研究[J].北方環境,2012,25(2):256~257.
[4]林榮標.連城縣林業勝地水土流失現狀與防治對策分析[J].廣東科技,2014(12).
[5]盧玉東,王 農.重慶市三峽庫區水土流失現狀與防治對策[J].水土保持科技情報,2005(6).
[6]劉 洋,李春陽.植被因子對水土流失的影響[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