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書凱
(1.安徽工程大學 管理工程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2.中國社會科學院 財經戰略研究院,北京 00045)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中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為中高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條件,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創新商業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科技與金融的有機結合是促進科技創新、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的基礎,也是引領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近幾年,作為中等城市的蕪湖,在科技與金融有機結合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蕪湖市科技金融工作創新發展的實踐,總結其成功的經驗,明確其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可以為蕪湖市以及其他城市的科技金融發展提供有益的建議和借鑒.
由于技術創新具有較高風險,而金融市場卻有風險分散的功能,完善的金融市場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投資來分散風險,并為科技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發展科技金融的實踐意義在于:
(1)科技金融有助于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本的碰撞、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融合能夠有效推動創新、創業活動的展開.回顧全球產業發展變革歷程,每一次產業革命都源于科技創新、成于金融創新.科技金融能夠為創新、創業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破解資金與技術的對接難題,能夠全面激發人們的創新、創業活力,推動技術、人才、資本3個核心要素的深度融合,加快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而有力促進科技創新及其產業化,顯著縮短創新、創業生命周期[2].例如,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關村,近年來圍繞科技企業不同成長階段、高精尖產業領域、科技創新源頭3大維度,構建起完善的科技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形成中關村科技金融服務一條龍,有力地促進了中關村的科技創新、創業活動.
(2)科技金融有利于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科技與金融是經濟發展的“雙引擎”,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實現科技與金融的完美結合,本質上就是為了在以金融體系自身完善和自身發展的基礎上來助推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科技和金融相結合的最終呈現形式就是科技創新企業與金融機構不斷融合,通過整合政府、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多方市場化平臺,豐富科技型企業風險緩釋體系[3].發展科技金融,加快科技和金融的結合,是我國依托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的必由之路.
(3)科技金融有助于加快金融體系的自我完善和迅速發展.由于傳統的金融服務體系僅僅是針對一些傳統的產業而設立的,并不一定適用于高科技企業,此時就需要金融服務機構有針對性的開發新型的金融產品,而且可以在滿足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完善[4].同時,高科技行業的發展,也為金融行業迅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發展科技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和科技型企業既是滿足國家轉型升級發展戰略的需要,也是金融行業自身轉型和發展的理性選擇和重要機遇.
從實踐來看,目前政府采用的科技金融實踐形式主要包括:
(1)科技信貸.為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許多地方政府都出臺相應的面向科技企業的信貸扶持政策,通過獎勵和風險補償方式鼓勵銀行貸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如發放專利權質押貸款,設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風險補償基金、政策性擔保公司等,通過獎勵、貼息、風險補償等方式鼓勵銀行貸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5].
(2)政府引導基金.為了增加資本供給,克服創業投資資本市場配置的市場失靈問題,許多地方政府都設立了按市場化方式運作的政策性基金,以股權或股債等方式投資于創業風險投資機構或新設創業風險投資基金,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放大效應,彌補創業投資企業主成長期、成熟期的資金不足問題,以吸引更多創投基金落戶地方,并發揮政府引導基金對社會資本的引導、投入、吸引作用,放大引導基金的杠桿效應[6].截至2013年12月份,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地方政府共成立189家引導基金,參股子基金數量超過500只,累計可投資規模接近1000億元.同樣直至2014年12月31日,中國股權投資市場LP可投資本量共有8 849.91億美元,而政府引導基金的可投資本量為175.32億美元.
(3)科技保險.許多地方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的辦法鼓勵保險機構根據企業需求不斷開發新的險種,運用保險對科技企業或研發機構在研發、生產、銷售、售后以及其他經營管理活動中風險進行分散.
近幾年來,蕪湖市地區經濟蓬勃發展,為科技金融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觀經濟背景.2014年,蕪湖市區域生產總值超過2307.9億元,全省排名第二,增長10.7%,增幅連續保持全省第一.2014年全市財政收入為426億元,增長11.6%.
(1)科技創新態勢良好.
2014年蕪湖市共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01家,總數位列安徽省第二;在安徽省科技廳公布的百強高科技企業中,蕪湖市占了1/4;前10強高科技企業,蕪湖占了2/5;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高科技企業1/3位于蕪湖市,2014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870.7億元,增加值690.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4%和13%.
近年來,蕪湖市企業擁有的研究機構數量不斷增加,研究人員數量和素質不斷提升.截止2014年末,蕪湖市共擁有省級以上各類企業研發機構227個,其中29個被認定為國家級研發機構.擁有省級及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2個,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23個,院士工作站12個.
企業R&D經費不斷增加,科技產業效果顯著.政府不斷加大R&D經費投入,2014年,市級科技計劃項目135個,其中重大項目23項,重點項目112項;2013年共登記各類科技成果209項,其中省部級以上125項;獲各類科技獎54項,其中省級以上20項.
全市具有“含金量”的發明專利數量不斷增加,近幾年專利授權量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專利申請質量明顯提升.2014年度全年完成專利申請15200件、專利授權915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9346件、發明專利授權量853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8.57件,繼續領跑全省.
(2)金融業發展迅速.
金融機構存貸款數量不斷攀升,近幾年,蕪湖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如圖2所示.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如圖3所示.由圖2、圖3可知,截至2014年12月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301.96億元,居全省非省會城市第一位,較年初增加146.98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182.60億元,比年初增加232.56億元.
金融體系進一步健全.2014年,蕪湖市新增證券營業部6家,基金25家,非銀行金融機構1家.南陵太平村鎮銀行獲批籌建,實現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蕪湖揚子農村商業銀行跨區域設立4家村鎮銀行.全國首批、中西部首家可開展金融不良資產批量轉讓、處置業務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安徽國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獲批在全省率先開展改善住房金融服務試點,成立蕪湖惠居住房金融公司,為居民基本住房需求提供融資服務.全省首家獨立財富管理機構和保理公司正式落戶蕪湖.民營大江銀行籌建材料已經上報國家銀監會.
多元化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展.蕪湖市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舉辦銀政企對接活動32場次,融資對接近百億元.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6.8%和12.1%.直接融資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年實現直接融資202億元.揚子農村商業銀行10億元小微企業金融債和宜居集團利用20億元保險資金直投基礎設施項目均為全省首單.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進一步加快.目前蕪湖市共有14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8家企業在全國股轉系統(新三板)掛牌,29家企業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35家上市后備企業,20家企業進入上市輔導.同福碗粥已在安徽證監局輔導備案,華晨造紙網計劃今年上半年申報創業板.奇瑞徽銀、宇培集團、信能環保正在謀劃境外上市.
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蕪湖市積極發揮國有擔保主力軍作用,縣區國有擔保公司利用財政資金增資近6億元.積極開展小貸、擔保公司信用評級工作,民強擔保評級列全省市級國有擔保公司第一.全市信用聯合征信系統首期工程已基本建成,44家小貸、擔保、典當三類準金融上線試運行.
(1)專利權質押貸款.針對高科技企業普遍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缺乏有效抵押等問題,蕪湖市把做好專利權質押貸款工作作為抓好科技、金融結合的突破口,出臺了《蕪湖市專利權質押貸款試點辦法》,通過貸款貼息、中介費補貼、風險補償、績效獎勵、擔保費補貼以及考核評價等多種政策措施,積極探索和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培育質押物流轉市場、引入擔保機構、保險公司,做到讓金融機構敢于放貸,更善于放貸,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搭建一條“綠色通途”,既緩解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的難題,又激發企業的創造潛力.2014年新增5家企業申請專利權質押貸款,融資金額達1.14億元.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專利質押獲得了融資,緩解了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
為了有效控制企業專利權質押貸款過程中的風險,把試點工作做好、做實,蕪湖市對申報企業和擬質押專利權做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要求申報主體要有可持續的技術創新活動,有專門從事研發的部門或機構,對抵押的專利則需要是已經實施并形成產業化規模的有效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要求申報單位上一年度研究和試驗發展費(技術開發費)占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在4%以上;單位近2年連續盈利,且利潤能夠保持穩定增長;或成立時間不滿2年,但上年度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利稅率30%以上.
(2)科技保險.為發揮科技保險的功能作用,支持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蕪湖市加大了科技保險的推進力度,規定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以上(含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列入省培育的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以上科技孵化器內的企業均可參加科技保險試點.并鼓勵高新技術企業通過保險工具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分散風險、提供保障,并由此引導和推動,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的保險意識.
蕪湖科技保險試點的險種主要包括:企業關鍵研發設備保險、企業產品研發責任保險、企業高管人員和關鍵研發人員團體意外傷害保險、企業財產保險、企業小額貸款保證保險、企業專利保險和自主創新首臺(套)產品的推廣應用保險等.從而為高新技術企業在生產、研發、人員等方面提供風險保障,為蕪湖高科技企業撐起一把金融“保護傘”.例如,蕪湖哈特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為研發人員購買正常的五險外,于2014年8月在蕪湖人保財險公司購買了科技保險險種之一的雇主責任險(保額:死亡、傷殘30萬元/人,醫療費用3萬元/人,總計保額保額264萬元),保額為264萬元,該項保險不僅降低了用工風險,而且給公司的科技工作人員提供了一份有效的安全保障.這份保險合同的簽訂,標志著蕪湖市科技保險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也是安徽省高科技保險的“第一單”.
(3)天使基金.為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培育、孵化一批具有成長潛力的優質創新創業項目,改善創新創業環境,蕪湖市成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天使投資引導基金,要求縣區(含集中區、開發區)都要設立規模不低于500萬元天使基金,市財政根據縣區天使基金實際運作情況按不低于1∶1跟進配套注資,進而放大財政杠桿作用.蕪湖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天使投資引導基金主要對蕪湖市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處于初創期(0~36個月)、擁有創新技術與創新商業模式、具有成長潛力的科技型企業進行資金支持,成為培育自主創新創業企業的“種子基金”.
(4)創新創業投資與引導基金.為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蕪湖市政府先后設立規模4.5億元的創業投資與引導基金參股風投機構,并出臺《股權投資基金發展辦法》,引導設立了蕪湖遠大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世紀江東、蕪湖瑞業投資等各類創投公司.這些創投公司的注冊資本額已達14.8億元,已對外投資項目38個,投資額15.07億元.投資的領域涵蓋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文化創意、新能源等高科技型企業項目,輻射帶動社會資金18.5億元,政府資金的杠桿放大效應達9.8倍.目前所投項目的數量和規模居安徽省之首.在政府的鼓勵和引導下,蕪湖海螺、奇瑞等大型企業在蕪發起注冊資本為10億元的國富產業基金及注冊資本為2.5億元的“蕪湖瑞建企業產業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這些創業投資與引導基金引導設立的各類創投公司,極大地緩解了科技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1)高新區投融資服務中心.蕪湖高新區投融資服務中心以科技金融為主題,著力引進各類金融機構入駐.目前,已簽約入駐的除了安徽長江股權交易所和安徽長江產權交易所,包括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公司、股權投資;有完整的貸款體系,包括信用擔保公司、金融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另外,有交易所、設備融資租賃公司、典當行和廣發證券等各類金融服務機構20多家.除了推動企業上市,該區內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代辦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試點(新三板)工作也已啟動.同時,成立政府獨資的蕪湖新弋高新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和蕪湖高新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并參股蕪湖瑞業股權基金,通過擔保貸款、種子基金、跟進投資等形式,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入駐蕪湖高新區并投資創新創業企業,從而有力推進了科技與金融結合.
(2)蕪湖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蕪湖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是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現由綜合創業園、軟件園、留學人員創業園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汽車電子及關鍵零部件創業園4個園區組成.為了給科技創業活動提供金融支持,該中心設立科技創業資金,為企業100萬元以上流動資金提供擔保貸款,目前蕪湖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孵的企業共121家.在融資方式上,該中心對處于不同孵化期的企業采取不同的模式,對企業的種子期項目采用優先股方式進行投資,通過提供短期資金或無償資助資金,為企業的科研開發項目以及市級以上科研項目提供配套資金支持.采用的措施包括為應用研發項目提供短期周轉資金或無償資助,為進入孵化中期的企業提供100萬元以下的小額貸款,為進入孵化后期的企業提供100萬元以上流動資金貸款擔保.在融資渠道上,依托政府“應用技術研發資金”設立科技研發專項,先后支持76家中小企業100多個項目,累計投入資金2523萬元;按市場化原則引入民間資本組建科技創業投資公司,已向17家中小企業投資710萬元,加上貸款擔保的融資總金額達7.4億元;設立為個人創業和中小企業提供小額貸款的金融服務機構,累計為企業提供小額貸款達1.3億元.同時,積極加強與徽商銀行、揚子農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為企業與銀行合作牽線搭橋,推進融資合作關系的建立.目前累計幫助10多家孵化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1.96億元銀行授信額.
(3)金融創新服務平臺.為了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蕪湖市成立了3家金融服務公司,集成科技金融資源,開辦金融創新服務平臺.安徽高新技術產權交易所充分發揮產權市場的信息積聚功能和價值發現功能,致力于提供產業化技術產權轉讓提供服務,是安徽省唯一獲批成立的高科技綜合服務公司;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擔保有限公司重點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個人經營,提供融資擔保以及融資服務、技術轉移及其他相關金融業務服務,是全省首家為高新技術產業提供專業服務的投資擔保公司;蕪湖徽恒通小額貸款公司專門為個人創業和中小企業產業升級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針對高科技企業缺乏抵押和擔保的現實,蕪湖市還成立了國有政策性擔保機構蕪湖民強擔保公司,為中小創業創新項目提供融資擔保和政府性資金委托貸款.2012年,該公司累計發生擔保額52.2億元,實施政府性資金委托貸款4.211億元.
(4)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為改變蕪湖市內高科技小而不大的現實,實施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通過培育和扶持,引領中小企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中小企業切實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之路.每年蕪湖市根據是否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發展速度等指標選取80家左右的企業為科技“小巨人”扶持對象,并根據產品銷售收入將其分成3類,市和縣區各按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標準,以委托貸款形式予以項目資助;并在國家和省級項目申報、建設用地指標、融資擔保等方面優先給予申報支持.
綜上所述,作為中等城市的蕪湖在科技與金融有效結合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其主要經驗及其樣本價值在于:
(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為科技金融發展,提供了外部保證.蕪湖市委、市政府重新審視蕪湖市產業鏈、創新鏈和資金鏈的缺失和不足,設計出一套符合實際的行動計劃,出臺了促進科技金融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了相關政策的頂層設計,形成的優惠政策服務體系涵蓋了財政支持、登記便利、人才培育、項目對接、產業園區服務等各方面.《蕪湖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的實施意見》、《蕪湖市專利權質押貸款試點辦法》、《蕪湖市科技保險保費補貼辦法》、《蕪湖市促進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辦法》、《蕪湖市創新創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蕪湖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蕪湖市科技“小巨人”企業創新能力培育辦法》等管理政策文件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相互銜接,形成了促進科技金融結合、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完整政策體系,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優惠政策服務體系,使科技金融工作規范有序地開展.
(2)財政補貼力度大契合科技金融發展初期的內在要求.蕪湖市本級財政專門設立2億元專項資金,用于建立天使投資基金、創業風險投資專項資金和擔保貼息、金融服務等.建立5000萬元的市科技擔保風險池,縣區成立國有或國有控股擔保機構,對科技擔保風險進行補償.并圍繞首位產業、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重點加強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對研究院設備儀器投入每年最高給予連續扶持3年500萬元資助.
(3)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有效整合了各類資源.如前所述,蕪湖市通過設立各類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創新科技金融發展載體,搭建科技企業與各類金融機構之間聯系橋梁.并不斷優化其功能,在平臺內有效整合銀行、創投、擔保、科技保險等金融機構,積極通過擔保貸款、種子基金、跟進投資等方式,有效地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服務并投資創新創業企業,為企業發展提供綜合性的科技金融服務,有效緩解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反過來,這也促進了科技金融市場的發展.
(4)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迎合了企業多元化需求.蕪湖市積極搶抓政策性機遇,建立區域性產權交易中心安徽長江金融資產交易所,拓寬了股權投資退出渠道,激活了資本市場的蝴蝶效應,有力的促進了科技金融的發展.2014年1月,盛力科技、英派瑞成功登陸“新三板”,成為蕪湖市首批在中小企業股轉系統(俗稱“新三板”)掛牌企業;2014年4月,恒均新材料掛牌;同年8月,蕪湖起重運輸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掛牌.在政府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蕪湖企業正在瞄準“新三板”,對接國內資本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擬掛牌“新三板”后備企業目前已達25家.同時,為增強企業直接融資能力,建立和完善區域資本市場,蕪湖市鼓勵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小巨人”培育企業等到安徽長江金融資產交易所進行股權登記托管,截止2014年年6月底托管企業總數達到17家,27家企業實現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登記托管,實現股權融資48億元,完成直接融資191億元.
蕪湖市在開展科技和金融結合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仍不能滿足科技創新、萬眾產業的融資需要.主要表現在:
(1)科技金融產品種類稍顯不足,融資規模難以匹配科技企業的需求.整體上看,蕪湖市適合科技型企業的科技金融產品仍較為單一,以商業銀行的貸款產品為主,科技金融融資規模較小,股權投資、科技債券、科技保險等產品市場占比還較低,難以充分滿足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需要,無法有效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現實需求.
(2)金融資金鏈條與創新創業鏈條耦合度不強.科技企業在發展不同階段中需要不同的金融產品予以支持;與先進發達地區比較起來,蕪湖市基于企業發展生命周期的支持還顯不足.各種創業投資資本出于風險考慮,對成熟的科技型企業投資偏好較強,對處于發展早期、未具備一定規模、在以銀行為主的債權融資無望的科技型企業有較強的風險厭惡,因此,對科技企業發展初期的金融支持仍顯不足.
(3)發展科技金融的外部環境氛圍有待進一步營造.尚未形成創新項目和創業人才集聚發展的濃厚氛圍和良好環境.由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成功率不高,決定了科技金融多具有風險大、成本高、利潤低等問題,加之科技金融專門人才的缺乏,很多金融機構對科技創新創業融資服務的力度較??;而很多科技企業經營者對知識產權質押、債券融資、風險投資等新的融資工具認知不高,金融意識和信用觀念不強,也影響了科技金融發展的外部環境.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變得更加迫切,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將是轉型升級戰勝負的關鍵,也是我國科技和金融結合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期.在未來,蕪湖市必須在新的起點上奮力開創科學技術發展新局面,進一步把握科技和金融結合工作的主線和重點.
(1)用好用活現有的各項政策,形成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新格局.如前所述,蕪湖市在推進科技金融發展方面,出臺了大量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要用好用活這些政策措施,集聚整合各類創新創業資源,強化落實;完善體制機制,形成協同效應,激活市場主體活力,營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發展的政策空間和環境氛圍;強力推進知識產權、專利權質押融資、科技保險,推動創新、創業投資,構建廣覆蓋、寬輻射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創新科技金融平臺建設,通過構建“眾創空間”載體,有效整合各類科技金融資源,主動幫扶各類科技企業,引導構建風險防控機制,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格局.
(2)發揮市場在科技金融中的決定作用,同時更好發地揮政府的引導推動作用.發揮市場在科技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完善知識產權投融資體系和科技企業信用體系,支持社會資本通過市場化方式設立知識產權投資基金、集合信托基金、融資擔保基金,促進科技成果市場轉化,促進與知識產權相關的股權債權融資方式.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并不是說政府可以放手不管,由于科技金融仍處在起步發展階段,相關主體的力量仍不夠強大,所以政府也要發揮積極的引導推動作用.比如,政府可以通過建設重點科技企業庫、科技項目庫,定期發布相關信息,強化科技金融信息共享,加大中介服務組織扶持力度,實現高新技術企業與政府部門、各類金融機構、相關服務機構的有效對接,進而實現金融產品與企業創新項目有效對接[7];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針對創業投資、融資租賃、風險補償機制、工作機制、互聯網金融等出臺相關扶持政策[8].
(3)進一步完善科技企業生命全周期的金融扶持,鼓勵科技企業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科技型企業從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直至成熟期,是一個風險不斷釋放的過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應的金融服務需求存在較大差異性[9].未來,蕪湖市應該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效應,鼓勵金融、證券、保險和創投等機構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為不同成長階段的科技企業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服務,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加大對種子期和初創期高科技企業的投入.鼓勵科技企業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型企業改制上市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企業上市資源庫建設,引導科技型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市融資.鼓勵企業瞄準“新三板”,對接國內資本市場,引導更多的科技型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交易.進一步依托安徽長江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等平臺,構建科技成果管理、技術轉移與交易的公共服務平臺.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完善公司治理與財務管理,鼓勵其通過債券市場融資.支持高新技術企業通過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集合票據、短期融資券等產品,擴大債券和票據直接融資規模;并積極推進企業股權托管交易市場發展,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非公開方式進行股權融資.
(4)進一步建好科技金融服務平臺.通過政府資金引導,搭建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有效整合科技企業、金融機構和相關服務主體,匯聚銀行、擔保、保險和創投等各類資源,建立綜合性的科技金融服務網絡.在集合科技擔保、科技保險、科技創投等金融產品的基礎上,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了一站式、個性化的融資服務,從而發揮科技綜合服務優勢,實現金融資本與科技企業融資的有效對接.
[1]楊少華.科技創新:打造蕪湖經濟升級版的不竭動力[J].安徽科技,2014(2):16-19.
[2]肖龍階,明隆,周德群.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研究——基于DEMATEL系統關鍵因素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4(9):66-68.
[3]李藏鈺.科技金融的運行機制和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4(15):9.
[4]唐五湘,劉培欣.科技金融平臺運行機制研究[J].科技與經濟,2014(4):51-55.
[5]廖果平,王衛星.科技金融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機制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4(5):106-109.
[6]秦佩.論科技金融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意義[J].經濟研究導刊,2014(26):36-37.
[7]封北麟.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助力科技金融發展[J].經濟研究參考,2014(25):51-57.
[8]李穎.分層視角的科技產業與金融結合路徑探析[J].產經評論,2011(3):12-24.
[9]R King,R Levine.Finance,Enterpreneurship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513-542.