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型標準化之路不平坦
2014年,“一帶一路”作為三大國家戰略之首被列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與《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3月28日,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標志著“一帶一路”戰略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戰略的方向。政策聯通和資金融通為設施聯通和貿易暢通形成支持,而設施聯通和貿易暢通戰略將對我國汽車、物流行業 “走出去”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帶一路”戰略的確讓人歡欣鼓舞,但是要想真正落到實處并不容易。有企業給筆者舉了一個例子。我國的運輸車輛不能直接進入蒙古國,而是要在邊境把貨物卸下來,裝到蒙古國的車輛上運到目的地。我們的車進不去的原因是“不符合蒙古國的標準,超載嚴重,人家怕中國的車把路壓壞了”。我們的運輸車輛都開不出國門,還談什么“貿易暢通”呢?未來“道路聯通”的作用也會大打折扣。
也許有人會問,我國運輸車輛的標準法規是參照歐洲制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也大都參照歐洲的標準法規,怎么會出現前面提到的那種情況呢?這觸及到我國運輸車輛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車型標準化程度低。
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標準化、廂式化、專業化的公路貨車,推進物流技術裝備現代化。而據專家介紹,目前我國運輸車輛標準化率不足50%,各類車型高達2萬多種,車輛技術標準與其他載運工具、站場設施、技術裝備等標準缺乏統籌對接,與鐵路、船舶等其他運輸工具以及物流設施難以實現換裝轉運的“無縫銜接”,阻礙了多式聯運發展,制約了甩掛、共同配送等先進組織模式的應用。運輸車輛已成為物流技術裝備中的“短板”。(見本期相關報道)
近些年來,工信部幾乎每年都要成批量地取締《公告》內的不合格車型,這些被取締的車型中,就包括了與標準法規不符的車型。但是,《公告》內仍然有不合格車型存在。對此,有企業反映,明明是超限超載的違規車型,卻能堂而皇之地進入《公告》內,由不合法變成合法。這些車輛在國內的道路上可以暢通無阻,但是要開到其他國家,當然人家不讓進了。
此外,多頭管理、各部門標準不一致、生產企業為迎合用戶提供各種車型、標準與實際使用情況脫節等也是造成我國運輸車型標準化率低的主要原因。
從客觀上講,運輸車輛排放等環保、安全、節能標準的不斷提高,將帶動車輛標準化率的提升,但是,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目前,車輛標準化率低的狀況已經阻礙了物流現代化的進程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當務之急是要主動作為,加快運輸車型標準化的步伐。
筆者對交通部提出的車型標準化的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因為這個工作涉及多個汽車行業管理部門,需要各部門充分協商、共同推進和完成。汽車行業“九龍治水”的管理結構長期受到業內詬病,長期難有改觀,在這個管理結構下,車型標準化工作的推進之路并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